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林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林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林业发展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林业发展规划一、“十四五”林业发展回顾十四五期间,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较好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一)林长制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章立制,强化职责。我市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并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市林长制工作规则、市林长制会议制度、市林长制工作考核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各镇(街)也制定镇(街)级林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是加强领导,构建体系。建立了市、镇(街)
2、、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立市级总林长(含副总林长)6人,市级林长(分包领导)22人,镇级林长(含国有林场林长)26人、村级林长781、监督员461名、护林员541名。三是划分区域,压实责任。确定自然保护区及沿海防护林区域、伟德山区域、槎山区域、石岛山区域、甲子山区域为重点责任区域,由5名市级副总林长担任林长,22名市党政领导和相关联系部门分包22个镇街。安装市市级林长制公示牌5块,镇(街)级林长制公示牌22块,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植树造林一是全面推进“绿满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实施村庄绿化美化、河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森林生态廊道建设、森林生态修复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五项重点建设工程,基本
3、实现村庄、河库、荒山、道路、田间绿化全覆盖。累计完成造林9.3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97.8公里,绿化村庄840个,绿化改造县乡路414.2多公里,新增林木苗木繁育面积1万亩,植树总量超过3000万株,较好完成了规划目标。目前,绿色通道总长804.6公里,沿海防护林面积稳定在39.7万亩,林业育苗面积达1.8万亩,840个村庄、主要干线公路可视范围、工业园区全部完成绿化建设。二是大力开展水系造林绿化,不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着重抓好105条河道、161座水库及乡村道路等的绿化整治,通过护堤林、护岸林建设,涵养了水源,美化了环境。三是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结合小流域治理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先后投资
4、2.1亿元,实施了樱花湖体育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白龙河景观改造等11项水系生态绿化工程,新增高标准绿地近3000亩。(三)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在抓好隐患除治、看守防控、宣传教育等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累计投入5400万元用于森林防火能力建设。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处市级专业队营房,实现了人员力量集中靠前备勤,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条件。以林区防火通道为依托新建嵌入式钢筋混凝土蓄水池50个,在林区边缘新建去取水平台14处。在伟德山和石岛山新建2条自压供水管网约3000米,逐步实现引水上山、以水灭火。二是狠抓隐患除治。依据伟德山墓地三年综合整治方案,完成伟德山墓地整修,对伟德山周边70余处墓地新建隔离
5、带。每年在防火期来临前,都要组织对林区内防火通道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了救援力量靠前有效发挥作用。在进山路口安装语音报警系统188套,提醒过往人员、车辆及时排除自身火灾隐患,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三是狠抓扑火装备更新换代。全市共建有防火物资储备库30个,储备各类扑火机具物资2万多件。其中,新采购大型森林消防车2辆、运兵车4辆、摩托车10辆、高压细水雾灭火机30台、高压灭火水泵37台、风力灭火机160台及其他保障物资数千件,全市以水灭火能力显著提升。(四)林业产业建设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农业、水利、自然资源、财政、交通等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
6、惠农项目优先落户休闲农业园区,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园区水电路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农村商业银行“诚信农富通”、“个人荣誉贷”等系列信贷产品,对发展无花果、苹果、葡萄等经济林的经营主体,按照自然人贷款方式给予支持,提供保证、抵押和联保体担保方式;对带动力大的经营主体,可由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担保、经营主体提供反担保的形式给予资金支持,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发展经纪人、开设网店、微信邀请、微博分享、网址链接等措施,借力网络营销,为经济林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在松材线虫病防治方面:一是压实工作责任。结合我
7、市疫情实际发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加强疫情普查。为及时有效开展疫情监测普查,我市每年春、秋两季都下发疫情普查的专门通知,进行疫情调查摸底。三是坚持以疫木伐除为核心措施。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和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等要求,每年都制订市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坚持以疫木伐除为核心的防治思想,做好病死树砍伐、伐桩处理、疫木粉碎、媒介天牛防治等环节,保证除治成效,五年间共清理疫木300余万株。四是加强检疫。安排专人不定期检查木材加工企业和相关行业运输、使用的松类包装物,防止疫情传入。五是保障防控资金。市将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经费纳入财政专项
8、预算,保障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为提高防控成效,每周期末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验收结果与补助资金挂钩。六是强化督导考核。将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列入市政府年度考核,并适当加大赋分比重,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七是加强执法宣传。组织市自然资源局、交警、生态文明办等单位对主要卡口和重点路口的运输木材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利用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媒介对进行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进行专题报道,营造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2、在美国白蛾防治方面:一是每年印发关于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对各自辖区进行排查,不留死角。二是购置了农药向镇街发放,施药完成后上报完成情况。美国白蛾目前在我市
