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凝土技术.ppt
《新型混凝土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混凝土技术.ppt(18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型混凝土技术,混凝土发展状况,(一)高强趋势的发展 平均强度将超过5060MPa;100MPa以上将大量应用.(二)混凝土的高性能化(三)轻型混凝土发展,混凝土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混凝土耐久性(二)混凝土脆性(或韧性)(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性(四)混凝土施工技术(五)外加剂的使用技术,1、混凝土的高性能设想 1.1、结构材料的耐久性的重要不亚于强度,不少混凝土建筑因材质劣化引起开裂破坏甚至崩塌,有些重要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大跨桥梁、采油平台等对耐久性的要求更高,以保证安全。1.2、施工技术的进步和混凝土均匀性要求的提高,工作性成为另一重要性能指标。此外,体积稳定性、变形、耐磨、疲劳等性
2、能也受到重视。由此混凝土的高性能设想出现。,第一章 高性能混凝土,2、高性能混凝土定义的提出,199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这个名词,并同时给出如下说明:HPC是同时具有某些性能的均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与优质原材料,配制成便于浇筑、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并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特别适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物。,我国部分学者的看法:,高性能混凝土应根据用途与经济合理等条件对性能有所侧重,现阶段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低限可向中等强度等级适当延伸,但以不损及混凝土内部结构(如孔结构
3、、界面结构、水化物结构等)的发展与耐久性为度,例如水胶比不应低于0.4,胶结材不应少于300kg/m3,当含气量高时(抗冻融要求)强度还可以适当降低。随着材性、工艺、结构设计的进步,HPC的强度低限自然会提高。如果现在将HPC强度规定在5060Mpa 以上,则用途很受限制,大大妨碍了HPC的推广应用。,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严格的质量管理条件下制成的。除了水泥、水、集料以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细掺料与外加剂。HPC研制的技术途径和措施:,改善水泥石集料界面结构,改善水泥石的孔结构,改善混凝土生产施工工艺,控制水
4、灰比,3、高性能混凝土配制设想,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材料特征:,优选骨料,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组成,活性矿物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使用高效减水剂和其它必要的化学外加剂,降低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结构特点:,孔隙率较低,而且基本上不存在大于100nm的大孔;水化物中Ca(OH)2减少,CSH和AFt增多;未水化颗粒较多,未水化颗粒和矿物细掺料等各级中心质增多,各中心质间距离缩短,有利的中心质效应增多,中心质网络骨架得到加强。界面过渡层厚度小,并且孔隙率低、Ca(OH)2数量减少,取向程度下降,水化物结晶颗粒尺寸减小,更接近于水泥石本体水化物的分布,因而得到加强。,水泥浆组成与水灰比关系(水
5、泥水化程度100%),水泥凝胶,未水化水泥,孔隙,凝胶水,毛细孔,体积%,水灰比(W/C),b、含超细粉的水泥石孔结构,孔径/nm,a、不含超细粉的水泥石孔结构,孔径/nm,细孔分布(cm2/g),细孔分布(cm2/g),7d,a、不含超细粉的水泥石孔结构 b、含超细粉的水泥石孔结构,细孔分布(cm2/g),孔径/nm,孔径/nm,28d,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性能特点:,高工作性;低渗透性;高强度;体积稳定好;长期耐久性能好;,高性能混凝土,4、HPC的新组分,形态效应 三个作用,即:填充作用、润滑作用、均化作用 磨细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空心或实心的玻璃珠,促使水泥浆体的需水量降低,可起减水作用
6、。同时,比水泥熟料粒度更细的、级配连续的磨细粉煤灰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浆体中,会增强保水性和匀质性,改善浆体的初始结构,减小混凝土的早期收缩。,(1)掺和料作用-以磨细粉煤灰为例 形态效应、活性效应、微集料效应,均匀分布于水泥石中的粉煤灰微珠,活性效应 磨细粉煤灰本身不具有或只有很弱的胶凝性质,但在水存在的情况下与CaO化合将会形成水硬性固体,这种性质称为火山灰性质。超细粉煤灰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活性越大,混凝土力学、耐久性越好。由于活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活性的发挥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建立活性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一般认为,玻璃体含量越高,活性越大,硬化浆体
