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及经验总结汇编.docx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及经验总结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及经验总结汇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及经验总结汇编核心观点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技术创新性、高要素密集性、高产业融合性的现代服务产业,涵盖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领域,是工业化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自主
2、创新能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具体体现。从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态势不难看出,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处在不断壮大之中,且与制造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聚化趋势,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生产型、粗放型、资源型向知识型、集约型、创新型转变。因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实体经济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制造领域的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正是因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其中,美国金融、会计、评估、咨询、科
3、学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向全球持续输出,决定了美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高端占位。英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其经济之所以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其政府坚持发展生产服务业。日本的生产性服务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并拉动创新,改善经济和产业结构,催生了新的业态。韩国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对提高其制造业附加值以及促进产业升级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结经验来看,政府引导、创新土壤、法律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人才供给是生产性服务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第一,政府在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发
4、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二,创新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第三,健全的法律法规配套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保证;第四,发达的社会基础设施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撑;第五,人才培养以及储备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必要支撑。从服务功能角度看,服务业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各类经营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是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活动提供服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意义重大、潜力巨
5、大,要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其主要特征,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度高。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工农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作为一个中间服务部门,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工农业等实体经济部门而存在,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贯穿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能够有效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是推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抓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在投入和产出上都呈现出服务化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在支撑和壮大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将不断增强。服务领域广泛。生产性服务业涉
6、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涵盖众多服务领域,种类多样、范围广泛。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行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服务、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10个大类,涉及16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348个行业小类。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涌现出数据服务、云计算服务、大模型服务、低空经济服务等一批新兴产业部门,并且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仍将持续扩大。技术创新活跃。生产性服务业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知识、技术、人才和数据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研发
7、投入大、强度高,创新产出多、迭代快,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动能。国家统计局把高技术服务业界定为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并将其范围明确为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9大类,这些行业均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广泛应用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数智化、融合化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引领服务业优化升级。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持续深化。制造业企业从增强核心竞争力出发,逐步分离出非核心业务,将自身价值链的一些支持活动和基本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从而在研发、物
8、流、销售、售后等方面获得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有效降低成本。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后,走上了高度专业化发展之路,为生产活动提供高水平的标准化或定制化服务,有助于引导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随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不断催生个性化、创新型服务需求,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不仅自身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还能带动实体经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和竞争力提升,是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显著标志,也是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
9、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50%。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使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重塑。L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及其分类1.1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指直接或间接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型产业,其目的是推动工业生产的连续性、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以及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是随着全球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而产生的,即研发、信息、物流、金融等领域的活动逐渐从制造业剥离,但是又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
10、,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各项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主要面向工农业生产、城市运营服务,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为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高精尖产业提供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系统支撑,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生产性服务业应运而生。事实上,大多数成熟的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生产性服务业从内部化到市场化并逐渐扩张的发展阶段,并伴随与制造业之间的分离而成为相对独
11、立的现代服务业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结果,也是现代服务业走向繁荣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生产性服务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中间投入,而且能够衍生出新的价值创造活动,如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的同时出口服务,从而提高附加值,并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在全球产业链中,多数环节都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是引领全球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图1: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殳义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提升