9、得以有效控制,基本做到有虫不成灾。(六)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2017年,市国有林场和苗圃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改革后五个国有林场职工工资保险、经费保障等全部由市级财政统一负担,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根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完成投入资金341万元,用于各林场生产性用房改造维修、供电供水设施改造、办公楼的修缮保温层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林场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国有林场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的总目标,生态公益林管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干部职工工资保险得到提高和保障,工作热情高涨,林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七)自然保护地整合与优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国家公
10、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和国家、省、市统一部署,我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稳步推进,将自然保护地内存在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建成区、人口密集村庄、成片集体人工商品林、矿业权等依次论证调出,并对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目前已完成调查摸底、评估审核以及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形成成果市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报告和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报告。经过整合优化,全市九处自然保护地经合并或撤销后变成五处:一是成山头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成山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合并为成山头省级自然保护区;二是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八河港省级湿地公园合并为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是伟德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圣水观省
11、级风景名胜区合并为伟德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四是槎山省级地质公园与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合并为槎山省级地质自然公园;五是保留赤山省级风景自然公园。整合前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1158公顷,其中核心区2810公顷、缓冲区3046公顷;整合后总面积20703.79公顷,核心保护区6878.68公顷,保护类型更加合理,保护强度进一步提高。(八)保护区管理和建设1、大天鹅保护区管理和建设一是全面完成区内环境违规问题整治。大天鹅保护区环境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于2017年4月,8月底完成绝大部分环境违规问题整治。期间,累计查摆问题点位82个,其中,75个问题点位于2018年7月通过省政府组织的实地检查验收,并销
12、号。剩余7处问题点位,于2019年9月通过省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治工作专班实地检查验收,10月正式销号,成为全省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个实现环境违规问题点位整改100%销号的单位。在专项整治行动中,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拆除筏式养殖2453.3亩、网箱3055个、围网603.5亩、参池40个、看护房49个、海上平台3个,停用拆除其他设施22处。二是完成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优化调整预案编制。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的部署要求,2030年3月正式启动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优化调整预案编制,规划将八河港水库纳入保护区范围,并对烟墩角、天鹅湖北岸等区域
13、进行了范围和功能分区微调,调整后的保护区面积由1675公顷增加至2765.6公顷。2030年5月,大天鹅保护区调整预案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三是积极实施栖息地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投资2821.96万元,组织实施了栖息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累计完成清淤69.5万立方、清理残基坝2.9万立方、栽植大叶藻50公顷,新建大天鹅宣教基地1732平方米。争取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500万元,实施了烟墩角海湾筏式养殖清理、生态环境修复损害补偿、烟墩角及车祝沟村生态环境修复等建设内容。投资260万元,聘请国家林草局规划设计院重新编制了保护区总体规划,为今后10年的规范管理、能力提升和项目建设
14、等打下良好基础。2、成山头保护区管理和建设一是全面完成区内环境违规问题整治。成山头保护区在2017、2018“绿盾”专项行动中发现三类突出问题共35处,经多方共同努力,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于2019年9月通过了省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治工作专班实地检查验收,11月正式销号,通过率100%,提前一年完成了整治要求。在专项整治行动中,清理滩涂养殖、筏式养殖活动4处、2500亩,拆除2处养殖参池;清理关停旅游配套设施和人工设施,拆除了海驴岛沙滩栈道及防护、遮挡设施。二是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统一部署,2030年3月正式启动成山头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优化调整预案编制,规划将鸿洋神至马山及鸿洋神至海事码头连
15、线的区域调整出保护区范围,将已经失去保护价值的礼村红层区域调整出保护区范围,并对海驴岛、柳疥红层等区域进行了范围和功能分区微调,调整后保护区面积由6015.39公顷增加至6646.82公顷,较原保护区增加了631.4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增加了20.77公顷。三是2017年保护区管委会人员落实到位后,加强保护区海陆巡护,并在海驴岛登岛码头、岛后月牙湾、岛西海蚀洞三处安装监控系统,安排专人实时进行查看,通过监控,共查处登岛及非法捕捞行为数十次。(九)森林资源管理一是依法关停涉林采石场27家,复绿涉林采石场15处。2018年-2030年共下发491个疑似图斑,通过对照前后两期遥感影像变化特征,逐个
16、判读森林影像特征发生变化的图斑,组织业务骨干分组开展现地核查,全部进行实地拍照,经检查核实后对发现的违规点及时移交森林公安机关进行查处,通过森林督查的开展,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森林资源监管和执法机制,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可以确保及时发现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私自改变林地用途等破坏林地林木的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二是自2016年开始,每年投资140余万元,为全市36.64万余亩公益林进行了灾害保险。截至目前,累计赔偿428.5288万元。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有效提高了森林资源灾害发生后快速恢复生态功能的能力。(十)智慧林业建设在市智慧城市大平台
