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加速推进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省安全生产条例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市“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等规定,制定本规划。一、“十四五”时期建设成效“十四五”期间,全区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以及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组织架构,健全体制机制,夯实责任体系,强化风险治理,全
2、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整合重塑,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对原区安监局职责、区政府办公室应急管理职责、区民政局救灾职责等10个部门的11项职责进行了整合,对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等4个区级指挥协调机构的组织体制、职责职能、运行机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二)安全生产攻坚持续深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以“防风险、保安全、迎大庆”为主线,多次启动安全生产战时机制,保障了重大活动及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全面强化安全
3、生产监管,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在全面排查整治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危化品、煤矿、交通运输、城镇建设、消防等5个行业领域排查整治。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危化品、工商贸和区属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三)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新进展。将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有力有序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管理,配备村级灾害信息员990名,实现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灾害信息报送网络化。加强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灾情发生后全区各级响应迅速、程序规范、处置高效。大力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两处I
4、I级应急避难场所,能容纳31.6万人口应急避险。(四)应急救援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坚持“统一协调、优势互补,平时互动、战时联动,信息共享、高效协同”的原则,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组织各企业积极开展各类综合或专项应急救援演练、停产撤人演练、人员疏散演练,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共向全区各防疫战线调拨医用外科口罩270余万只,向教育系统调拨高三、初四复学储备口罩48.5万只,向复工复产企业调拨口罩指标35万只;发放非医用隔离衣7000余套、消毒液39吨、“战疫情、保畅通”通行证504张。为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组织服务指导组加大复工复产企
5、业服务力度,确保了企业复工复产安全。(五)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大力推进“素质固安”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送培训“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等活动,深入普及各类防中毒、防触电、防溺水、心肺复苏以及烟雾逃生自救知识。在仙西社区、汇翠园社区增建两处“素质固安”主题社区,设置了宣传栏,规划建设了二十里铺街道公众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喻屯镇公众安全教育体验基地,营造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台“应急”专栏、“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应急安全知识在身边活动”,及时发布安全风险提示,积极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常识,增强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
6、自救技能。二、“十五五”时期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首个五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公共安全风险隐患点多面广,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应急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与区域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机构改革后,区应急管理局承担安全生产委员会、应急管理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
7、挥部、减灾委员会5个协调议事机构职能,同时还直接承担危化品安全监管、工商贸综合监管及防震减灾等职责。因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间较短,应急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应对复杂突发事故灾害的综合处置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特别是与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需进一步磨合,多方协同处置各类事故灾害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二)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主要是城市街道与涉农镇(街道)并重,人口居住密集,商业服务业繁华,建设项目众多,特别是煤矿、危化品、人员密集场所、燃气、特种设备、火力发电、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行业点多面广量大,潜伏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较多。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装备水平、安全管理水平发
8、展还不平衡,专业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止匕外,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数量众多,特别集购物、餐饮、展览、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不断涌现,此类建筑功能复杂、人员数量多,一旦发生火情,火灾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逃生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防”与“救”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灾害风险辨识管控能力不强、监测预警能力不足;公众风险辨识、防范意识、管控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脆弱,基层基础难以适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仍不到位、本质安全水平较低;
9、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规范化水平较低、快速应急处置能力不高。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着力强化责任落实,着力强化安全管控,着力强化应急管理,着力强化基础保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促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严
10、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落实风险防控为主旨,健全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评估和治理机制,强化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全面提高精准治理能力。围绕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健全预案管理、信息报送、会商响应、联动指挥、队伍管理、物资保障等机制,提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水平。坚持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全方位协同联动,强化业务衔接和协调配合,促进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11、,形成“上下协同、区域联动、整体发力”的良好局面,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断提升应急基础能力。坚持社会联动、全民参与。加强社会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建设,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防灾减灾救灾等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群众基础,突出“防”的水平、强化“减”的效果、提高“救”的能力,构筑起最坚固的人民防线。(三)规划目标到2030年,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应急能力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机制不断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
12、遏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四、重点任务(一)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1 .推进体制机制科学化。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调整完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权责清单,统筹做好“防”与“救”的职责衔接。结合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不断完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提升协同应对能力,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2 .推进应急指挥智能化。建立集“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信息共享、可视化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
13、等先进科技手段,推进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领域系统应用建设,将应急资源数据库纳入指挥平台,整合各层级、各有关单位的应急资源,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和设备、风险源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全面提升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3 .推进应急预案规范化。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根据机构调整和部门职责变化,尽快修订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强化各类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数字化应用。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提升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与救援、风险辨识预警等环节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以情景构建为基础,推进应
14、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4 .推进应急队伍专业化。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建强建优各类队伍。重点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优化规模和布局,完善指挥调用机制,加强力量配置、装备配备、日常训练、后勤保障和评估考核,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采用共建合作等方式,强化危险化学品、涉氨制冷、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特殊环境和恶劣条件下的生命搜救、紧急医疗、特种设备和危化品抢险、疫情处置、应急通信保障等核心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立应急管理专家资源库,打造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管理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 应急 管理体系 建设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