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ppt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ppt(1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第1.2.2条 风险性设计 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形变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2、,提高工程效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主要依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介绍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规定、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排水工程、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重力挡墙、注浆加固、刷方减载、回填压脚、植物防护等设计基本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 3 排水工程 4 抗滑桩 5 预应力锚索 6 格构锚固 7 重力挡墙 8 其他防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1 滑坡防治
3、工程设计基本规定1.1 一般规定1.1.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1.1.2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查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1.1 一般规定1.1.3 初步设计:对可行性方案设计推荐方案进行充分论
4、证和试验;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进行结构设计,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进行工程概算;提交初步设计报告及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概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概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1.1.4 施工图设计:对初步设计确定的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要求;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编制工程施工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提交施工设计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1.1.5 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是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的特殊内容,可简化上述设计阶段。但应急治理应与后续的正常治理相适应,并为正常治理提供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1 滑坡防治工
5、程设计基本规定1.2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1.2.1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对滑坡防治工程涉及的各工程单元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2.2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路、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顺序、进度计划、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理等。1.2.3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O或更大幅面。,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1.2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1.2.4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并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6、1.2.5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预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并以预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1 滑坡防治工程级别划分 根据受灾对象、受灾程度、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等因素,可按表2.1-1对滑坡防治工程进行综合划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2 滑坡荷载及强度标准2.2.1 荷载 a)滑坡体自重;b)滑坡体上建筑物等产生的附加荷载;c)地下水产生的荷载,包括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等;d)地震荷载;e)
7、动荷载,如汽车荷载等;f)江(库)水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2 滑坡荷载及强度标准2.2.2 荷载强度标准 a)暴雨强度按10年100年的重现期计;b)地震荷载按50年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计;c)库水位按坝前高程计,并根据不同地段作调整,即接洪水线。滑坡防治工程暴雨和地震荷载强度取值标准参见表2.2.2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2 滑坡荷载及强度标准2.2.2 荷载强度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 滑坡稳定性评价应根据
8、滑坡滑动面类型和物质成分选用恰当的方法,并可参考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考虑。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公式推荐如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2.3.1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包括两种滑动面类型。滑动面为折线形、单一平面或圆弧形 1)滑动面为折线形,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2.3.1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1)滑动面为折线形 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可用詹布法(Janbu)等方法进行校核。a.滑坡稳定性计算 b.滑坡推力:应按传
