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栽培技术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杏鲍菇栽培技术ppt.ppt(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八节 杏鲍菇栽培技术,一、概述,杏鲍菇是一种珍稀平菇。亦称刺芹侧耳、雪茸(日本)、干贝菇,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极佳,被称为“平菇王”。杏鲍菇营养丰富,干品中蛋白质含量为20,粗纤维含量为13.28,粗脂肪含量为3.50,多糖含量为6.30,灰分含量为6.10。已测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15.8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5。杏鲍菇还含有一定量的磷、钾、铁、镁、钙等无机盐及维生素B1,其含有的特异性多糖能调节人体免疫力。,杏鲍菇的形态,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 cm,初期盖缘内卷呈拱圆形,成熟后
2、平展,后期盖缘上翘,中央浅凹,呈浅盘状至漏斗形,表面有丝样光泽,不黏,幼时为淡灰黑色,成熟后浅棕色或黄白色。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延生,密集,白色,不等长。菌柄中生或偏心生,呈棒状至保龄球状,柄长28 cm,粗0.53.0 cm,近白色至浅黄白色,光滑,中实,肉质。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孢子椭圆形至近纺锤形,平滑,孢子印白色。,初生菌丝为单核菌丝,白色,粗壮。不同的单核菌丝在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上有差异,有的单核菌丝的菌落与双核菌丝的菌落无明显区别。双核菌丝浓密,粗壮,整齐,生长快,有锁状联合,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大量繁衍并产生子实体。,3.生长发育条件,(1)营养 杏鲍菇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
3、、纤维素能力。氮源丰富时,菌丝生长旺盛粗壮,子实体产量高。实际栽培时,主料以棉籽壳、玉米芯为好,辅料除麦麸、玉米粉、石膏等外,有时添加少量含蛋白质高的棉籽粉、菜籽饼粉或黄豆粉等,可使子实体增大,并可提高产量。(2)环境条件 温度 杏鲍菇属中偏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适宜温度为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子实体生长温度因菌株而异。杏鲍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较窄,多数菌株在8-20之间,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高于20时,易出现畸形菇。,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但由于出菇期间不宜直接往菇体上喷水,其所需水分主要靠培养料供应,所以
4、,配料时含水量可适当提高到6268。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为宜,低于55,出菇困难。空气相对湿度,菌丝阶段以60左右为宜,原基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可适当调低到85-90。,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光照过强,菌丝长速减慢。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0001x,应保持菇房内明亮。光照不足,子实体易畸形。空气 杏鲍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刺激作用。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碳的浓度应控制在01以内,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子实体发育阶段,二氧化
5、碳浓度以小于02为宜。,pH 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48,最适pH是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为5.56.5。由于培养基灭菌后pH会下降,菌丝的新陈代谢作用也会使pH降低,因此,为了稳定基质pH,控制喜酸性杂菌的生长,配料时常将pH提高到7.57.8。,三、栽培技术,按照盛装培养料容器的不同,杏鲍菇的栽培方式有瓶栽、袋栽、箱栽和柱形栽培筹方式。根据出菇时是否覆土,又可分为覆土栽培和非覆土栽培两种方式。目前国内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有袋栽、瓶栽和覆土栽培3种方式。瓶栽主要在工厂化生产中使用。袋栽应用面广,是最主要的栽培方式。,按照出菇方式的不同,袋栽又可分为直立一头出菇、墙式堆码两头出菇、长袋横
6、卧(或斜立)侧面出菇等方式。覆土栽培主要有畦式覆土出菇和垒墙式覆土出菇等方式。由于菌丝的抗杂能力较差,杏鲍菇不能用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也很少采用。实际生产中,培养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熟料或发酵熟料两种。下面以熟料袋栽和覆土栽培为例介绍杏鲍菇的栽培技。,1.工艺流程,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覆土(仅覆土栽培有此环节)催蕾出菇管理采收。,2.技术要点,(1)栽培季节 杏鲍菇适宜的出菇温度范围较窄,气温低于8或高于20,都难于出菇,最佳的出菇温度为12-18。因此,各地应根据杏鲍菇出菇期间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好栽培季节。在自然条件下,一般是以当地气温降至18 的日期,提前50d制
