《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 城市道路》编制说明.docx
《《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 城市道路》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 城市道路》编制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家标准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城市道路(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2024年11月目录一、工作简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4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19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19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19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20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20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20九、实施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等措施建议20十、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20(一)任务来源按照2021年度交通运输标准集中复审结论要求,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城市道路(GB/T21
2、3792008)与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城市道路(GB/T213812008)整合修订。2022年4月按照制修订程序报送立项申请。2023年12月,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国家标准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64号),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城市道路立项,计划编号:20233917-T-469o本标准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提出并归口,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二)修订背景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
3、编码城市道路(GB/T213792008)与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城市道路(GB/T213812008)自发布实施以来,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及保障智能运输系统应用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颁布提供了参考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体量不断增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特别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等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随着业务场景的丰富和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管理技术不断持续发展。特别是高精度地图、车路协同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与应用,现行的交通管
4、理信息标准面临更新的需求。为适应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满足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上试运行的需求,以及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急需纳入新型技术要素的交通管理信息实体与属性分类及编码标准。为了适应道路交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拓展,交通设施智能化、车辆趋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的发展,需要修订以指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提升国家道路交通现代化治理水平。经复审,将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城市道路(GB/T213812008)并入本标准,增加高精地图要素及采集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新型交通管理信息实体标识纳入管理范畴。增加慢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标识,增加车路协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标识,增加自动驾驶相
5、关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标识。增加实体标识的地理信息标识内容及方位标识内容。(三)起草过程主要起草过程如下:(1) 2021年4月2023年12月,成立标准起草组,调研行业领域相关情况,起草标准草案、推荐性标准申报建议书等,进行项目中报。(2) 2024年1月3月,明确标准起草组中各承担单位的任务。制定工作任务和分工。开展调研工作,初步调研国内外交通管理相关标准及行业标准情况。经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3) 2024年4月9月,深度调研目前国内外交通管理信息实体与属性分类和编码的最新进展,特别是高精地图数据、慢行交通、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等新兴领域。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成
6、员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召开了多次专家咨询会议,考察了若干智能交通试点城市,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起草组编写了初稿,并通过多轮的审阅、修改和完善,编制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报标委会。(四)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敏、汪林、单海辉、薛宝华、关积珍、何云燕、顾宇锋、张纪升、王米阳、李博新、魏涛、彭礼平、王海鹏、张金金、车晓琳、刘静。标准起草人所做工作见表K表1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起草人工作单位本标准主要工作郭敏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标准架构制定,标准编写工作总体协调组织。组织调研及论证工作。负责标准各章节内容的起草。汪林交通运输部公路科
