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发《南昌维管段京九南线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实施细则》的通知.docx
《关于下发《南昌维管段京九南线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实施细则》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下发《南昌维管段京九南线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实施细则》的通知.docx(7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南昌维管段电运赣通(2013)197号关于下发南昌维管段京九南线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实施细则的通知段各部门、信丰车间:为加强接触网设备的运行和检修工作,提高设备质量及运行、检修人员素质,实现检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关于发布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的通知(铁运200769号)、关于重新公布南昌铁路局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标准的通知(南铁供电发2012134号)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南昌维管段京九南线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实施细则,本细则适用于京九南线(赣州南站(含)-局界),请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附件:南昌维管段京九南线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实施细则抄送:南昌
2、供电段,生产技术科(存)。南昌维管段京九南线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实施细则一、承力索和接触线检修工艺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检修周期,检修项目,检修质量标准,检修步骤,处理方法等。2引用标准铁道部铁运200769号文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3检修、大修周期3. 1检修周期:6-12个月。3.2大修周期:承力索1525年,接触线按规定的磨耗限度更换。4检修、大修项目4. 1检修项目:检修承力索,接触线各项标准。4.2大修项目:更换整锚段接触线,同时更换吊弦及其线夹,电连接器、斜拉线、部分补偿器和定位器;更换整锚段承力索,同时更换鞍子、斜拉线、中心锚结、部分支撑装置、补偿器、绝缘子
3、、吊弦及其线夹、电连接器、容量不足支柱等。5检修质量标准5.1 160Kmh及以上区段,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张力不小于3-4KN,架设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5. 2承力索、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弛度误差不得大于下列数值:全补偿链形悬挂为10%,驰度误差不足15mm时,按15mm掌握。5.3 承力索在直线地段:半斜链型悬挂,应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正上方,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偏差不超过150mm。在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100mm。5.4 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误差不得超过土100mm(通过双箱区段最小
4、不低于6330mm,不通过双箱区段最小不低于5700mmo最高导高不超过6500mm,接触网特殊设计不含)。5.5 接触线坡度:200KmhW车速250Kmh区段接触线坡度不大于1%0,坡度变化率不大于0.5%;160KmhW车速200Kmh区段接触线坡度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不超过3%。,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120KmhW车速G60Kmh区段接触线坡度不大于2%o,困难情况下不超过4%。,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5%;车速120Kmh区段接触线坡度不大于3%o,困难情况下不超过5%o,坡度变化率不大于2%;5.6 160Kmh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等高,其相对该定位点高差控制
