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2023新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苏教版科学2023新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2023新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16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2023新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课题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课时1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5.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56年级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
2、手操作能力。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探究实践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态度责任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教学难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教学准各教师:教学PPT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3、”o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1 .出示FlaSh:我是细胞,我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2 .同学们,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呢?(细胞)好,那就让我们走进“细胞”世界,探究微观世界里“细胞”的奥秘。二、探索初步感知细胞出示课件,展示几种细胞,初步感知细胞的形状和结构特点。1 .仔细观察图片,把观察到的细胞的形状、结构、像什么填写在活动记录单中。2 .活动开始。3 .下面我们请小组同学,把你们观察到的给大家介绍一下。4 .实物展台:展示观察后填写的表格。5 .小组汇报。(三)对比观察细胞1 .下面我们再来观察6组细胞,看看它们之间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2
4、 .观察对比、汇报交流。3 .通过这几组细胞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4 .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未受精的)就是一个细胞。(四)显微镜观察细胞1 .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我们知道细胞的形状和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大家想亲眼看到显微镜下细胞的样子吗?接下来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一下神奇的细胞世界。2 .教师介绍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3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4 .分组汇报5 .猜图游戏:判断下面这些图片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三、研讨小结2 .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5、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而细胞世界远比我们这节课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有能力去探索更深奥的微观世界。你还能用显微镜观察其他东西吗?四、拓展例:皮肤一、选择题1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衰老、死亡引起的。A、细胞B、细菌C、病毒D、微生物2 .“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等的尸体。A、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D、细胞3 .生命体大都由()构成。五、练一A、细胞B、细菌C、霉D、病毒练4 .()不是单细胞生物。A.草履虫B.紫丁香C.细菌D.百合5 、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呈()A.近似长方形B.近似正方形C.不规则
6、形状D.三角形二、判断题1.人体表皮细胞早近似长方形。2 .细胞都很小。鸡蛋太大,不是单个细胞。3 .细胞的生命与生物的生命一样长。4 .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5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也是不同的。参考答案:1、A2、B3、B4、B5、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细胞八、课堂反思1、在导入时我能从学生常见的活动开始,然后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回顾他们小时候用积木搭过什么,然后设疑: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或其它生命体也比做房子,那搭建他们的积木是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
7、还是较浅显的,认为是各部分器官:皮肤、头发、骨骼、血液、五脏六腑等。这时我进一步追问,这些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肉眼能看到,那这些部分又是什么构成的呢?学生顿时很困惑,有了探究的兴趣。2、课堂能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让学生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到显微镜下看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长方形格子(细胞),再到看多个生命体的细胞,我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始终是高涨的,眼里有惊喜。有了很多不同生物体细胞的感知,我再让他们比较它们的异同,自然水到渠成。再从我们的生长发育与细胞有没有关系,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过程是学生发现的过程、探究的的过程。3、课外拓展、学以致用为
8、了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我补充了一些资料,例如,大多数细胞很微小,在10微米-100微米之间,让学生了解微米;我们人体一些部分的细胞新陈代谢时间;如果化验单上显示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意味着什么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只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结构,初步感知细胞,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植物的表皮细胞动物的表皮细胞又是怎样的,包括我们人的,这些都是学生想进一步通过自己的观察认识的,但这部分我仅用图片代替。这是本课中最大的遗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2.微小的生命体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课题2.微小的生命体课时1核心概念5.生命系
9、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56年级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教学目标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阅读文字,说出微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分布极广。科学思维能在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形状中,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探究实践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态度责任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
10、,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教学重点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描绘不同微生物的形状。教学准备教师:教学PPT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传统显微镜,广口瓶,学生:记录册、腐烂和新鲜的树叶、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微小的生命体。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杯富含微生物的水问:“烧杯里有什么?”学生:水2 .那除了水还有什么呢?3 .教师谈话:如果说里面还有其
11、他活着的生物你们信吗?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一)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1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2 .把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些土。3 .把瓶子放在有阳光德窗边。3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二)用显微镜观察1 .观看显微镜使用的微视频2 .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发现3 .在观察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显微镜使用规范4 .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画在记录单上。5 .讲解:微生物室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6