7、的强度也越高。,3、微集料效应 磨细粉煤灰的微集料效应是指磨细粉煤灰微细颗粒均匀分布于水泥浆体的基相之中,就像微细的集料一样。由于磨细粉煤灰微粒在水泥浆体中分散状态良好,有助于混凝土中孔隙和毛细孔的充填和“细化”,减少了水泥浆体中的含气量,降低混凝土的泌水性。对于一般的混凝土来说,浆集界面联结薄弱,但超细矿粉界面层的显微硬度大于水泥凝胶的显微硬度,且水化层扩散速率比熟料颗粒的水化层扩散速率要缓慢得多,在保持微集料状态的时间上更长。,(2)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普通减水剂(减水率8%)木质素磺酸盐糖蜜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962年服部健一博士)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
8、聚氰胺(密胺)系减水剂(1964年德国SKW)氨基磺酸盐减水剂脂肪族羟基磺酸盐减水剂(丙酮类减水剂)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类接枝共聚物(1986年日本),萘系减水剂不能认为是高性能减水剂,接枝共聚物满足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要求,世界性的研究热点,高性能外加剂要求大减水、高增强(混凝土强度持续增长)优异的坍落度保持性能良好的和易性(不泌水、不离析)气泡质量好(气泡间隔系数小,含气量损失小),且含气量可调不增大混凝土收缩对混凝土性能副作用小材料组成和生产工艺对环境影响小对水泥、工业废渣、集料和气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剂 由含有羧基的不饱和单体和大单体共聚而成,对混凝土具有高减水、高保坍、
9、高增强、低收缩等优异性能的环保型系列减水剂。,Side chain,Main chain,.,.,.,.,.,.,.,.,.,水中的聚羧酸盐,7 nm,20 nm,Rh 15 nm,聚羧酸盐超塑化剂分子构象,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剂对水泥的作用机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吸附分散”机理,链的作用,主链和侧链决定分子量大小,影响静电斥力和位阻斥力。弱极性的-OH、-SH、-COR、-CONH2、-CN、-NH2以及短PEO链等,影响静电斥力和位阻斥力;强极性短侧链的COO、SO3基团密度越高,在极性的水泥颗粒表面锚固作用增强,有助于阻止水分子通过紧密的绒化层,具有明显的缓凝作用,影响静电斥力。,采取交联措
10、施,碱性条件下逐步降解,空间位阻,水泥水化不影响分散,优异的保坍性能,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剂的构效关系,引入两性聚电解质结构,改善吸附性提高饱和掺量,采用长聚醚侧链,空间位阻效应,高减水率,减少收缩,接枝化学减缩组份,降低混凝土孔隙内部界面张力,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剂的构效关系,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剂的性能特点,化学外加剂生产现状,表1 2007年我国各品种混凝土外加剂产量(万吨),我国聚羧酸系减水剂年用量的统计,铁路PCA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混凝土结构研究的不同尺度和对象,外加剂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XRD-水化产物的组成SEM-水化产物的形貌MIP-水化产物的孔结构,不同外加剂对微观
11、结构的影响,XRD,基准试样(3d),基准试样(28d),3d中存在Ca(OH)2和较多的未水化水泥颗粒,28d中仍存在未水化的水泥颗粒,但是其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C4AF、C3S含量明显减少,掺FDN(3d),掺FDN(28d),3d水化产物主要为Ca(OH)2、未水化水泥颗粒以及水化C-S-H凝胶。,28d无定形凝胶物质几乎消失,未水化的C4AF颗粒衍射峰也随着水化龄期的增长而消失,C-S-H凝胶谱峰强而尖锐,表明生成了结晶良好的水化产物。,掺PCA(3d),掺PCA(28d),与掺FDN减水剂类似,但对3d水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无定形凝胶增多,水化28d后无定形凝胶物质几乎消失,试样中C-
12、S-H凝胶谱峰强而尖锐。,XRD衍射结果表明:掺加PCA超塑化剂的水泥浆体和纯水泥浆体的水化产物是相同的,只是水化程度的差异,随龄期的增加掺PCA超塑化剂的水泥浆体水化程度加深,C3S和C2S峰明显降低,而Ca(OH)2和C-S-H凝胶峰不断增加。掺外加剂的水泥浆体水化28d 时Ca(OH)2比纯水泥浆减少,C-S-H凝胶峰增多,说明生成了更多的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水化产物。掺聚羧酸系外加剂和萘系减水剂的水泥浆体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纯水泥浆水化 3d水化形貌,300,1000,3000,10000,纯水泥浆水化 28d水化形貌,300,1000,3000,10000,掺FDN 水化产物
13、形貌,3d,28d,300,3000,300,3000,掺PCA 水化产物形貌,3d,28d,300,5000,10000,300,5000,10000,从SEM的照片分析中可以发现:纯水泥浆体在水化初期,有大量的钙矾石以及Ca(OH)2晶体,甚至到水化28d后仍可以见结晶颗粒较大的Ca(OH)2晶体。掺加了FDN减水剂或PCA减水剂,在水化初期就形成了均匀的C-S-H凝胶,且相互连接,紧密堆积,随水化的继续进行,这种紧密堆积的结构发展更为广泛,Ca(OH)2晶体已基本不易发现,尤其是掺PCA超塑化剂形成的水化产物更为致密。,Ref.FDNPCA,3d样品的孔径分布图,28d样品的孔径分布图,
14、Ref.FDNPCA,MIP,浆体最可几孔径纯水泥(Ref)58nm掺萘系减水剂(FDN)40nm掺聚羧酸系减水剂(PCA)35nm,孔径分布比例/%,(a)3d样品的孔径分布比例图(b)28d样品的孔径分布比例图,孔径分布比例/%,MIP分析结果表明外加剂掺入水泥浆体后,改善了水泥浆体内部的孔结构。掺PCA水泥浆体孔径持续减小,28d后有害孔和多害孔基本没有。,外加剂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作用,外加剂对混凝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含气量经时变化,外加剂对混凝土碳化性能及钢筋锈蚀能力的影响,掺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密实性更强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更强的抗CO
