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智治大脑 感知平台技术规范.docx
《基层智治大脑 感知平台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智治大脑 感知平台技术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35.020CCSL70B3308浙江省衢州市地方标准DB3308/T1242024代替DB3308/T124-2022基层智治大脑感知平台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grassrootssmartgovernancebraininternetofthingsplatform20241205发布20250105实施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15总体架构26总体技术要求47感知设备接入技术要求48感知设备管理技术要求59感知数据计算技术要求710感知数据服务技术要求811感知安全技术要求8-X-刖本标
2、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08/T124-2022基层智治大脑感知平台技术规范,与DB3308/T124-202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22年版的第2章);b)更改了“感知平台”的术语定义(见第3.1,2022年版的3.4);c)更改了“物模型”的术语定义(见第3.2,2022年版的3.5);d)更改了“协议解析”的表述(见第7.3,2022年版的7.3);e)更改了“感知平台对于设备身份认证”的相关要求(见第7.5,2022年版的7.5);f
3、)更改了“感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要求(见第8.2.1和8.2.2,2022年版的8.2);g)更改了“感知设备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见第8.7.1、8.7.2和8.7.3,2022年版的8.7);h)更改了“感知设备告警”的相关要求(见第8.8.1和8.8.2,2022年版的8.8);i)更改了“概述”的表述(见第11.1.1和ILL2,2022年版的ILl);J)更改了“设备接入安全”的相关要求(见第H.2.1和11.2.2,2022年版的11.1);k)更改了“数据传输安全”的相关要求(见第11.3.1、11.3.2、11.3.3和11.3.4,2022年版的11.3)o请注意本标
4、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衢州市数据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数据局、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衢州市衢江区社会治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子英、毛小兵、邹巧柔、蒋伟、江利良、叶健、薛琳、陈志勇、郑秀峰、王坚平。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22年首次发布为DB3308/T124-2022;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基层智治大脑感知平台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层智治大脑感知平台总体技术、感知设备接入、感知设备管理、感知数据融合计算、感知数据服务、感知安全相关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
5、用于基层智治大脑感知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81812022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334742016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GB/T337452017物联网术语YD/T46562024面向SIM卡远程配置的国家商用密码算法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281812022GB/T337452017
6、GB/T33474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感知平台internetofthingspIatform具备物联、视频设备,网关统一接入和管理的功能,支持各类感知数据存储与服务的对接平台3.2物模型thingsmodeI物联网系统中,用于描述设备特性和行为的一种标准化数据模型。3.3感知数据sensingdata通过对感知设备数据采集获取的原始数据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的数据统称。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S: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