12、.阅读关于列文虎克与微生物发现的相关资料,谈感受。(三)观察与交流1 .讲解: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2 .观察下面的微生物,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三、研讨小结1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把它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2.谈谈收获。四、拓展了解更多的微生物。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A.香菇B.紫菜C.木耳D.蘑菇2、下面不是水滴里微生物的是()A.草履虫B,变形虫C.感冒病毒D.细菌3、新冠病毒属于()A.动物B.植物C
13、.微生物D.海洋生物4、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科学家。A.微生物B.细胞C.病毒D.细菌5、观察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其形状是OA.线状B,杆状C.楠圆状D.扁圆状二、判断题1、微生物都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微生物都生活在水里。3、菜类微生物有根、茎、叶。4、火山、岩石里无法生存微生物。5、微生物没有头、足、眼睛。参考答案:1、B2、C3、C4、A5、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微小的生命体用显微镜观察“小水塘”观察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八、课堂反思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对未知世界
14、有很强的探究欲。同时,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思辩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观察与阅读分析,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微生物的特点结合观察工具的变化(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引导学生由大到小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对微小生命体的观察兴趣。通过课前教师有意地培养,提高微生物密度,以便学生用显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进而观察和归纳微生物的特征,为后续的认知冲突做好铺垫。通过补充多种微生物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微生物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在微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利用微课让学生认识微生物分布的广泛性从扩大知识面和科学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渗透一些科学史的内容介
15、绍列文虎克发明和改进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并开展科学研究的热情。引导学生从微生物的结构特点思考和辨析懂得蘑菇和木耳也属于微生物。引导学生自制“小水塘”,鼓励学生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详细记录等实验习惯,对所观察记录的现象和阅读的文本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3,发霉与防霉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课题3,发霉与防霉课时1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5.6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56年级
16、举例说由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条件。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教学目标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科学思维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探究实践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态度费任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重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教学难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
17、,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点在指定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教学准教师:教学PPT显微镜,霉菌切片,干净的小碟、发霉的物品,放大镜,馒头或面包,自封口塑料袋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发霉与防霉。一、导入1,依次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物品上的霉。说说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 .讨论交流:你们有什么新发现。3 .分组汇报二、探索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1 .引导学生猜测物品发霉的原因2 .请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设计实验3 .完成实验记录单中的问题、假设、实验
18、设计部分4 .分组实验5 .汇报各组的实验结论。(三)交流防霉方法1 .根据我们刚才进行的实验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哪些防霉方法吗?2 .比如: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烈日暴晒、空调除湿等等3 .这些防霉方法的防霉依据是什么呢?三、研讨小结怎样进行防霉?多晒太阳,多在干燥的地。四、拓展有没有些霉的东西是人们喜欢的?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不同物体上的霉具有共同的特点是()A.颜色相同B.形状相同C.呈丝状D.呈条状2、最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是()A.温暖、潮湿B.干燥、寒冷C.温暖、干燥D.寒冷、潮湿3、下列方法中,哪项不是防毒方法()A.真空包装B.放干燥剂C.涂碘酒D.避免食用变质食物4、物
19、品在烈日下暴晒可以有效防霉,其依据是。A.隔绝了空气B.减小了湿度C.降低了温度D.提高了温度5、防止衣物发霉,最好的办法是()A.保持衣物干净B.往衣柜中放樟脑丸C.经常晾晒,保持衣物干燥D.长期放在衣柜里二、判断题1、把保存物晒干的防霉方法是清除水分。2、物品上的霉都一样。3、霉是一种微生物。4、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条件。5、发霉的食品不能食用。参考答案:1、C2、A3、C4、B5、C1、J2、X3、J4、J5、J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发霉与防霉问题:假设:变量:不变量:八、课堂反思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一一霉,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
20、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也有这个生活经验,了解这种现象,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也没有仔细观察过霉菌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唤醒,引导关注“微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出霉菌的话题及观察任务。通过肉眼、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构建出“随着精密度的提高,我们能观察到微生物更多的细节”的概念通过小组对比,快速排除学生前概念中无争议的防霉举措,再针对有疑义的部分重点解答,最后通过分析、综合直观列出影响霉菌的条件。学生第一次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由于课时限制,最后的结论只能采用假设的方式给出。学生预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
21、的是在本课学会设计并分析数据。让学生的亲身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以便第二课时进行总结。五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控制变量”实验设计,思维方法、流程需要进一步熟练,“探究发霉条件”需要长周期观察、验证;学生持续观察、实验的习惯尚未养成。但是学生对于发霉现象和发霉条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发霉现象有比较浓厚的探究欲望。从生命视角思考“霉菌的生长与防霉的观念待进一步强化。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4.微生物的功与过“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课题4,微生物的“功”与“过”课时1核心概念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习内容及要求7.6人体生命安全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56年级举例说出重大传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科学 2023 新版 年级 下册 教案 教学 设计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9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