7、学研究所参与起草第4章第10章技术内容及论证。单海辉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起草第7第9章技术内容。薛宝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参与起草第6章、第7章、第8章技术内容。关积珍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第9章、第10章技术内容。何云燕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参与调研及需求论证,负责标准第1、2、6、8章的编写。顾宇锋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参与调研及需求论证,负责标准第35章、7、9章及附录A的编写,参与标准第1、2、6、8章的编写。张纪升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第9章、第10章技术内容。王米阳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参与标准第47章的起草。负责整合修订工作。李博新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参
8、与调研及组织协调,参与起草第4章第8章起草。魏涛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参与调研及需求论证。参与起草第4章第8章起草。负责整合修订工作。彭礼平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参与起草第9章、第10章技术内容。王海鹏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第9章、第10章技术内容。张金金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参与起草9章、第10章技术内容。车晓琳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参与起草第8章、第9章技术内容。刘静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第7章第10章技术内容。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一)编制原则1 .兼容性原则新修订标准能与现有的国内标准兼容,并为后续标准的更新与升级留有空间。2 .适用
9、性原则标准制定需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能够指导现场交通管理实践,提高工作效率与信息处理能力。为应用需求提供一定的自由扩展空间。3 .开放性原则标准充分考虑了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不仅满足当前的交通管理需求,而且对新兴技术和市场变化保持开放态度。这意味着标准在编制时倾听了来自不同交通领域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包括慢行交通、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交通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同时,标准也为未来潜在的技术融合,如人工智能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留出了资源和空间,以适应和促进技术创新、应对新的管理挑战。4 .适度超前原则确保标准能够预见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为交通管理的长远规划提供支撑。(二)标准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10、,修订国家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修订前修订后5 准章节结构修订见表2。修订前修订后章条号标题章条号标题1范围1范围表2标准章节结构修订一览表修订前修订后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4分类编码原则4分类编码基本原则4.1分类原则4.1分类原则4.2编码原则4.2编码原则5分类编码规则5.1基本结构5.2方位代码5.3信息实体分类5路段交通管理属性分类与编码6路段交通管理分类与编码6.1路段交通管理实体6.1.1代码结构6.1.2路段顺序代码6.2路段交通管理属性5.1分类6.2.1属性分类5.2代码结构6.2.2代码结构5.3路段代码5.4路段功能属性代
11、码6.2.3路段功能属性代码5.5路段技术等级代码6.2.4路段路面等级代码5.6路段所属行政等级代码6.2.5路段所属行政等级代码5.7路段质地代码6.2.6路段质地代码5.8路段结构代码6.2.7路段结构代码5.9路段走向代码6.2.8路段走向代码5.10路段主辅代码6.2.9路段主道辅道代码5.11路段管理方法代码6.2.10路段管理方法代码6.2.11附属慢行道标识代码7车道交通管理分类及编码7.1车道交通管理实体7.1.1代码结构7.1.2车道段顺序代码7.1.3车道顺序代码7.2车道交通管理属性7.2.1代码结构7.2.2属性分类7.2.3通行方向代码7.2.4车道类型代码7.2.
12、5车道限制类型代码6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属性分类与编8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分类与编修订前修订后码码8.1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实体8.1.1代码结构6.3道路交叉口代码8.1.2道路交叉口顺序代码8.2道路交叉口管理属性6.1分类8.2.1属性分类6.2代码结构8.2.2代码结构6.4道路交叉口形式代码8.2.3道路交叉口形式代码6.5道路交叉口控制方式代码8.2.4道路交叉口控制方式代码6.6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智能度代码8.2.5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智能度代码8.2.6道路交叉口慢行标识代码7交通标志交通管理属性分类与编码9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分类与编码9.1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实体9.1.1代码结构7.2交
13、通设施代码9.1.2交通设施特征代码9.1.3交通设施顺序代码9.2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属性7.1代码结构9.2.2代码结构7.3标志管理属性代码7.3.1分类9.2.1属性分类7.3.2交通标志设置管理属性代码9.2.3交通标志设施管理属性代码7.3.3违法监测设施管理属性代码9.2.4违法监测设施管理属性代码7.3.4信息监测设施管理属性代码9.2.5信息监测设施管理属性代码7.3.5信息显示设施管理属性代码9.2.6信息显示设施管理属性代码7.3.6信号机管理属性代码9.2.7信号机管理属性代码10重点单位交通管理分类与编码10.1重点单位交通管理实体10.1.1代码结构10.1.2重点单位