7、loverSecureSocketLayer)MQTT: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QueueTelemetryTransport)COAP:受限应用协议(COnStrainedApplicationProtocol)Modbus:一种串行通讯协议(MOdbUSprotocol)TLS:安全传输层协议(TranSPOrtLayerSecurity)DTLS:数据包传输层安全性协议(DatagramTransportLayerSecurity)SDK: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DevelopmentKit)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8、)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体系中的一个应用层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RTMP:是一种设计用来进行实时数据通信的网络协议,主要用来在FlaSh/AIR平台和支持RTMP协议的流媒体/交互服务器之间进行音视频和数据通信(RealTimeMessagingProtocol)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TPS:每秒事务处理量(TranSaCtionPerSecond)MQ:消息队列,是基础数据结构中先进先出的一种数据结构。(MeSSageQueue)AppKey:一种用于验证APl接入合法性的密钥(A
9、pplicationKey)AppSecret:一种用于APl接口调用验证的密钥(ApplicationSecret)5总体架构5.1 感知平台的功能定位5. 1.1基层智治大脑是服务基层治理多跨应用的智能系统,整体建设包括“一网一域一中心”,其中“一网”即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是基层智治大脑的神经末梢。6. 1.2感知平台是基层智治大脑“一网”的基础性建设内容,作为统一平台,实现各类感知设备统一接入、汇聚,实现感知设备所采集数据信息统一汇聚、管理和共享,并将自动沉淀的数据进行智能加工形成事件任务,最终通过智能事件中枢进行事件流转与处置闭环。感知平台功能定位见图Io图1感知平台功能定位5.2
10、 感知平台的系统架构感知平台系统架构包括接入层、管理层、服务层、感知安全四部分:a)接入层:接入层支撑物联、视频设备基于不同网络、协议实现直连接入、物联网网关接入、平台级连接入,并进行数据采集。b)管理层:管理层实现对感知数据统一汇聚、存储,并对感知设备资产进行管理、监控、运维。基于平台汇聚的感知数据,结合融合计算引擎,对感知事件进行实时识别判断。c)服务层:服务层支持通过接口、消息推送等方式向应用提供实时、可靠的感知数据服务。d)感知安全:贯穿接入层、管理层、服务层,实现从设备接入、设备管理到数据服务的全链路物联网安全。感知平台系统架构见图2平台蝴效娓那身|APWR|Iag脸不叫6作审计er
11、amiami安全8总Mmmt9f*.事,Iw,23.忠方田弗丽*KWSWifi*tt三awa|研xIwIBag所eTOjIM|nawi11a1111ssaffl=w11g安全修理接入物联接入平台IMA平台mIaL|wafmhso|IMQTTICoAPIITCP|IMGtIIGft28181IIRTMPRTSP|一|IiSAI图2感知平台系统架构5.3感知平台的市县一体化架构感知平台部署采用市县一体化架构,市级平台作为全市感知数据统一汇聚的平台,实现对全市感知数据的接入、管理与共享。县级平台,作为感知平台最小建设单元,负责本辖区范围内感知设备统一接入,感知数据统一汇聚、管理与共享,并与市级平台进
12、行对接。感知平台市县一体化架构见图3o采集县级县级感知平台委办局物联网应用图3感知平台市县一体化架构6总体技术要求6.1 技术架构要求6. 1.1平台宜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多级负载均衡机制,业务处理和数据解耦,平台可以根据容量需求进行弹性扩展。7. 1.2平台宜采用微服务架构,高可用部署,服务宜部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行实例,单个实例发生一般性软件故障时,请求会自动路由到正常的运行实例,保障平台高可用。8. 1.3平台应具备安全保护机制,当平台遭遇内部故障时,平台已有数据不应产生异常。9. 1.4平台应具备平台运维管理能力,包括服务器性能及相关服务监测的运行维护功能。6.2 性能指标要求6.
13、2.1市级平台应支持不低于100万路物联设备接入,消息处理性能应不低于5000TPSo县级平台应支持不低于10万路物联设备接入,消息处理性能应不低于2000TPSo6.2.2市级平台应支持不低于20万路视频设备接入,视频并发推流不低于2000路。县级平台应支持不低于2万路视频接入,视频并发推流不低于200路。6.2.3平台应具备大量感知数据的存储能力,其中感知历史时序数据应具备1年以上数据存储能力,视频数据应具备90天以上数据存储能力。7感知设备接入技术要求7. 1概述感知设备基于感知平台进行统一接入,为满足各类感知设备的接入需求,感知平台需提供强大、安全的感知设备接入能力。7 .2网络支持感
14、知平台应支持多网络接入,总体包括广域网和局域网,广域网络应支持以太网、NB-1oT2345G等网络;局域网络应支持LoRa、ZigBee、蓝牙等网络通过边缘网关接入。8 .3协议解析感知平台应支持HTTP、HTTPS,MQTT,CoAP,TCP、UDP等协议的解析以及协议的扩展能力,支持扩展协议插件的新增、管理与更新。7. 4接入方式感知平台支持设备完成接入,应支持如下几种方式:a)设备直连:设备固件中植入平台颁发的身份凭证、域名及设备SDK,设备在和平台建立连接后,直接将数据上传到感知平台,不经过其他平台或者网关设备转发数据。b)网关接入:对于部分近场通信的设备由于数据传输距离限制,只能先将
15、数据传输到对应的网关设备,网关设备中植入平台颁发的身份凭证、域名及网关设备SDK,由网关设备和感知平台建立连接后,将数据转发到平台。c)平台级联:对于存量设备、固件无法修改设备,数据宜通过该设备对应的物联网系统软件转发接入,物联网系统软件通过调用感知平台API,将设备数据转发到感知平台。7.5设备身份认证感知平台支持设备身份认证,应包括如下内容:a)感知平台应为接入设备颁发唯一身份标识的凭证,该凭证可以避免非法设备或仿冒设备连接到平台造成数据混乱与安全风险。b)设备应在连接感知平台时上传凭证信息,通过平台身份认证后的设备才能上传数据。7. 6设备端开发SDK感知平台应提供多语言的设备端SD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层智治大脑 感知平台技术规范 基层 大脑 感知 平台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