17、基础上,探索发展智慧林业建设,于2019年6月建成市负氧离子监测系统。监测系统覆盖在海滨公园、圣水观风景区、伟德山国家森林公园、槎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山森林养生基地、赤山森林养生基地、成山头风景区七处生态典型区域,全天候、自动、连续地监测大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可吸入颗粒(PM2.5、PMlO)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噪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等多种环境要素变化,迅速、准确收集、处理监测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客观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为保证监测数据安全稳定,负氧离子监测系统搭建在市大数据平台服务器上,第一手监测数据入本地数据库,由市大数
18、据中心将收集、分析、处理过数据发布在智慧平台上,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可靠依据。负氧离子监测系统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环境风险预警监测水平,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立体环境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生态保护与治理能力。(十一)国家森林旅游品牌创建十四五期间,一直将创建国家森林旅游品牌作为创新工作的主题,通过争创“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等国家品牌,加大森林旅游地推介力度,进一步打造市森林养生、慢生活体验、旅游度假的海滨城市名片。采取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的方法推介我市森林旅游地。第一阶段,每年四五月份,向国家林草局重点推介优质森林旅游地,积极申报招商需求,提升知名度,拓展市场潜力;第
19、二阶段,每年六七月份,向国家林草局、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申报“国家森林养生基地”等称号,争创国家森林旅游品牌;第三阶段,每年十一、十二月份,参加国家举办的“中国森林旅游节”,展示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发展成就,学习经验、推介交流、加强合作,扩大森林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互利共赢。十四五期间,成山森林养生基地被评为2017“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石岛管理区别评为2018“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村(镇)”;2019年,石岛赤山森林养生基地被国家林草局评为“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二、“十五五”林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
20、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优化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以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高点定位,强化多点支撑,实施重点带动,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面深化林业制度改革,促进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建设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开创现代林业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做出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实现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建设协调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置,实现城乡林业一体化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依法治林原则,实施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全面
21、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四是坚持扩大林业开放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形成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氛围。(三)总体目标完成成片造林5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150公里,绿化村庄200个,完成义务植树500万株。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美国白蛾成灾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松材线虫病致死树总量实现逐年递减,并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加强林地保护与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占用征收林地管理制度,健全我市占用林地补偿和安置机制。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
22、生态文化体系和完善的林业发展长效机制。(四)发展战略1 .增加森林资源。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形成覆盖全市、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森林网络体系。2 .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加强森林抚育和林分改造,强化林地、湿地保护,严格林木采伐制度,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管理。3 .实施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种苗花卉等特色产业,按照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全面提升林业产业整体素质。4 .繁荣生态文化。深入开展生态文化传播教育,积极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着力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和生产生活方式。(五)总体布局
23、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按照“一带两区三网”的总体布局。“一带”规划在东部、南部沿海区域着重抓好沿海防护林纵深防护林带的建设;“两区”规划以崖头城区、石岛城区为中心,抓好城区及城市周边生态林和景观林建设,以伟德山、石岛山等五大山系为中心,抓好生态公益林、荒山绿化、经济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三网”规划以道路、铁路、水系生态绿化为重点,抓好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水系生态绿化建设。建成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达到“城在森林中,人在绿荫中”的目标。三、“十五五”林业发展主要任务(一)不断完善林长制建设一是继续建设并完善市、镇(街)、村三级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 林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