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发展的产物,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资金资源配置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4家,农村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合作银行190家,农村信用社2,265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0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66家信托公司,127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8家金融租赁公司,4家货币经纪公司,14家汽车金融公司,4家消费金融公司,635家村镇银行,10家贷款公司以及4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
2、800家,从业人员319.8万人。,本章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内部治理及外部监管,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途径二、现代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途径 1、什么是商业银行?(教材P2)各种不同表述 内涵:信用授受;提供银行货币 定义 2、传统货币经营业向银行业的演变 货币保管、汇兑等业务为贸易活动服务 近代银行业的萌生 意大利的伦巴第人;中国山西的票号,3、近代银行业形成的两种途径: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二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3、: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成立于1897年的中国通商银行,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新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二、现代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1、银行规模扩大化 跨行业并购 跨国并购 经营规模扩大(银行排行及总资产额增加)2、金融创新多样化 产品及服务创新(如资产证券化),3、服务手段电子化 将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引入银行经营。支付清算系统的自动化 网络银行 手机银行,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模式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与一般企业相同点)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
4、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点)信用产品的风险性、准公共物品性 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一)什么是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指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经营,其核心在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之间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混业经营模式】实质是金融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是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的相互融合、渗透。,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在分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只能从事存贷款、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不能从事证券、保险等业务。而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不仅可以经营存放款、结算等传统业务,还可以经营投资银
5、行业务,比如证券的承销、包销交易、对企业投资、保险代理及其它银保合作业务等。,(二)两种经营模式的优劣比较 1、分业经营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优势:(1)专业化经营;(2)有助于金融风险的阻隔;(3)有利于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劣势:规模效率低,2、混业经营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优势:(1)具有规模效应;(2)市场竞争力更强;(3)具有更综合的金融服务功能。劣势:容易形成风险传递,从历史看,金融业经营模式经历了“初期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演变。而从发展趋势看,混业经营已日益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一大趋势。以银行业与证券业为例:两者的产生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与组织基础(贸易、商
6、人);其后两者分离与融合交替。(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及经营原则一、商业银行的功能(功能的比较)(一)信用中介 1、职能的体现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主要是存贷款业务)在货币资金赢余者和短缺者之间实现融资间接融资。2、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把闲置资金转变为职能资金;把小额资金转变为巨额资金;把短期资金转变为长期资金;把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部门引导到效率高的部门。,(二)支付中介 1、职能的体现通过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结算业务。2、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减少现金使用,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三)信用创造 1、职能的体现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
7、放贷款可以多倍地创造出派生存款,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2、职能发挥作用的条件:借助于支票流通和非现金结算制度,(四)金融服务 1、职能的体现利用客户联系面广、网点多、业务种类全以及先进的技术工具服务手段、优质的人才资源等条件为企业、居民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2、这一职能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对银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服务需求;商业银行通过拓展金融服务市场,经营中间业务争取更大的赢利空间,亦获得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竞争优势。,(五)风险管理 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于是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而银行具备在这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
8、务的能力,这就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职能。传统金融机构是以承担风险方式为主配置风险的,现代金融机构则是以转移和受托管理风险方式为主配置风险。,(六)价值增值 银行的职能不仅仅是被动的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中介,它们还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资产转换和金融创新增加存贷双方的价值。而金融机构实现价值增值的方式是降低投资者的参与成本和扩展金融服务。银行积极地进行金融产品创新,通过转换金融风险、期限、规模、地点和流动性为客户创造价值。,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安全性原则 1、安全性的含义 最直接的意思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更广义的层面,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可以理解为防范、规避经营中的各类风险。参见
9、教材 P241-243,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不能履约,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也称违约风险,如借款者逾期不还。、市场风险:因市场价格变化引起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可分为:,利率风险:因市场利率变化引起金融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业务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汇率风险(也属于市场风险):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或负债由于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股票风险 商品风险 期权风险,、操作风险: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条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可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