9、递系数法计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2.3.1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1)滑动面为折线形 下滑力Ti 抗滑力Ri 传递系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2.3.1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1)滑动面为折线形 孔隙水压力 渗透压力平等滑面的分力 渗透压力垂直滑面的分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2.3.1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2)滑动面为单一平面或圆弧形,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3滑坡稳定性
10、评价计算公式2.3.1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2)滑动面为单一平面或圆弧形 可用瑞典条分法等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可用毕肖普法(Bishop)等方法进行校核。a.滑坡稳定性计算 b.滑坡推力计算公式 对剪切而言:对剪切而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2.3.2 岩质滑坡 用平面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2.3.2 岩质滑坡 用平面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稳定性评价 后缘裂缝静水压力 沿滑面扬压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2.3.3 滑坡滑带参数确
11、定 滑带力学参数,可采用试验、经验数据类比与反演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反演公式推荐为:内聚力 内摩擦角一般条件下,稳定系数K可根据下列情况确定:滑坡处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Ks=l.001.05;滑坡处于整体变形-滑动状态:Ks=O.951.00。,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设计抗滑、抗倾、抗剪断等三个安全系数。1)抗滑安全系数 设计:自重,Ks=1.21.4;自重十地下水,Ks=1.11.3。校核:自重十暴雨十地下水,Ks=1.021.15;自重十地震十地下水,Ks=1.021.1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12、安全系数 2)抗倾安全系数 对于崩滑体防治工程,应采用抗倾安全系数进行设计。设计:自重,Ks=1.52.0;自重十地下水,Ks=1.31.7。校核:自重十暴雨十地下水,Ks=1.11.5;自重十地震十地下水,Ks=1.11.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3)抗剪断安全系数 当采用注浆或微型桩加固滑带时,应采用抗剪断安全系数进行设计。设计:自重,Ks=2.02.5;自重十地下水,Ks=1.72.2。校核:自重十暴雨十地下水,Ks=1.21.5;自重十地震十地下水,Ks=1.21.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4)滑坡防治
13、工程设计,应根据其工程级别进行,即I级防治工程的安全系数取高值,级防治工程的安全系数取低值。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采用分级方法进行,即主体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可取高值,附属或临时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可相应降低。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取值,推荐如下(参见表2.4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2.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1 一般规定 3.1.1 排水工程设计,应在滑坡防治总体方案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案。3.1.2 地表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
14、应根据防护对象等级所确定的防洪标准予以确定,并依此确定排水工程建筑物的级别、安全超高及安全系数。3.1.3 当滑坡体上存在地表水体,且应保留时,应进行防渗处理,并与拟建排水系统相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1 一般规定 3.1.4 地下排水工程,应视滑动面状况、滑坡所在山坡汇水范围内的含水层与隔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及地下水动态特征,选用隧硐排水、钻孔排水或盲沟排水等方案。3.1.5 当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复杂时,排水工程对于滑坡稳定系数的提高值可不作为设计依据,但可作为安全储备加以考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3.2.1
15、.1 地表排水工程,应根据滑坡的规模、范围及其重要程度,准确、合理地选定设计标准,即选定某一降雨频率作为计算流量的标准。将大于设计标准或在非常情况下使工程仍能发挥其原有作用的安全标准,作为校核标准。3.2.1.2 地表排水工程设计的频率地表汇水流量计算,可根据中国水利科学院水文研究所提出的小汇水面积设计流量公式计算。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式中:QP设计频率地表水汇流量(m3/S);径流系数;Sp设计降雨强度(mm/h);F汇水面积(km2);流域汇流时间(h);n降雨强度衰减系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
