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质量控制.ppt
《第四章质量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质量控制.ppt(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章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概述(熟悉)质量管理的统计分析方法(理解)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了解)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掌握),第一节 质量控制概述,一、建设工程项目质量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特性功能和使用价值要求,隐含的要求公认的惯例、习惯、不言而喻或公众的期望,明确的要求合同、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必须履行的要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2、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工程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协调、与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协调以及周围已建工程相协调,即功能,指工程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它包括:理化性能、结构性能、使用性能、外观性能,即寿命,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使用的年
2、限,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是指工程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费用。其具体表现为设计成本、施工成本和使用成本三者之和,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棕榈岛,迪拜帆船酒店,国家大剧院,3、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决策,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及维修期),确定质量目标及水平协调统一投资、质量、进度,根据质量目标及水平使工程设计具体化,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通过施工形成实体,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过程,即工程质量是由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竣工验
3、收各阶段质量的综合反映,二、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评审各投标书中质量保证内容审核施工合同中有关质量问题的条款审核投标单位资质、技术、经验等有关质量因素,组织设计方案竞赛,确定最佳设计方案保证设计符合决策阶段要求保证设计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保证专业设计之间的协调,严格监督承建商按图施工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核施工机械、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督促承包人完成竣工时尚未完成的任务检查、评定工程质量状况和工程使用状况保修期结束后,检查工程保修状况,移交保修阶段监理资料,选址合理;质量要求符合业主意图;与投资目标相协调;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保修
4、阶段,三、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工程质量,建设单位质量责任,施工单位质量责任,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生产或供应单位质量责任,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责任,监理单位质量责任,政府监督部门,案 例,事件:该工程即将竣工验收前的某天凌晨两点左右,突然发生一起首层悬臂式雨篷根部突然断裂的恶性质量事故,雨篷悬挂在墙面上。幸好凌晨两点,未造成人员伤亡。经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发现造成该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队伍素质差。在施工时将受力钢筋位置错放在板底。问题:如在此起事故中实施了工程监理,监理单位是否应承担责任?悬臂雨篷的钢筋应放置在什么部位?为什么?解答:监理单位应承担责任。因为监理单位接受了建设单位委托,并收取
5、了监理费用,具备了承担责任的条件,而施工过程中,监理未能发现钢筋位置放错的质量问题,因此必须承担相应责任。,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统计分析方法,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排列图是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连起来的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组成。实际应用中,通常按累计频率划分为A类(0%80%)、B 类(8090)、C类(90100%)三部分,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类为一般因素。排列图法的应用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绘制排列图;排列图的分析与结论。,案例,A施工企业
6、承担某大学教学楼工程项目的装饰工程施工任务,教学楼工程为7层框架结构,外墙设计为陶瓷面砖。在进行一层外墙饰面砖质量检查中,按外墙饰面砖检验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经检查6个项目中超出允许偏差的项目检查点数共50个,详见下表。,问题(1)简述排列图的应用过程。(2)为提高外墙饰面砖的施工质量,试依据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排列图法确定饰面砖施工质量的薄弱环节。,分析:1)根据所检查的质量数据进行数据整理,从大到小进行重新排列,并计算各因素的频数、频率和累计频率。不合格点数项目频数统计表如下所示:,2)绘制排列图横坐标为各因素;左侧纵坐标为频数;右侧纵坐标为累计频率。频数和累计频率应根据数据一一对应。每
7、个影响因素中的频数上部绘出直方形,并与频数大小一致。,10-,50,40-,30-,20-,24,16,5,3,2,0,-20,100,-80,-60,-40,0,频率(%),A,B,C,表面平整度,阴阳角方正,立面垂直度,接缝直线度,其他项目,频数,3)排列图的分析与结论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影响饰面砖的质量影响因素中表面平整度、阴阳角方正、立面垂直度、接缝直线度、其他项目的频数分别为24、16、5、3、2。其频率分别为48、32、10、6%、4%。根据累计频率的ABC分类管理法划分为A、B、C三个区。,综合上述分析,表面平整度、阴阳角方正为A类因素,为工程质量的最薄弱环节,项目经理部应重点进
8、行A类因素的管理,加强表面平整度、阴阳角方正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是用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混凝土强度不足,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例:混凝土强度不足因果分析图,第三节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监理对设计图纸的审核;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程变更,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初步设计的审查,设定的质量目标:选址、要求符合业主意图、规范、与投资目标相协调;总体方案的选择。,准备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第四节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施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按形成实体过程的时间划分,按工程施工层次结构
9、的控制过程划分,施工准备质量控制(事前),竣工验收质量控制(事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事中),工序质量,分项质量,检验批质量,单位质量,分部(子分部)质量,二、施工活动前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监理工作准备,(1)组建项目监理机构,进驻现场(2)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岗位职责(3)编制监理规划性文件(4)拟定监理工作流程。(5)监理设备仪器准备(6)熟悉监理依据 准备监理资料,开工前的质量监理工作,参与设计技术交底 2)审查承包单位的现场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3)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4)审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第一次工地会议,现场施工准备,查验承包单位的测量放线施工平面布
10、置的检查 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报验的签认检查进场的主要施工设备 审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审查现场开工条件,签发开工报告,(1)施工许可证已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2)征地拆迁工作能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3)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总监理工程师批准;(4)承包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已到位,机具、施工人员已进场,主要工程材料已落实;(5)进场道路及水、电、通信已满足开工条件,楼板线管、线盒在楼板模板固定,使得板下层钢筋的保护层无法添加,水电加工和钢筋绑扎现场,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预控)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包括重要工序、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质量控制人员在分析项目的特点
11、之后,把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工程质量危害大的环节等事先列出来,分析影响质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便进行预控的关键点。在国际上质量控制点又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见证点(Witness Point)、停止点(Hold Point)和旁站点(stand Point)。,见证点(或截留点)监督也称为W点监督。凡是列为见证点的质量控制对象,在规定的关键工序(控制点)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提前通知监理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现场进行见证和对其施工实施监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见证取样和重要的试验等应作为见证点来处理。停止点也称为“待检点”或H点监督,其重要性高于见证点的质量控制点。是指那些施工过程或工序施
12、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充分得到验证的“特殊工序”。所有的隐蔽工程验收点都是停止点。另外,某些重要的工序如预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预应力张拉工序;某些重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钢筋架立后,混凝浇注之前;重要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定位放线后;重要的重型设备基础预埋螺栓的定位等均可设置停止点。旁站点,或S点,是指监理人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如混凝土灌注,回填土等工序。,控制点选择的一般原则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如预应力张拉工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绑扎工序;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质量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0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