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docx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0113020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大学物理等后续课程: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理论力学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相关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本课程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强调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向、研究方法,为培养不但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实战
2、能力强的人才服务。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能够综合使用静力学方法、运动力学理论从工程问题中提炼出力学模型并数字化,进而求解结构的静力平衡问题及运动力学问题;能够掌握静力学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滑动摩擦、重心坐标计算相关知识的应用。掌握点、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质点和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微分方程,掌握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工程应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课程目标2:能够表述、解释和判别静力学与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具备针对工程问题静力计算、运动分析和
3、动力计算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条理性,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判别简单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力学的知识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养成积极进取、敢于挑战、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课程目标3:能够阐述理论力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理论力学问题,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能正确采集分析实验数据,并通过查找资料撰写实验报告。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目标对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I0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
4、类等专业知识用于分析解决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1.2能够将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用于对车辆工程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课程目标L能够综合使用静力学方法、运动力学理论从工程问题中提炼出力学模型并数字化,进而求解结构的静力平衡问题及运动力学问题;能够掌握静力学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滑动摩擦、重心坐标计算相关知识的应用。掌握点、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质点和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微分方程,掌握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工程应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H2.问题分析:
5、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2.1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标准规范,识别与表达车辆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表述、解释和判别静力学与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具备针对工程问题静力计算、运动分析和动力计算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条理性,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判别简单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力学的知识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养成积极进取、敢于挑战、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M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工程领域相关复杂
6、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问题的提出与判断,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分析与关联,通过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1能够对车辆工程相关的各类物理现象、材料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课程目标3:能够阐述理论力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理论力学问题,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能正确采集分析实验数据,并通过查找资料撰写实验报告。M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理论部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学实验学
7、时对应的课程目标1 .静力学基础1.1 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1.2静力学公理1.3工程中常见约束的性质1.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5力学模型和力学简图教学要求:理解静力学平衡、刚体和力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掌握各类常见约束的性质;掌握物体和物体系统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重点:工程中常见约束的性质,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难点:工程中常见约束的性质。421、2、32.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2.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2.2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2.3力的平移定理2.4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和简化结果分析2.5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6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
8、平衡方程及应用;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理解力的平移定理及其应用;熟悉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过程和简化结果分析;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熟练求解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重点: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难点: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101、23.空间力系3.1空间力在直角坐标系中投影的计算3.2空间力对点之矩及力对轴之矩3.3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3.4物体重心的概念及求解方法教学要求:掌握空间力在直角坐标系中投影的计算;了解空间力对点之矩的计算;掌握空间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及简单形体重心
9、的求解方法。重点:空间力的投影、空间力对轴之矩的计算。难点:空间力对轴之矩。421、2、34.摩擦4.1滑动摩擦的概念4.2滑动摩擦力的特征4.3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4.4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4.5滚动摩擦的概念教学要求: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特征;了解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了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重点: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难点: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221、2、35.点的运动学5.1 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5.2描述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5.3描述点的运动的自然坐标法教学要求:理解描述点的
10、运动的矢量法实质;掌握直角坐标法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和轨迹、速度、加速度的方法;掌握自然坐标法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和轨迹、速度、加速度的方法。重点: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描述点的运动。难点:描述某点的运动时坐标的选择方法。21、2、36.刚体的基本运动6.1 刚体的平行移动;6.2刚体的定轴转动6.3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6.4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教学要求:掌握刚体平行移动的特点;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方程、角速度、角加速度;掌握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重点:刚体的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内部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难点: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计
11、算。21、27.点的合成运动7.1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7.2点的速度合成定理7.3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教学要求:了解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了解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的点的加速度合成方法。重点:合成运动的概念、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难点: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41、28.刚体的平面运动8.1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8.2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8.3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8.4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教学要求: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掌握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方法;掌握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方法;了解求解平面图形内某点的加速度的基点法。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力学B 理论 力学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