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原子的构成课题原子的构成内容标准认识原子的构成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能说出其含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原子的构成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能说出其含义过程与方法分析推断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物质可分的科学思想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原子的结构难点:最外层电子对化学性质的影响以讲授法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引导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板书设计原子的构成一、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有-一个单伯的正电原子核(十)卜中子(不显电性)|原子(不显电性)一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2.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二、原子中的电子1.原子结构示意图(课后反思
2、由于化学微观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尝试用生动幽默的描述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效果较好教学过程:回忆导入同学们在物理上已经知道了原子的结构,请你说出原子的结构质子(个质子带有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十)卜中子(不显电性)|原子(不显电性)一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设置目的学生已有相关的原子结构知识,但对原子内部微粒所带的电性还不是很了解,着重讲解这部分。问题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学生因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化学史原子结构发现史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
3、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瓢”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Q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Q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Q粒子被反弹了回来。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引导(1)如果原子是像道尔顿所说的实心球,大部分。粒子可能穿过吗?(
4、2)Q粒子带正电,偏转说明了什么问题?(3)如果原子核质量很小,粒子能被弹回来吗?结论(1)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间(2)原子内又带正电的物质(3)原子核质量很大,体积却很小设置目的化学史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讨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二、原子中的电子(以讲解为主)1 .原子结构示意图o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含义2 .排布规则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第N层最多排2坪个电子3.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与元素分类性质的关系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性质结论金属元素4e易失电子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它的化学性质,是由
5、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非金属元素4e易得电子稀有气体=8e不易得失电子稳定结论: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原子,具备相似的化学性质。4.离子(1)离子的形成(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阴离子阳离子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电荷数二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性不显电性负电性正电性符号举例NaClNa+Cl相互转化1.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原子B.分子C.质子D.电子2,原子是()A.不可分割的实心球B.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粒C.带电的粒子D.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3 .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中子C.中子、电子D.质子、电子4 .下列不显电性的一组粒子是()A.原子核、原子、分子B.质子、中子、电子C.中子、电子、原子D.中子、分子、原子5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的原子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6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微粒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空格上(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O(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o(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o(4)带正电荷的粒子有。课由于化学微观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尝试用生动幽默的描述帮助学生建后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效果较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