15、2渗透能力,用聚羧酸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具有更强的钢筋保护能力更好的减少或避免钢筋锈蚀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中央电视台央视大楼新址工程,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大掺量粉煤灰和矿渣C40混凝土,混凝土厚13米,混凝土和易性好,无离析泌水,保证2小时内运输到现场,泵送前坍落度,出泵后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泵送顺利。,央视大楼新址工程使用PCA,客运专线掺高性能外加剂砼性能指标,Dewey&Almy 30 年代开发用于橡胶工业的专利技术,1962 年日本开发成用于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我国最早用于染料助剂(NNO,MF)有钠和钙盐两种类型(钙盐为低碱高浓型,成本较高)不同厂家工艺流程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工艺
16、控制水平,如磺化、中和和缩合程度,造成氯离子、碱含量、硫酸盐含量、不溶物等的差别,以及减水率和与水泥相容性的差别,萘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NSFC),萘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的优缺点,优点:减水率可达30,减水作用与水泥化学及添加方式有 关,后掺效果好。高掺量或超量时性能可预测性较好,有轻微缓凝和引气作用。生产和使用技术较成熟缺点:非线性掺量减水率关系,在低掺量时减水效果差。混凝土拌和物较硬,触变性突出,坍落度小于160mm 时泵压较大。,至今为止,我国砼化学外加剂产品生产以高效减水剂为主,其中萘系占高效减水剂总量的80。萘系高效减水剂分两类:低浓型(占85)和高浓型(占15)。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化学
17、性能指标见下表:,低浓型萘系减水剂对砼次生耐久性的危害,低浓型萘系减水剂对砼次生耐久性的危害,低浓型萘系减水剂硫酸钠含量高,含碱量高,对混凝土抵抗钢筋锈蚀不利。高浓度和低浓度不是浓度差别,而是品位差别:低浓度低品位;高浓度高品位。,外加剂有害物测控项与质控模式,外加剂有害物质控未考虑掺量因素,给工程、生产方和监理部门带来困难。为此建议:质控模式应采用外加剂有害物质量控制和由外加剂带入砼中有害物总量控制双控模式。日本已经考虑这个问题了,混凝土中由外加剂加入的碱含量0.3kg/m3,氯离子含量0.02kg/m3,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优点,强力分散作用,减水率可高达40%。掺量-减水率关系接近于线
18、性,性能可预测性好。设计合成的产品,可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工艺 控制来获得不同要求的性 能碱和氯离子含量低,混凝土收缩较小有适量的引气性,对水泥品种其是水泥碱含量敏感,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缺点,原来的认识有误:坍落度经时损失未必较小。混凝土配合比合适时,拌和物工作性好,动粘度低,抗离析泌水能力较好,但对掺量极为敏感。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泌水严重。复配技术难度大,使用技术不成熟。原料和工艺不同时性能差别很大。成本较高。,减水剂的选择和使用,用产品“代”评价减水剂是不合适的,因为任何产品都有利必有弊。没有好与不好的,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外加剂不是灵丹妙药,必须配合混凝土材料其他组成及配合比。混凝土是非常复
19、杂的系统,甚至不同性能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如何平衡是关键。,C20C25 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用普通减水剂时,坍落度12030mm即可很好地泵送,离析泌水可能性大为降低,混凝土单方成本也低.关键是减水剂质量的稳定性C30C60混凝土:使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的组合,技术经济指标均较好C60以上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高流态:常规减水剂不能或很难达到要求(25%)的混凝土工程,或对混凝土表面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可使用聚羧酸减水剂,5、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其性能密切相关,其配合比设计要综合权衡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后,给出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适
20、宜比例,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有较大的不同。,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细掺量多掺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掺加新型高效减水剂,改善与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1)配合比设计简述 HPC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5.1 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流态混凝土(FLC),高性能混凝土(HPC),高强混凝土(HSC),混凝土配料及搅拌系统(PL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两个基本方法:绝对体积法;假定容重法共同点:强度与水胶比的关系都遵从波罗米公式 fcu,p=Afcu,km(c)/m(w)B不同点:前者以