14、顺序代码8重点单位交通管理属性分类与编码10.2重点单位属性8.1代码结构10.2.1代码结构8.2重点单位代码8.3重点单位属性代码10.2.2重点单位交通管理属性代码附录A附录A(资料性附录)编码示例附录A附录A(资料性)编码示例参考文献本标准在GB/T213792008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城市道路基础上,并入了GB/T213812008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城市道路内容。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变化如下:1.范围与GB/T213792008相比,“范围”变化如表30表3范围修改情况表修订前修订后修订依据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地理要素一一路段、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和重点
15、单位等实体的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本标准适用与城市交通管理中路段、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和重点单位的标识及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地理要素的分类编码基本要求,以及路段、车道、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重点单位等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路段、车道、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重点单位等的信息实体标识和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合并GB/T21381的内容,新增车道交通管理分类与编码的规定。按GB1.12020的要求修改表述方式。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与GB/T213792008相比,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情况见表4。表4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情况表修订前修订
16、后修订依据GB/T919公路等级代码GB/T920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GB/T21381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城市道路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9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920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更新,以确保引用的文件与当前的实施需求和现行标准保持一致。GB/T919已废止,因此删除,使用现行的GB/T917标准进行替代。GB/T21381为本次被合并到GB/T21379,故删除引用GB/T21381o3 .术语和定义与GB/T213792008相比,术语修改情况见
17、表5。表5术语修改情况表修订前修订后修订依据主道主道centrallane道路中部,由沿道路方向的隔离设施形成的仅供机动车行驶的部分。合并GB/T21381的术语及定义。新增“地理信息实体”定义。辅道辅道auxiliarylane同一道路同一方向机动车道有隔离设施的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道。无定位单元localizationunit能够表明地理空间位置的地理信息实体。无交通设施trafficfacilities在道路上用于交通管理、控制、信息监测、违法监测和信息显示等的交通设备。无重点单位importantunit道路沿线上对交通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的实体设施。无地理信息、实体geogra
18、phicinformationentity现实世界中具有空间位置、共同属性的独立自然或人工地物。4 .分类编码基本原则与GB/T213792008相比,第4章分类编码基本原则修改情况见表6。表6编码原则修改情况表修订前修订后修订依据4分类编码原则4分类编码基本原则章标题合并原GB/T21381的第4章内容。4. 2编码原则4.1.1 每一个信息只有一个编码,一个编码也只惟一表示一个信息。4.1.2 编码留有扩充空间,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扩充编码。4.2编码原则4.2.1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采用数字和字母。4.2.2交通管理信息实体编码的定位单元为道路。4.2.3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和编码
19、之间一一对应。4.2.4编码留有扩充空间,用合并原GB/T21381的第4章内容。修订前修订后修订依据户可根据需要自行扩充编码。5 .分类编码规则与GB/T213792008相比,第5章分类编码规则修改情况见表7。表7编码规则修改情况表修订前修订后修订依据无5.1基本结构5.1.1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由方位代码和信息实体代码组成。5.1.2交通管理信息属性编码由实体标识代码和管理属性代码组成。合并了原GB/T21381的5.1的内容。无5.2方位代码5.2.1代码结构方位代码为确定地理位置的定位单元的代码,即道路编码。方位代码采用10位码,由6位行政区划代码和4位道路顺序代码组成,方位
20、代码结构应符合图1的规定。5.2.2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5.2.3道路顺序代码道路顺序代码应符合以下规定:a)在本行政区内的道路顺序代码采用4位数字表示,按照起点由东向西和由南向北的顺序编号。新修建道路的顺序代码在本行政区内的道路序号之后依次增加。b)跨越多个行政区的特殊道路,顺序代码采用1位字母和3位数字组合表示,第一位代合并原GB/T21381的5.2的内容。修订前修订后修订依据码采用字母,不同行政区的同一条道路的顺序代号唯一,且其所在的相同级别的行政区代码采用“0”表示,编码示例见A.Io无5.3信息实体分类合并原GB/T21381的5.3.1的内容。6 .
21、路段交通管理分类与编码与GB/T213792008相比,第6章路段交通管理分类与编码修改情况见表8。表8路段交通管理分类与编码修改情况表修订前修订后修订依据5路段交通管理属性分类与编码6路段交通管理分类与编码并入了原GB/T21381的5.3.2内容。章标题修改后更规范。无6.1 路段交通管理实体6.1.1 代码结构路段交通管理实体代码采用13位码,由10位方位代码和3位路段顺序代码组成。结构应符合图2的规定,编码示例见A.2。6.1.2路段顺序代码路段顺序代码采用3位数字码,按同一条道路由起点至终点的路段顺序编码。合并GB/T21381的“5.3.2路段代码”章节内容,为直观展示规定,增加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 城市道路 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 城市道路编制说明 交通管理 信息 属性 分类 编码 城市道路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