5、在Iomm之内,但不得出现“V”字型。5.7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要布置成受拉状态,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设计规定,误差不得超过30mmo5.8 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160Kmh以上区段其偏角一般不应大于4,困难情况不超过6;16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其偏角一般不应大于6。,困难情况不超过125.9 接触线磨耗或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5.9.1在链形悬挂区段中,当接触线CTHAI20局部磨耗和损伤残高为9.1-10.Imm时,加补强线,平均磨耗残高小于IOmm时,整锚段更换。5.9.2加电气补强线时,要使补强线处于工作状态,即与受电弓接触
6、。5.10接头和补强线段的总数规定(不包括分段、下锚接头):速度锚段长W800M锚段长800MV120km/h34120V160kmh24160V200kmh24注:120VW200kmh区段的接头只能用对接接头,接头处抬高IOmm05.11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米,两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0米。载流承力索做接头时应用同型号和材质的线索做跳5.12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O-IOmm,必要时加装吊弦。接触线不得有硬弯、扭曲现象。承力索不应有松股、烧伤、锈蚀现象。承力索损伤其截面积超过15%时,应补强或更换。5.13导线接头和分段绝缘器等
7、要保证受电弓平滑通过,不产生撞击和局部损伤导线,且不偏磨。对正常速度通过的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冲击加速度(弓网动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数据)应不大于50go5. 14当承力索因布置交叉相磨擦及承力索磨擦腕臂时,需在相磨处对承力索采取防磨措施。6准备工作6. 1人员:12-15人。6.2 工具:梯车、扭面器、钢卷尺、线坠、导高测量仪、游标卡尺、滑轮组、木锤、导线直弯器、水平尺、道尺、力矩扳手、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6.3 材料;4.0镀锌铁线、绑扎线、接触线接头、承力索接头、钢线卡子、黄油等7检修步骤7.1 检修承力索有无锈蚀、断股、烧伤情况。7. 2检查承力索的偏移程度。7.2 检查接触线定位点高度及
8、跨中弛度;测量之字值和拉出值。7.3 检查接触线有无偏磨。7.4 测量定位点,跨中及异常点接触线磨耗值。8处理方法8. 1当导线有硬弯、扭曲时:处理硬弯可使用木锤、木垫直接敲正或用导线直弯器;处理扭曲使用扭面器。9. 2当导线高度磨耗或损伤超过规定值需补强时,先截一段同规格型号的导线,一般为80Omm。使用三个双线线夹与本线并联,两端弯起达60度,使受电弓只接触补强线。10. 制作接触线接头1.1.1 1先在欲作接头面侧的适当位置,安装紧线器,通过钢丝套与手搬葫芦相连,紧起手搬葫芦,使做接头两端松驰,检查两端紧线器是否滑动,必要时采取防滑措施。1.1.2 对接的接头:在断头处用铿或砂纸打磨平。
9、然后用接头线夹对接,接触线要落槽,各部螺栓是否紧固。检查接头底部是否处于平滑,否则用平锂打磨处理。松开手搬葫芦,检查接头受力情况,无误后拆除全部工具。1.1.3 重复接头:在断头处用三个双线线夹,线夹之间为100毫米,两端留150-300毫米弯起达60度。接触线要落槽,各部螺栓是否紧固。检查接头底部是否处于平滑,否则用平铿打磨处理。松开手搬葫芦,检查接头受力情况,无误后拆除全部工具。8.3.4线夹螺栓力矩达标。8.4承力索和接触线大修时,整锚段更换。8. 5承力索接头制做:8.1.1 承力索的接头是指对承力索进行纵向机械和电气连接的一种特殊安装结构形式。接头有两种型式:一是普通线夹连接形式,即
10、由进行连接两侧承力索的耐张线夹或楔形线夹、连接板(双环杆)及销钉螺栓等组成;另一种是专用的锚固线夹连接形式,即进行连接两侧承力索的线夹或夹套是经特殊的夹压工艺制成。8.1.2 制做承力索接头做接头时,在承力索需切断做接头部位两侧合适位置,各装一个楔型紧线器;挂手搬葫芦并紧线;紧线至两楔形紧线器间的承力索略有松弛且不受力后,停止紧线。在承力索需切断的两位置上分别用绑扎线扎紧;用断线钳在绑扎线扎紧的中间部位分别断线;用耐张线夹做接头:制作前先将接头处承力索油污擦干净,并用铝包带包住,装上线夹(注意正、倒装耐张线夹的使用和承力索的落槽情况)紧固。两线夹之间用连接板或双环杆连接,并安装好跳线,跳线铜承
