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doc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doc(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一年级共两个班,92人,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
2、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午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元总复习。三、教学要求1、数与代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
3、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2、空间与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3、统计与概率: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4、实践与综合运用: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
4、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五、教学的具体措施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
5、,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于生活的道理。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篇2一、主要知识点(一)复习内容:1.除法;2.角;3
6、.混合运算;4.平行和相交;5.观察物体;6.运算律;7.解决问题的策略;8.统计与可能性;9.认数;10.使用计算器;11.整理与复习。(二)具体知识点:1.除法、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1)口算:几十或几百几十除以几十(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2)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四舍法试商和五入法试商,判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估计商的最高位上可能是几。(3)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有括号的)及正确计算。(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
7、律。练习中出现的减法、除法中的一些简算方法。2.直线、射线和线段,角,以及平行和相交;观察物体。(1)认识直线、射线,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2)认识角,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与量角,知道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会用三角尺画一些指定度数的角。(3)锐角、钝角、直角的认识,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4)知道相交和平行是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辨认平行线和垂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度量。(5)观察物体并根据指定视图进行操作。3.统计和可能性(1)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2)
8、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游戏素材及可能性大小的认识,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4.找规律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并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解决实际问题;(1)能根据数学内容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解决。(2)通过两步计算或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实际问题。6.用计算器计算和认数;(1)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大数目的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2)认数:基本的读、写方法和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近似数。二、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2、通过整
9、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能灵活运用运算率使计算简便。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直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
10、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意识和能力。三、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上课气氛很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下学 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9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