21、1m3混凝土绝对体积为基础;后者以假定混凝土容重为一定值(正常2400kg/m3)为基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美国Metha和Aitcin教授推荐的方法法国路桥试验中心(LCPC)建议的方法日本阿部道彦方法基于最大密实度理论的方法 Domone.P.L.J的方法 Carbouari.B.T的方法 清华大学陈肇元,王怀德的方法-颗粒堆积密度计算线形模型的修正,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计算机化,法国路桥中心 LCPC软件Dunstan.M.R.H方法Day.K.W的Couad配合比设计系统陈肇元-王怀德设计系统,对国内外多种设计方法的评述,经验性,半定量设计方法通常体系较庞杂,包括CAD
22、设计核心参数用水量和砂率仍多为经验取值根源:未掌握和揭示混凝土材料内在组分关系其中以美国Mehta和Atitcin教授的方法有较多的可取性.,从理论上推导确定了用水量VW和砂率SP的计算公式:,(2)全计算配合比设计,用水量通式:,砂率通式:,就使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成为可能.,该两式加上著名的波罗米公式:,特点:,建立了普遍适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数学推导确定了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新方法。1)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包括固、液、气三相)具有体积加和性。2)石子的空隙由干砂浆来填充。3)干砂浆的体积由水来填充。4)干砂浆由水泥、细掺料、砂和空气隙所组成。,普遍适应的混
23、凝土体积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用水量和砂率计算公式,,砂率通式:,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S=g 则,对HPC,Ve=350L,Ves=450L则,用水量通式:,令 c=3.15kg/L,f=2.51kg/L Ve=350L,Va=20L则,或,(碎石混凝土,A=0.46,B=0.07),HPC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步骤:三公式+现行规范,配制强度水胶比用水量,全计算配合比设计的步骤与讨论,胶材组成与用量砂率超塑化剂掺量试配与配合比调整,表1 HPC配合比计算结果(单方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例证,表2 HPC配合比计算结果(单方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例证,表3 HPC计算配合比与
24、美国HPC配合比对比,例证,表4 HPC计算配合比与美国HPC配合比对比,例证,配制强度与水胶比之间的关系,配制强度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HPC砂率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HPC砂率与配制强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普遍适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以此为基础推导求得了两个重要的基本关系式,即用水量和砂率公式。这两个公式揭示了混凝土组成材料内在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联系,成为HPC全计算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它使得HPC配合比设计从半定量走向定量、从经验走向科学,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一较大的改进。,结语,由于模型的普遍适用性,这两个基本关系式及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也适用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
25、混凝土及其它混凝土。用本方法设计的HPC配合比与美国资料中的HPC配合比总体上完全一致。本技术在北京、厦门、珠海等全国各地应用,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试验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可靠性,受到质检站、混凝土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欢迎。,第二章 纤维混凝土,也称纤维增强混凝土,它是在混凝土基体中均匀分散一定比例短而细的纤维,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抗拉、抗弯、抗冲击等性能的一种特种混凝土。,1.纤维混凝土的概述1.1 纤维的发展 目前使用的纤维主要有:高弹性模量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可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弯强度及韧性)低弹性模量纤维:聚丙烯、尼龙、芳纶、聚酯纤维(变形较大,虽对强度贡献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混凝土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9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