11、力索使用回头形式制作接头时,需安装两组电连接线,用以旁路两回头、连接板及销钉等。8.1.3 事故抢修和日常检修中承力索断股处理:1.1.1.1 1在事故抢修时由于时间紧迫,可暂按以下方法先处理,事后应另外安排天窗尽快做接头。1.1.1.2 硬铜或铜合金承力索、铝包钢绞线承力索19股中断1-2股将断股头锂平后,用同材质线绑扎(不须再做接头)。1.1.1.3 硬铜或铜合金承力索、铝包钢绞线承力索19股中断2以上时,用3T手搬葫芦紧线受力,并安装连接跳线,确保电流畅通。1.1.1.4 七股的承力索断1股及以上可暂时作用3T手搬葫芦紧力受力,并安装连安装连接跳线,确保电流畅通。1.1.1.5 5.4承
12、力索机械补强的的技术要求1.1.1.6 5.4.1补强应用与断股处相同材质、型号的承力索。8.5.4.2使用钢线卡子进行补强线与被补强的承力索固定时,断股两侧的钢线卡子各安装3个,且为两正一反或两反一正。严禁同侧的三个钢线卡子同方向安装。8.5.4.3补强线受力状态良好。悬挂点处的承力索补强时,补强线长度必须超过悬挂点2m以上,且与被补强承力索一起装入钩头鞍子内。8.5.5对承力索进行机械补强时的操作步骤:1.1.1.1 1用铿刀将承力索断股头打磨平整,并将其按原在承力索上的缠绕方向、位置重新缠绕,然后用绑扎线将两断头侧分别绑扎。1.1.1.2 在距承力索断股头处合适的位置安装楔形紧线器,并挂
13、双钩紧线器紧线。紧线至两楔形紧线器间的承力索略有松驰不受力后,停止紧线。1.1.1.3 在平均温度安装时,将补强线贴在承力索上并在断股点两侧平均分配。先装一侧的钢线卡子,当一侧钢线卡子紧固螺母后,一人抓住补强线末端上钢线卡子的端侧拉直并与承力索紧贴,另一人安装此侧的钢线卡子。1.1.1.4 紧固各部螺母,检查受力情况。1.1.1.5 待确认无误后,稍松一下手搬葫芦或双钩紧线器,确认补强线受力良好后完全松开并撤除所有紧线工具。1.1.1.6 再次检查、紧固螺母,涂油。8.5.6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使用方法先将无散股、无变形、无毛刺的承力索穿入锥筒螺栓孔内,再将承力索在50毫米段内剥开外层12股,把
14、其余7股穿入楔子内孔,线头与楔子端面平齐,外层股均匀分布在楔子外围,并不许单股进入楔子槽内(G130型直接将全部7股穿入楔子孔内),套入锥筒螺栓内,锥筒螺栓拧入终端双耳内旋紧。紧固力矩不小于80N.M,并保证锥筒螺栓六方体端面距终端双耳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5mmo二、吊弦检修工艺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吊弦和吊索的检修周期、检修项目、检修质量标准,检修步骤,处理方法等。2引用标准铁道部铁运200769号文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3检修周期检修周期为12个月。4检修项目检修吊弦、吊索各项技术标准。5检修质量标准5.1 吊弦间距8-12米,均匀布置。5.2 环节吊弦不得少于2节,每节长度不超过
15、60Onnn,吊弦圆环的直径应为吊弦线径的5-10倍,且呈水珠状,环圈收口处缠绕二圈半,环节吊弦一般采用4.0的镀锌铁线制成,吊弦损耗截面不应超过20%。5.3 吊弦环节无卡滞,套接整齐,有调整余量,吊弦线夹安装正确、牢固。5.4 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驰度变化,吊弦在无偏移温度时,应保持铅垂状态。吊弦垂直线路方向的偏斜率不大1/10,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大于吊弦长度的于吊弦长度的1/3。5.5 弹性吊弦辅助绳和简单悬挂的吊索须用绞线制成。在无偏移温度下两端长度应保持相等,相差不超过100mn1。弹性吊弦辅助绳张力适当,不得松驰,与导线连接的环节吊弦长度不小于500m
16、mo5.6 吊索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结构高度允许误差50mm,水平结构尺寸允许误差10Onnn,吊索线夹安装正确、牢固、不偏斜,无硬点打火现象,确保导线不产生偏磨。5.7 吊索绳采用GJ25钢绞线,不应有松股、扭曲、断股现象,吊索回头不得小于150mm,用二相互倒置的钢线卡子固定,钢线卡子间距60mm,吊索两端受力均匀,吊索座安装正确、牢固、同一根吊索两端吊索线夹处接触线相应等高,允许误差土20mmo吊索绳及螺栓均应有油。5.8 可调式绝缘整体吊弦的承力索用U型板夹尼龙销钉上部内腔不得有裂纹或脱落,开口销不得脱落。5.9 整体吊弦采用IOnInI2铜镁软绞线或铜绞线,综合拉断力不小3.9
17、KN,吊弦不得有损伤、断股和散股。5.10整体吊弦安装位置应符合安装计算表的要求,允许误差为50mni。吊弦应垂直安装,顺线路方向允许偏斜20mm,吊弦线夹必须正确、牢固(紧固力矩达到25-32NnI)地安装在承力索接触线平面上,不得有偏斜。5.11吊弦长度应根据现场测量通过计算确定,中速区段吊弦长度允许误差为2mm,高速区段(140km/h)吊弦允许误差1.5mmo5. 12整体吊弦软绞线不应有严重松股现象,软绞线钢丝断丝不超过3丝,断头应修平,但需在设备缺陷台帐中记录,铜丝断超过3根以上的需进行更换处理。软绞线两端压结处不能有裂纹。6准备工作6. 1人员:1215人6.2 工具:作业车(或