12、经济效益。.推动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具体体现。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则提出,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
13、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即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离和外包企业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中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
14、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样明确表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2024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实体经济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促进中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图2:国家层面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出的有关部署国KiS济知社会发雇第十一个五4IK划弟要16立户H务费.大力及充要向土户的努化暮忱专金化分工
15、,国IC姓济”枕会发第十二个五年JK划绢要霖化金代分工.加0M.匿提立产气着受Ml生产0金il关于加快发JK箜产竹劣殳仅遗产*绍帕整升舞的ft0户*型弁3*求为号向.(怏立户依务费.分绊白企奔*心业11m仰fl*X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40社会发第BtBQ4IIV上修与H代22024与国务院政府工作IR告)用就产金做Ji仪化重户里向生产务夏现代同业附表才1代农0合.1.2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构成2019年国家统计局编制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9)作为目前官方对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的依据延用至今。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泛指涉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
16、等。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9)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而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具体分为四大类,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涉及金融、科研技术、物流、电子商务、租赁、中介咨询、评估鉴证等;二是消费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涉及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房地产、商品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三是公共性服务业,涉及水
17、利、环境治理、电子政务、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健康医疗、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等;四是基础性服务业,涉及通信、信息传输、交通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可以看到,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创新性、高要素密集性、高产业融合性、高产业外部性、高服务知识性、高垂直专业性以及信息技术支撑等特征。从产业独立出来的时间及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设施类生产性服务业,如流通、电信、邮政、金融等产业,这些产业很早就已成为独立的产业,并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另外一类是企业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它们
18、直接为其他产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具有技术型、知识型、密集型等特点。根据产业特点的不同,企业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又可进一步分为研发、中介、法律、管理、咨询、外包等专业服务业。表1:一般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划分标准序号晏刚g1资本履务类铺打、保险、信托、投1资,拍责、资信、担保,评估典当等2会计照务类会计代理、审计事务,资产管理、信用管理、财产咨沏番3信息检务类会展、电f商务,板略与信总咨询、品牌代理,公共关系、广告与大众传播等4羟营组织类房地产、企业托管、物流配送、批发、商品代理、总理、经纪、租倭、环保等5研发技术类产品研发、技术,让、软n开发、知识产权交易陨务等6人力费源类人才招募.人员培训
19、、人力费Jl配置、向位技能型定等7律师事务、诉讼代理、公证、调解等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涵盖制造业产业链的研发创新、物流配送、检验检测、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环保服务、数字技术赋能、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品牌服务等十大方面,这些领域都与制造业发展高度相关,直接服务于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与服务日益结合的当下,服务对产业发展尤其是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支撑促进作用更趋凸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制造企业维护竞争优势的核心环节。v2.国内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做法2.1 国际经验(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生产性服务业高
20、度发达的国家之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占GDP比重的56%,尤其是金融、会计、评估、咨询、科学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向全球持续输出,决定了美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高端占位。目前,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已重点发展出了金融、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纽约模式,以及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斯坦福+硅谷模式。美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主要有:一是优先扶持具有高附加值的金融、贸易、展览及咨询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总部经济的集聚。以纽约为例,美国政府通过产业调控、改善投资环境,使纽约市80%以上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在曼哈顿地区。具体来看,纽约的
21、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贸易集群和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主要区域的中城CBD两大部分。前者是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的云集之地,而后者是大量企业总部的重要聚集地以及全美最大的商业、娱乐和媒体中心。二是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之所以成功,为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提供各种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功不可没。硅谷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克拉大学及相关研究机构,大量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一批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它们在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开拓市场的增值服务
22、、进行优质项目评估和市场筛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高,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赢得了先机。随后,美国政府在多个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生产性服务业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美国出台了铁路法案汽车运输法案等在内的一系列改善性政策,把竞争引入运输行业,截至目前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物流服务系统。在资本市场,美国允许银行从事有限的证券承销和保险业务,在提升银行业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银行业的竞争力
23、;1987年出台银行公平竞争法,重新定义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1999年出台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允许银行控股公司升格为金融控股公司,进一步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四是对国际生产性服务市场的大力开拓。美国积极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其海外市场不仅局限在原来的欧洲等地,还逐步在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等地大力进行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整体开放水平较高。(2)英国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外部条件。早在17世纪,英国伦敦就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尽管当时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服务的种类较为单一,主要包括保险、股票经纪和投资等,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
24、了基础。与美国的发展类似,英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的调整给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进行私有化改革,把政府部门承担的设计、审计、计算机服务交由私人企业去提供。由于私有化的推进,原由国有企业包揽的后勤、社会保障等服务被外包出去,原由政府各部门内部承担的清洁工作、垃圾收集、伙食供应以及计算机服务、设计、审计工作等,也都由私人承包商去提供,这些举措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事实上,英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内外 生产性 服务业 发展 实践 经验总结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