10、风险。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如出现挤兑行为,商业银行就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贸易、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如别国政局动荡、政策调整、经济形势变化等使银行经营陷入困境。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是银行长期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几乎所有风险都可能影响银行的声誉。,法律风险(合规风险):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中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因无法
11、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发生争议、诉讼或其它法律纠纷,从而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战略风险:指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失误、决策执行不利或对商业银行变化束手无策,对资本形成或银行的收益产生现实和长远的影响。,2、银行经营遵循安全性原则的必要性:银行的负债率高,对风险比较敏感。银行生存、发展的支柱是信誉,信誉依靠的主要是安全性 银行保持安全性有利于社会金融秩序的稳定,(二)流动性原则 1、流动性原则的含义:对全部应付款的支付、清偿能力及满足各种合理资产需求的能力。银行保持流动性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负债的流动性,即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或者说融资的能力;二是资产的流动性,即银行的资产在
12、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2、银行经营遵循流动性原则的必要性:银行的现金流动最频繁;银行的资金营运具有某种不确定性;银行需要维持高信誉度。3、银行保持流动性的主要方法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制度实施负债管理,库存现金、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短期贷款、短期政府证券,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大额存单、回购协议,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三)盈利性原则 1、盈利性原则的含义:银行谋求利润最大化 2、银行经营遵循效益性原则的必要性:能充实资本扩大经营规模;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能增强银行的竞争力。,3、增加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 提高资产收益,减少资产损失。降低负债利息,控制资金成本。拓展中间业务,增
13、加服务收入。,(四)“三性原则”的关系与协调 1、“三性原则”的关系:赢利性是银行经营追求的目标;安全性是银行经营的基础;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的重要条件,2、“三性原则”之间的矛盾:从盈利性角度看,赢利性资产比重大,收益多,但也可能风险也大;从安全性角度看,过于注重经营安全,可能会丧失赢利机会;从流动性角度看,与安全性比较一致,与赢利性往往存在矛盾。,3、“三性原则”的协调以总效用最大化作为银行经营决策的依据。“博弈论”中的相对优势策略,(五)银行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终目标,基本原则,企业价值最大化,三性均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一、商业银行的组织制
14、度形式主要类型:1、单一银行制 2、分支银行制 3、集团银行制,单一银行制 特点: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这种银行制度在美国非常普遍。优点:有利于自由竞争;有利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协调;独立性和自主性,经营灵活;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的监管 缺点:与现代经济横向发展的趋势不协调;业务集中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行业,不利于分散风险;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分支银行制 起源于英国。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分行制度。特点: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优点:业务分散,有利于保障银行的安全性;易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15、银行总数较少,便于宏观经济管理 缺点:容易形成垄断,降低经济效率;内部层次复杂,管理困难。,集团银行制 集团银行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统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这种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最为流行。银行持股公司使得银行更便利地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并通过关联交易获得税收上的好处,也能够规避政府对跨地区经营银行业务的限制。,我国银行控股公司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银行控股公司发展迅速,出现了光大集团、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海尔集团、首创集团等金融资本控股和实业资本控股的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主要是由
16、于金融业高度管制所造就的垄断利润的存在。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还存在法律的缺失。,新动态: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 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从2009年到2011年年底,全国需完成1027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正式营业的村镇银行达到635家,比2010底的349家新增286家。,(二)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组织结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机构框架一般有三个方面:1、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2、执行机构(总经理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3、监督机构(监事会、稽核部门)参见:图,典型的股
17、份制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图,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 定义、目标、组成元素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业务领域 我国的相关规定:六个方面3、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 银行董事会或管理层领导下的一个部门。,四、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一)银行业外部监管的重要性 1、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 2、保护社会公众利益 3、保障金融秩序的宏观稳定,(二)监管原则 1、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2、独立监管原则 3、审慎监管原则 4、协调监管原则 5、跨境合作监管原则,(三)监管的内容: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 银行业的准入-关于商业银行设立的程序与条件 银行的清偿能力-筹融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状况 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贷款的集中程度-资产分散化要求的比率指标,(四)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机构 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包括对银行业的监管;1995年我国的中央银行法颁布,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金融业的主管机构,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施监管;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直接主管部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