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的美文佳作.doc
《论语读书笔记的美文佳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笔记的美文佳作.doc(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语读书笔记的美文佳作 论语读书笔记的美文佳作精选篇1翻开薄薄的论语,我发觉如今的我们已离儒家文化甚远了,也许以今人的眼光,论语中的孝道已很难让人理解。但我想说:请大家捧起论语,让我们重视孝道。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实父母就是我们最完美的榜样,我们观其志,而等到我们成为父母眼中的成人,多的更是任性的小王子、小公主,而少了对父母的崇敬之情,孝字难寻呀!我曾听说父亲卖血换来的是儿子无止境的花销;我曾看见一个绝望母亲的泪水,却换不来浪子的回头。我不禁想问:孝从何寻早在春秋之时,夫子便有子寻父志之思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以崇敬的心来奉养父母,这就是我们对父
2、母最大的回报。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看完这句,我不禁想起报纸电视上一个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和那流满泪水的父母的脸。夫子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孩子应当在父母身边,若有时要远行必告知父母。若那些离家的小孩能捧起论语,若明了此句的深刻含义,便知父母之用心良苦,便会少一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和焦虑万分的父母。如果今后我们远游了,我们更应当珍惜与父母团聚的时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父母以最大的关心来弥补远游之缺。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就是孝。而对于此刻的小王子、小公主,和颜悦色大概只是父母对他们吧!若以夫子之言,我们应当以遵
3、从的心来应对父母,以此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要在小王子、小公主辈重拾对父母的敬佩服从之心,重捧论语,势在必行。读论语,才明白了孝字当头必从小事行起,才懂得对父母的爱应当更加的珍惜,而对父母的爱应当更加真切、切实。重读论语,受益匪浅,我坚信这部哲学原典的光辉必能照耀普世孩子的心。重读论语,对我们意义深远。论语读书笔记的美文佳作精选篇2粗看论语,可是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
4、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梦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一样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
5、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之后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我,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那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读书笔记 美文 佳作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0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