18、梯车)、钢卷尺、扭矩扳手、扳手、手钳、油刷、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6.3 材料:C4.0镀锌铁线、整体吊弦、绑扎线、钢线卡子、吊弦线夹、吊索线夹、GJ-25钢绞线、黄油等。7检修步骤7.1 检查吊弦布置间距、数量。7.2 检查吊弦工作状态(受力状态,线夹安装是否端正、牢固,环节有无卡滞、锈蚀、截面损耗、偏斜)。7.3 检查简单悬挂吊索线夹是否安装正确、牢固,螺栓是否有油,有无偏斜打弓现象。7.4 测量吊弦偏移值和吊索的结构高度。8处理方法8.1 吊弦偏移计算公式:E=La(TX-TP)式中:E吊弦偏移值(m)oL一吊弦到中心锚结的距离血)。a一线胀系线(1/)TX一调整时温度(C)TP平均温度
19、(t)%8.2 导高符合要求,而吊索结构高度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先调整腕臂底座、拉杆、套管双耳的位置,后调吊索线夹的位置,使结构高度符合要求。8.3 调整吊索线夹位置,利用滑轮组(或铁线)使吊索卸载,松动二端线夹,向两侧移动,使导高符合要求,恢复使两端受力。8.4 可调式绝缘整体吊弦安装:8. 4.1安装承力索用U型滑动板夹,安装步骤是:卸掉尼龙销钉及不锈钢销钉,将板夹套到C19.2的承力索上,装上尼龙绳销钉及开口销,将不锈钢销钉从承力索U型滑动板夹最下面的孔的一侧穿入,穿过心形护孔从另一侧穿出,装上开口销,并注意将开口销打开,以防销钉脱落。9. 4.2松开吊弦中部的双头螺栓上的螺母,使吊弦线处
20、于松动状态。本调整机构为双头螺栓,松开螺母时,有时一边螺母松开,另一边未松开,此时只要一手握紧螺栓上、下的吊弦线,另一手用扳手轻轻一拧,即可松开。10. 4.3打开吊弦线夹,将线夹的齿尖置于导线的沟槽中,上紧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然后紧螺母。11. .4确定导线导高后,将调节螺栓调至距导线40Omm以上处,拧紧螺母,紧固力矩为25-30N.M,调整不锈钢绞线“8”字环,使不锈钢固定管靠近调节螺栓,用手钳将固定管夹扁,使吊弦线不至串致力即可,不可用力过大。12. 4.5最后再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则安装完毕。13. 5整体式吊弦安装:13.1.1 据承力索的型号确定整体式吊弦装置的型号。13
21、.1.2 吊弦线理顺,不得出现扭劲和打弯现象。松开承力索吊弦线夹螺栓,将线夹的圆弧面夹持在承力索两侧,并调整线夹使其达到要求的位置。13.1.3 固螺栓到达25N.M,保证线夹弧面与承力索接触良好。13.1.4 接线端子套在螺栓上,加弹垫,旋上螺母。13.1.5 扳手固定螺栓的六方头,用扭矩扳手紧固螺母达到25N,M013.1.6 开调整螺栓,将接触线吊弦线夹拉至接触线。13.1.7 开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使线夹两片齿形卡入接触线两侧槽内,保证接触线吊弦线夹与承力索吊弦线夹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预紧螺栓。13.1.8 整吊弦线,使接触线达到设计要求高度,用扳手固定调整螺栓的扁头,再用扭矩扳手紧固
22、螺母达到44N.M。13.1.9 查承力索吊弦线夹与接触线吊弦线夹是否同一垂直平面,否则调整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螺母至25N.M。三、支持装置检修工艺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支持装置的检修周期、检修项目、检修质量标准、检修方法等。2引用标准铁道部铁运200769号文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3检修周期:检修周期为6-12个月。4检修项目检修支持装置各项技术标准5检修质量标准5.1 全补偿链形悬挂及简单悬挂腕臂在无偏移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温度变化时腕臂顶部的偏移要和该处承力索伸缩值相对应,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不应超过腕臂水平投影长度的1/3o5.2 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
23、0mmo定位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无永久性弯曲变形。5.3 拉杆(压管)、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201111n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5.4 绝缘腕臂各部件均应组装正确,较接处要转动灵活,腕臂无明显弯曲变形,顶部非受力部份长为10020Onnn,顶端管口要密封良好。5.5 隧道内埋人杆件应无断裂、变形,其周围水泥填充物应无辐射性裂纹和脱落,对杆件应有良好的防腐和固定措施。5.6 腕臂及隧道内的埋入杆件不应有严重锈蚀,锌层脱落处要补漆。5.7承力索座在平腕臂上距套管双耳应满足200-400mm的要求,平腕臂及定位管外露应满足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昌维管段京九南线接触网设备检修工艺实施细则 关于 下发 南昌 管段 京九 接触 设备 检修 工艺 实施细则 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