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梦南感动中国人物故事7篇.doc
《江梦南感动中国人物故事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梦南感动中国人物故事7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江梦南感动中国人物故事7篇 江梦南感动中国故事【篇1】用眼睛“听见”世界,江梦南闪亮的大眼睛让网友“又爱又羡”。有网友留言说,她的眼睛好明亮,像星星一样闪耀。心中有梦,眼中有光。学说话,是江梦南追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她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听力损失超过90分贝,言语康复几乎不可能,甚至认为佩戴助听器毫无意义。奔波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无果后,看着女儿闪亮的眼睛,爸爸赵长军、妈妈_下定决心让她能够开口说话。他们选择了唇语而不是手语,并教她模拟发音。他们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对着镜子练口型,让她摸自己喉咙感受声带震动,还把她的小手放到嘴边感受气流。“梦南说一个
2、字,我们可能要教一万遍,还不包括她自己偷偷地练习。”回忆起当年,_眼中泪光闪闪。为了更专业地帮助她,_专门到长沙学习,拿到了宜章县第一张言语康复师证书。开口说话,是江梦南追梦之旅的第一个胜利。1997年暑假,在北京求医问药期间,赵长军特意带着江梦南来到清华大学。恰逢毕业合影,学子们在欢呼声中将帽子抛向天空。充满艳羡的江梦南回过头来,认真地说:“爸爸,我长大了要考清华!”赵长军回忆说,当时自己心里既欢喜又忧伤,考清华这事,想都不敢想。没想到,十多年过去,女儿已经是清华的博士。2003年,时任宜章县关工委副主任的邓盘瑛来到莽山民族学校。时值酷暑,他看见江梦南骑着自行车在校门口的坡上冲上冲下,歪歪扭
3、扭,摔倒又爬起,满头大汗,身上血迹斑斑。邓盘瑛看着很心疼,想上去扶一把又被她礼貌地拒绝。赵长军告诉他,女儿前庭功能受损,平衡能力受影响,会站不稳、呕吐和头晕,不能骑车。但孩子根本不服输,一定要把骑自行车学会,还缠着他学会了游泳。邓盘瑛深受感动,每次去莽山都会看看江梦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她与父母闹别扭了,他还亲自登门调解。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邓盘瑛,后来荣获“中国好人”称号。他说:“我今年83岁了,膝盖也不好。但是我尽可能地参加扶贫帮困活动,这些获得关爱的孩子里面,也许有下一个江梦南。梦南鼓励了我,她是我的精神支柱。”青春的力量在蓄积,莽莽瑶山阻隔不了梦想。小学毕业,江梦南向爸妈提出,要
4、去100公里外的郴州市六中读书。_回忆说,当时真的犯了愁,因为梦南袜子都还没洗过。她怎么照顾自己,过马路怎么办,会不会上课迟到?一家人在商量的时候,江梦南说:“妈妈,我早晚都要出去,还不如早点出去。”最终,江梦南来到郴州市六中读初中。“她就是要选择自己独自面对生活,不想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这也是后来她执意选择离家2000多公里的吉林大学读书的原因之一。”赵长军说。江梦南很快就融入新的环境,同学们都喜欢这个无比自信的阳光女孩。同桌何思达说:“她很要强,主要靠读老师的唇语,听不懂的时候我会在纸上写给她,初一下期和初二上期的成绩,她竟然一下子进步了30名,根本想象不到她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周
5、末,江梦南会来到姨妈江文湘家。江文湘把她当自己的女儿看待,有时候还去寝室陪她聊天。“梦南很坚强,她做到了很多孩子做不到的事情。2005年,她出水痘,不能吹风,但她坚持上学。”江文湘说。有一次过马路,一辆摩托车突然撞上她,幸好只是一点点擦伤,现在想想还后怕。“好在梦南心态很好。但我心里很难受,心里好疼。有谁知道,她在生活中到底遇到多少这样的事情?”由自尊自爱而自强自立,她拒绝了任何形式的“躺平”。江梦南感动中国故事【篇2】江梦南,1992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父母为她取名的寓意是梦里江南,岁月静好。在半岁时,由于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当时江梦