7、栽培菌袋为宜。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千差万别,各地应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的最佳接种期。工厂化栽培的菇房气温可自行调节,出菇不受气候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生产,是未来杏鲍菇生产的发展方向。,(2)塑料袋的选择 栽培时,一般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筒料或折角袋,厚度为0.030.04mm,要求韧性好,厚度均匀,无砂眼,并根据不同的出菇方式,选择不同规格的袋子。15cmx30cm或17cmx33cm的折角袋(直立式一头出菇),(1215)cmx55 cm筒袋(横卧接种穴出菇或畦式覆土出菇)。17 cmx38 cm或20cmx40cm或22cmx42cm筒袋(均可采用墙式堆码两头出菇、畦式或垒墙式覆土
8、出菇)。,(3)培养料准备 可选用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豆秸和花生壳等作为碳源,选用玉米芯、麦麸、米糠和黄豆粉等作为氮源。除碳、氮源外、,还应准备少量的石膏、石灰、磷酸二氢钾或白糖等。各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常用配方 配方A:棉籽壳60,杂木屑20,麦麸10,玉米粉8,磷酸二氢钾0.2,石膏1,石灰 0.8。配方B:杂木屑73,麦麸20,玉米粉5,石膏1,糖1。配方C:棉籽壳78,麦麸15,玉米粉5,石膏1,石灰1。配方D:玉米芯50,棉籽壳3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1,石灰1。配方E:杂木屑38,棉籽壳20,豆秆粉20,麦麸20,石膏L,石灰1。,培养料的配制 杂木
9、屑、玉米芯最好为绿豆状颗粒,过粗或过细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将各种原料分别称重,先干拌均匀,再加水充分混合。将磷酸二氢钾、糖等溶解于水后拌人料中。若杂木屑、玉米芯等料颗粒较大,必须事先预湿堆闷,使其充分吸足水分后再与其他料混合。亦可将粗料先进行发酵处理,再装袋灭菌。这样有利于菌丝分解,也可减少杂菌污染。,石灰的添加与否应视栽培季节和制袋规模灵活掌握。高温季节,制袋规模大,杂菌多,灭菌时间长,应添加石灰提高pH。气温低,制袋规模小,杂菌少,灭菌时间短,可不加石灰,增加石膏的用量即可。在气温低时添加糖,有利于菌种定植和早期发菌,高温季节不宜加入,否则会增加杂菌的感染率。在不影响培养料透气性的前提下,
10、尽量加大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268之间。,(4)装袋灭菌 装袋应边装边压,松紧适度,四周袋壁应尽量压紧,减少出菇时在袋壁空隙处形成原基。袋中打洞以利透气,料袋以扎绳、套环加盖棉塞或用无棉盖封口均可,长袋一般外套薄膜外袋作封口材料。装袋完毕后应及时灭菌。从拌料至装锅灭菌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6 h。装锅后应在2 h内使锅内温度升至60以上,4 h内达到100。这样可避免培养料在装袋或灭菌过程中因料内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出现酸败现象。,灭菌时间要求在0.15 MPa的压力下灭菌2h,或常压下100维持1214h。灭菌结束后,将料袋置于洁净处冷却。在装袋灭菌冷却的全过程中,料袋最好盛放在周转筐内
11、,减少搬动,降低污染率。,(5)接种 当料袋温度冷却至28以下时,即可置于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接种。常规方法消毒,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直立出菇一头接种,墙式出菇两头接种,细棒长袋横卧出菇于袋身同侧打三眼接种。,(6)发菌管理 接种完毕后,及时搬入事先清扫消毒的培养室内发菌。发菌期间的主要工作是控温、降湿、通风、遮光、翻堆和清除杂菌。培养室气温应控制在20-26之间,初期气温以25左右为宜。菌袋中的料温上升后,室温应调低至22左右为好。整个发菌阶段,料温都不要超过28。料温过高,轻则产生热害阻碍发菌,影响后期产量;重则烧菌,导致栽培失败。,发菌阶段,培养室应遮光,维持黑暗,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内
12、,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隔10 d左右翻堆一次,使菌袋发菌均匀,同时捡出污染菌袋。为加快菌丝生长,扎绳封口的菌袋应在菌丝封面并吃料23 cm后扎眼透气。气温较高时,应注意防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一般经40 d左右可长满菌袋。,(7)催蕾 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10d左右,积累更多的养分。当气温下降至1018 时,就可进行催蕾管理。为了使其出菇整齐一致,可先进行搔菌处理。具体做法是:用小勺刮去袋口表层老菌种,并使袋口料面变平。搔菌时间一般在菌丝满袋后即可进行,因搔菌后还需要10 d左右的菌丝恢复时间,菌袋在此期间可进一步成熟。如果袋口或菌袋中部已有原基形成,则不再进行搔菌;可以直接
13、进入出菇管理。搔菌后要进行保湿管理,用塑膜将袋口覆盖,或用纸将套环口封住。约过10d,当料面重新长出新的白色气生菌丝时,即可喷水增湿催蕾。,催蕾期间温度控制在10-18之间,低于8或高于20都难于形成原基,最佳催蕾温度为1015。催蕾期间,空气湿度应维持在90-95,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6d,即可出现白色原基,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菇蕾。,(8)出菇管理 当原基分化形成12 cm小菇蕾时,应及时开袋进行出菇期的管理。开袋过早,原基难于形成或出菇不整齐;开袋过迟,子实体己在袋内长大,会形成畸形菇,严重时子实体会萎缩腐烂。将袋口塑膜向外翻卷下折至高于料面23 cm,露出小菇