16、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当缺乏必要的流域资料时,可按中国公路科学研究所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即:当F3 km2时,当F3 km2时,式中:各量同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图3.2.1-1 滑坡地面排水沟断面形状示意图,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3.2.1.4 地表排水工程水力设计,应首先对排水系统各主、支沟段控制的汇流面积进行分割计算,并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校核标准分别计算各主、支沟流汇流量和输水量;在此基础上,确定排水沟断面或校核排水沟过流能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17、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3.2.1.5 排水沟过流量计算公式为:式中:Q过流量(m3/S);W过流断面面积(m2);C流速系数(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已采用下列二式计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a)巴甫洛夫斯基公式:CRy/n 式中,y为与n、R有关的指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b)满宁公式:CR1/6/n 式中:R水力半径(m);n糙率。对刚性材料的排水沟,n的取值,建议采用DL/T5166-2002溢洪道设计规范、SL182004
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的推荐值。,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3.2.1.6 外围截水排水沟应设置在滑坡体或老滑坡后缘,远离裂缝5m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依地形而定,平面上多呈“人”字形展布。沟底比降无特殊要求,以能顺利排除拦截的地表水为原则。根据外围坡体结构,截水沟迎水面需设置泄水孔,推荐尺寸为100 mm100 mm300 mm300 mm。3.2.1.7 当排水沟通过裂缝时,应设置成叠瓦式的沟槽,可用土工合成材料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制成。3.2.1.8 有明显开裂变形的坡体,应及时用粘土或水泥浆填实裂缝,整平积水坑、洼地,使降雨能迅速沿排水沟
19、汇集、排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3.2.1.9 滑坡体上若有水田,应改为旱地耕作。若有积水的池、塘、库,应停止耕作。滑坡体后缘(外围),若分布有可能影响滑坡的积水的池、塘、库时,宜停止耕作;否则其底和周边均应实施防渗工程。3.2.1.10 排水沟进出口平面布置,宜采用喇叭口或八字形导流翼墙。导流翼墙长度可取设计水深的34倍。3.2.1.11 当排水沟断面变化时,应采用渐变段衔接,其长度可取水面宽度之差的520倍。3.2.1.12 排水沟的安全超高,不宜小于0.4 m,最小不应小于0.3 m;对弯曲段凹岸,应考虑水位壅高的影响。,地质
20、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 3.2.1 地表排水 3.2.1.13 排水沟弯曲段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最小容许半径及沟底宽度的5倍。最小容许半径可按式(10)计算:式中:Rmin最小容许半径(m);v沟道中水流流速(m/s);A沟道过水断面面积(m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 3.2.1 地表排水 3.2.1.14 在排水沟纵坡变化处,应避免上游产生壅水。断面变化,宜改变沟道宽度,深度保持不变。3.2.1.15 设计排水沟的纵坡,应根据沟线、地形、地质以及与山洪沟连接条件等因素确定,并进行抗冲刷计算。当自然纵坡大于1:20或局部高
21、差较大时,可设置陡坡或跌水。3.2.1.16 跌水和陡坡进出口段,应设导流翼墙,与上、下游沟渠护壁连接。梯形断面沟道,多做成渐变收缩扭曲面;矩形断面沟道,多做成“八”字墙形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1 地表排水 3.2.1.17陡坡和缓坡连接剖面曲线,应根据水力学计算确定;跌水和陡坡段下游,应采用消能和防冲措施。当跌水高差在5m以内时,宜采用单级跌水;跌水高差大于5m时,宜采用多级跌水。3.2.1.18排水沟,宜用浆砌片石或块石砌成;地质条件较差,如坡体松软段,可用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修建。砌筑排水沟砂浆的标号,宜用M7.5M10。对坚硬块片石砌筑
22、的排水沟,可用比砌筑砂浆高1级标号的砂浆进行勾缝,且以勾阴缝为主。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的标号,宜用Cl0C1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 3.2.1 地表排水 3.2.1.19 陡坡和缓坡段沟底及边墙,应设伸缩缝,缝间距为10 m15 m。伸缩缝处的沟底,应设齿前墙,伸缩缝内应设止水或反滤盲沟或同时采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2 地下排水 3.2.2.1 当滑坡体表层有积水湿地和泉水露头时,可将排水沟上端做成渗水盲沟,伸进湿地内,达到疏干湿地内上层滞水的目的。渗水盲沟,应采用不含泥的块石、碎石填实,两侧和顶部做反
23、滤层(图3.2.2-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2 地下排水 1大块干砌片石;2反滤层;3干砌片石;4浆砌片石;5牙石。图3.2.2-1 滑坡地下水排水支撑盲沟断面示意图,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2 地下排水 3.2.2.2 为拦截滑坡体后山和滑坡体后部深层地下水及降低滑坡体内地下水位,应将横向拦截排水隧硐修于滑坡体后缘滑动面以下,与地下水流向基本垂直;纵向排水疏干隧硐,可建在滑坡体(或老滑坡)内,两侧设置与地下水流向基本垂直的分支截排水隧硐和仰斜排水孔。配有排水孔的截排水隧硐,其排水能力可由式(11)计算
24、(图3.2.2-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 3.2.2 地下排水 注:图中数字单位为毫米。图3.2.2-2 滑坡地下排水廊道剖面示意图,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2 地下排水,排水能力计算式:式中:Q单井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H水头或潜水含水层厚度(m);Sw排水孔中水位降深(m);d井距之半(m);rw井半径(m);b1井排至排泄边界的距离(m);b2井排之补给边界的距离(m)。,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2 地下排水 3.2.2.3 对于规模小、滑面埋
25、深较浅的滑坡,采用支撑盲沟排除滑坡体地下水。a)支撑盲沟长度计算公式 式中:L支撑盲沟长度(m);Ks设计安全系数,取值1.3;T作用于盲沟上的滑坡推力(kN);支撑盲沟后的滑坡滑动面倾角();盲沟基础与地基内摩擦角();盲沟内填料容量,采用浮容量(kN/m3);h、b支撑盲沟的高、宽(m)。,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3 排水工程3.2排水工程设计3.2.2 地下排水 b)支撑盲沟排除地下水的出水量计算 1)当设计盲沟长度大于50m时 式中:Q盲沟出水量(m3/d);L盲沟长度(m);K渗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高度(m);R影响半径(m)。,地质灾害防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防治 工程设计 施工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