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ppt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ppt(10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肠疾病的常用辅助诊断方法,1、结肠内窥镜检查2、实验室检查3、影像学检查:,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普通X线检查,DSA、CT、MR检查,超声检查,气钡双重造影造影方法的历史和发展,现代气钡双对造影(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DC)是60年代中期在日本开始应用,它将气体(阴性造影剂)充盈膨胀后在X线上形成负性背景下,由少量高质量、高浓度钡液(阳性造影剂)“描写”出囊腔脏器内部各壁、线、面的全貌。可称之为“全景式”检查。,在钡剂性能的改进的同时,双对比造影技术和影像认识也有了迅速发展。随着双对比造影研究和双对比造影质量的提高,现代双对比造影质量
2、已可与内镜检查同等水平,已成为胃肠道疾患诊断的首选方法。,优点,1、可早期发现细微病变:在清晰的 双对比影像上可显示结肠无名沟、小区这样的 微小结构,使淋巴滤泡增生那样的细微隆起病变的诊断成为可能。2、影像极为清晰,由于双对比造影有阴性造影剂的作为背景衬托,提高了对比度,使造影图像更加清晰。3、能够较确切的判断病变范围。4、能较准确的了解病变治疗或缓解情况。5、可缩短检查时间。,结肠检查前准备及其操作程序,造影前肠道清洁:一般不用清洁灌肠法,而是采用饮水、饮食控制,口服泻药等综合方法,已达到肠道清洁的目的。对于年老体弱者,可行清洁灌肠,于灌肠后1-2H再做检查。造影剂,要求流动性好,粘膜面附着
3、性好,颗粒细而均匀,浓度(m/V)为6080,灌入量约350ml。,插入肛管,用适当的压力注入钡剂。钡剂灌至横结肠脾曲段即可停止灌钡。缓慢注入空气,透视下观察气量,待肠管基本充气扩张,即可拔取肛管。注意:钡剂到达右半结肠主要靠体位引导,单靠空气压力则可能使气量过多,导致病人不能耐受;也可能由于压力过大,钡剂通过回盲瓣进入回肠,导致影像重叠,从而影响对疾病的诊断。让患者从右向左翻滚23周,使钡剂充分涂于肠壁上,与气体形成良好的对比。,观察程序,常用体位:八相二十四位法 直肠仰卧位及俯卧位,直肠双侧位。4 乙状结肠平卧双斜位,立位。3 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仰、俯卧位。6 肝曲、脾曲平卧双斜位伴卧
4、双斜位立位双斜位。6 回盲部仰、俯卧位,双斜位、立位。5必要时可以加排空粘膜像主要目的:观察每段结肠的形态,要求尽量观察到充盈像及双对比像。,结肠疾病的分类,1.正常结肠2.结肠炎性改变:感染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克罗恩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 放射性结肠炎 其他结肠炎3.结肠息肉4.结肠癌5.其他结肠肿瘤6.憩室病,7.阑尾炎8.腹膜假性黏液瘤9.结肠黑变病10.肠壁囊样积气症11.肠扭转12.肠套叠13.先天性巨结肠症14.假性肠梗阻、慢性便秘和后天性巨结肠15.干预后表现和异物,正常结肠大体解剖及血液供应,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
5、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正常结肠的X线表现,结 肠 结 核,结肠结核,肠结核(Intesinal tuberculosis)大多继发于肺结核。感染途径有二:一是吞食了带有结核杆菌的痰液和食物;另一是由淋巴或血行播散所致。少数病例可因腹腔内其它器官罹患结核而蔓延至肠管,如肠系膜淋巴结核、腹膜淋巴结核及子宫输卵管结核等。肠结核通常见于小肠,但结肠也可受累。同小肠一样,结肠结核也可表现为增生性、溃疡性或混合性。,在我国,肠结核的发病率现已明显下隆。其临床症状常见有腹痛,多在下腹部,
6、尤以右下腹,伴有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还有低热、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增殖型肠结核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右下腹到包块,常常提示病变部位为盲肠;盲肠病变时常伴有回肠受累。影像学表现可以为非特异性而且易与克罗恩病混淆。,结肠结核X线表现,溃疡型肠结核常累及见于回肠下段、回盲部,盲肠及升结肠。表现为 1.肠管痉挛收缩、张力增高、有激惹征象,粘膜皱襞紊乱。2.回肠末端、盲肠及部分升结肠始终充盈不良或收缩成细线状,而其上下肠管则充盈正常,此改变是激惹征象,又称之为跳跃征。3.当肠管充盈时,其肠管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病变段粘膜纹紊乱增粗,有时可见小龛影。4.有时发现回盲部能扩张,无器质性狭窄,但该处粘膜
7、纹紊乱。气钡双对比检查可发现小龛影。,增殖型结核好发于回肠末端,盲肠亦常有病变,主要表现为管腔狭窄及缩短变形。1.单纯性增殖结核,激惹征多不明显,若伴有溃疡时,则可有激惹征,表现为粘膜皱襞紊乱、增生,呈小息肉样的充盈缺损。2.由于粘膜下层及浆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致肠管狭窄,重者可出现部分梗阻。回盲瓣受侵时,表现为增生肥厚,在盲肠的内侧壁呈凹陷变形,影响小肠排空。,3.病变累及盲肠和升结肠时,可见管腔狭窄、缩短。粘膜皱襞紊乱增生,多数息肉样充盈缺损,须与肠癌相鉴别,若病变侵及回盲瓣与回肠,则多考虑为结核。4.钡灌肠时上述征象仍存在伴有肠管粘连时,可见肠管排列紊乱。积聚一起,肠袢相互之间不易
8、分开,并有压痛。如有腹水,可见肠曲间距增宽,呈飘浮状;肠曲亦可被腹水挤集于中腹部,而盆腔内常无肠曲。,结核性结肠炎,显示中段结肠狭窄,边界清楚,并有浅表溃疡,增生性结肠结核累及升结肠,克 隆 氏 病,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又称局限性肠炎(Regional enterit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回肠末段,其次为空肠及右侧结肠,少数病例见于十二指肠、胃和食管。主要病变为肠管单发或多发性节段性肉芽肿病变,导致纤维化和肠腔狭窄。多见于成人。,病理:本病的早期病理为受累肠段粘膜下层炎症水肿,X线表现为肠粘膜皱襞增粗、变平及消失,病变段长短不一,可有数cm至数10cm不
9、等,形态较固定,蠕动亢进。病变发展引起肠壁增厚,粘膜面形成溃疡及肉芽肿结节,溃疡大多为纵形裂隙状,较深的溃疡可穿破肠壁形成瘘管及粘连。,X线表现:1.受累肠段狭窄,蠕动消失,肠壁增厚,肠间距增宽,其近侧肠管常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和蠕动增强。2.病段肠管因溃疡龛影,轮廓呈锯齿状或尖刺状突起。3.病段肠管因有肉芽组织增生,出现小息肉状或卵石样充盈缺损。如果病变附近肠管粘连,在检查时推压肠曲不能使其彼此分开。常并发脓肿、瘘管(内、外瘘)及肠梗阻等症状。,回肠末端狭窄,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可见大量的阿弗它溃疡。,克隆氏病大体标本,显示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匍行溃疡。,肠结核与克隆氏病的线鉴别要点,溃疡性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结肠 疾病 影像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