6、南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失去了听力,不仅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也会听不到自己的发音,就会失去说话的能力。江梦南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在她的印象里,父母爱读书、眼界宽。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正是因为父母的执着,江梦南坚强地跨过了人生中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峰。通过学习唇语、练习开口说话让她能够与人正常进行交流,也让她可以在普通学校“旁听”课程。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嘴型,江梦南在课下通过看板书和自学付出了比同学多出几倍的努力。小学毕业,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开始了异地求学的生活。20XX年,江梦南参加高考,虽然分
7、数超过一本分数线,但她觉得没有发挥好,坚持复读一年。第二年,她以615分的成绩进入吉林大学的本科药学专业学习。硕士生阶段在吉林大学选择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作为研究方向。 2018年8月28日,江梦南走进清华大学。2022年3月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感动中国故事【篇3】郴州市六中英语老师李雪曾经是江梦南的班主任,她说:“梦南眼神很清澈,灵动,你可以从她眼睛里看到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是那种强烈到呼吸式的渴望。”对于学习,江梦南有一种如痴如狂的劲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家三口去菜地种菜,江梦南指着缠绕在豆架上的豆苗问爸爸:“豆角幼苗没有眼睛,那它是怎么找到豆架的呢?”赵长军有
8、意考验梦南,故意说自己不清楚,希望有一天她能揭开谜底。当时网络不是很普及,于是这个问题始终藏在梦南心里。几年后,她进了中学,有一天回来就高兴地说:“爸爸,我来告诉你答案!”赵长军开心地笑了:“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她不明白的问题,无论时间多长,都要想办法解决。”2003年秋季开学,江梦南背着书包走进六年级教室。“江梦南,你走错教室了!”一个同学喊道。“没有,我就是来读六年级的。”她骄傲地回答。原来,为了追赶失去的时间,在爸妈的支持下,江梦南读完四年级后直接跳级,读六年级。跳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江梦南在莽山民族学校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周端容说,梦南在暑假自学了五年级课程,但是有很多知识盲点,成绩有差
9、距。但是她不泄气,绝不放过任何不懂的地方,要是讲得快没听懂,她也会大大方方举手,告诉老师没听懂。“她基本上是靠助听器加唇语,真不容易!”周端容说。到了六年级下期,她的成绩越来越好。在市六中,江梦南这个班的任课老师都有一个默契,就是讲课时都会不露痕迹地放慢速度。“有次上英语课,自己很投入,走到教室后面去了。我一回头,发现她身体转过来,眼神紧紧跟着我。我瞬间反应过来,于是赶紧回来。”李雪说,梦南笑了,她也笑了,那一瞬间默契而温馨。郴州市明星学校语文老师冯琰说:“梦南在班里的时候,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她的特殊情况,有几次在板书的时候同时也在讲述课文,转过身来就发现她特别着急,原来她看不见我的口型,漏了
10、知识点,一下课就找到我搞个明白。所以,后来我尽量面对着她讲课,她能读懂我的讲课内容,而我也学会了阅读她的情绪和学习状态。”挑战自我,成为江梦南生命的一部分。2018年,已经26岁的江梦南,决定植入人工耳蜗。其实,她能够顺畅地与人交流,不必非得安装人工耳蜗。习惯了静默世界的她,突然闯入有声世界,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她重新听见了世界,也就必须重新学习发音,汉语、英语,说话、唱歌,一个字一个字纠正。经历了短暂的困扰后,她开始慢慢习惯这略显嘈杂的世界,从零开始学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不,她是多么渴望亲耳听见父母的呼唤,亲耳听见自己的歌声,亲耳听见整个世界!_说,医生告诉她,正是因为梦南通过学习模拟发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梦南 感动 中国 人物 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0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