14、蕾。如幼菇过密,可适当疏蕾,汰劣存优。短袋每袋留34个,长袋每穴留1-3朵,以保持菇体形美、个大,商品率高。出菇阶段,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的调控,才能获得高产。,温度调控 温度应保持在820范围内,最好控制在15-18,在该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正常健壮。温度低于6-7时,子实体生长几乎停止。当长期处于菇体发育所需温度的下限8左右时,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多有瘤状物出现,商品性大受影响。当温度超过22,已形成的小菇蕾会萎缩死亡。不同生态型的杏鲍菇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实际栽培时应具体品种具体对待。通常情况下,温度较高时子实体生长快,菇体小,易开伞,不洁白,品质差。因此,在子实
15、体发育过程中,若气温偏高,应结合向地面喷水、夜间通风进行降温处理;如气温偏低,应适当关闭门窗,室外栽培加厚覆盖物,或采用人工加温办法,提高栽培室温度。,湿度调节 水分与湿度管理对于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非常重要。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当菌盖直径长至23 cm后,可适当调低,控制在85-90,有利于防止病虫害发生。当气温高,空气湿度低于80时,应适当喷水降温增湿,但主要用轻喷、勤喷的办法往地面和空间喷水。注意尽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以免引起子实体黄化萎缩,严重时感染细菌而腐烂死亡,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采收前23 d,为了延长采后的保鲜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为宜。当一潮菇结束后
16、,菌袋失水较多,可用注水法和浸水法给菌袋补水。,光照调节 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散射光,光照强度似5001 000 lx为宜。光照过弱,易形成无头菇;光照过强,子实体易失水干燥,颜色不白,商品性下降。空气调节 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加大通风量,始终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当室温偏高(18以上),湿度偏大时,更要注意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引起子实体腐烂和病虫害危害。通风应与控温调湿统一管理,做到既能通风良好,又能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9)采收与转潮管理 当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菌盖直径与菌柄一致或稍小于菌柄时,就要及时采收。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清理料面,停水养菌45d,再调节好菇房的温、湿
17、度和通风等条件。相隔14 d左右,还可采收第二潮菇。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70以上,第二潮菇朵形小,菌柄短,产量低。故工厂化栽培只采收一潮菇。若管理得当,袋栽的总生物效率可达50-60。如将采收一潮菇的菌袋再脱袋覆土栽培,可明显提高二潮菇的产量。,(10)覆土栽培 覆土栽培有利于调温保湿,可显著提高杏鲍菇产量,是杏鲍菇生产方式的重大革新。杏鲍菇的覆土栽培可分为畦式覆土出菇、单排菌墙覆土出菇和双排菌墙覆土出菇等方式。下面简要介绍双排菌墙覆土栽培的技术要点。覆土栽培的季节 由于杏鲍菇菌丝抗杂菌能力较弱,长满料袋后也易被木霉等杂菌感染,因此掌握好季节是覆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根据杏鲍
18、菇出菇对温度的要求和木霉等杂菌活动的特点,杏鲍菇脱袋覆土出菇应在气温低于15时进行,当气温高于18时,不宜进行脱袋覆土栽培,否则菌袋会被杂菌污染而腐烂。,覆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菜园土、田土、河塘泥等均可用作覆土材料。覆土材料要求透气性和保水性好,土质疏松,吸水不板结,无病虫杂菌污染。土粒直径一般以0.51.0cm为宜,含水量为20-22,即手握成团,掷地能散。先用2甲醛和01敌敌畏对覆土材料进行消毒杀虫,要求边喷边拌,然后用薄膜覆盖密闭处理2448 h,最后按2的比例添加石灰拌匀备用。,菌墙的垒砌 挑选生理成熟的菌袋,将菌袋一端的塑料筒膜去掉,露出一半菌柱,另一端袋口先不打开。菌袋按两列平行排
19、放,去膜一端朝里,未去膜一端朝外,最底层的两排菌袋之间相距应达40cm以上,最上层间距为10cm。两排菌袋间空隙处填满已消毒处理的湿壤土,每层菌袋上面覆盖2 cm厚的湿壤土,一层菌袋一层湿土,每垒一层,两排菌袋的间距收缩一部分,最后垒砌成梯形菌墙。为防止高温烧菌,一般垒45层,最后在菌墙顶部建一深510cm的水槽。在菌墙的两侧用湿土填满菌袋肩部缝隙,只露出少许袋口用于出菇。菌墙与菌墙之间留60cm作通道,以便管理。,出菇管理 主要是进行保湿和控温管理,诱导原基发生和促进菇蕾形成。温度要控制在1018之间,避免超过20,以免高温烧堆;湿度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当土壤发白干燥时,及时喷水保湿。,当袋口形成23cm的菇蕾时,应及时开袋出菇,后期管理方法同上述熟料袋式栽培。除喷水保湿外,垒墙覆土栽培还可通过往菌墙顶部水槽里浇水,达到保湿和补充菌袋水分的目的,这对第二潮或第三潮出菇尤为重要,也是不覆土栽培所无法比拟的。顶部浇水应少量多次,2d内完成。每采完一潮菇后,应停水7 d左右,让菌丝进行恢复,然后再浇大水保湿,浇水量以不外溢不渗为度。,采收 覆土栽培的采收标准与袋栽相似,需要注意的是,覆土栽培所产子实体基部有时会带有少量泥土,采收时应及时将其去除。若管理得当,覆土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9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