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想.doc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想.doc(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想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想(精选篇1)110年来,中国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偏重于其武装斗争方面,尤其是今日,当我们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丰功伟绩的时候,仍看到我国一些地方,还在不断地为争夺哪个地方,才是辛亥首义的地方而较劲,究竟是武昌?还是广州?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对是错,其争议或者研讨没有什么太大的史学意义。众所周知,孙中山等人于1894年10月创立兴中会后,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发动过无数的革命武装起义,包括1895年10月26日(夏历九月九日)的广州起义,1900年10月8日的惠州起义,1904年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十)的长
2、沙皇殿起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岗起义,1907年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9月的钦州防城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的广西马笃山起义,1908年4月的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7月19日秋瑾和徐锡麟约定同时在浙江和安徽起义范文写作,1908年11月19日安庆起义,1910年2月12日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等。中国虽在辛亥之年终于推翻了腐朽专制的封建制度,但这并非是一、二次革命起义一蹴而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实际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1895年10月就开始在全国各地不断发动武装革命起义,在这16年间已有无数革命先烈用
3、“抛头颅、洒热血”的为国捐躯壮举,才将封建腐朽的清王朝拼打得摇摇欲坠,其后经过辛亥年各地爆发的民众武装起义,才使革命获得成功。而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11月3日上海爆发的辛亥起义的巨大作用和历史地位,对于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孙中山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武昌既稍能久支,则所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看,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并且他明确指出:“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参与辛亥上海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的李平书先生也曾经说过:“上海光复,为响应武昌首义之第一声,亦可云次义”。可见上海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独特、作用巨大、入党申请书影响深远。这里笔者还需要特别补充一下
4、鲁迅先生在黄花节的杂感对辛亥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牺牲战士的追记范围,(注:鲁迅称赞在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先前的黄花岗起义“这些失败的战士,当时也就成为革命成功的先驱”),应该讲这16年来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而英勇献身的战士们,全都成为了辛亥之年“革命成功的先驱”。由于他们在跨世纪的前赴后继、英勇献身,才换来了民主共和的国家新生。今天当我们在海峡两岸回顾和缅怀辛亥先烈们的时候,前者的百年祭奠将永远成为后人心中继往开来的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想(精选篇2)我看到了革命党人的大智大勇以及愿意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精神。孙文先生曾说:“且世之所谓英雄者,不以挫
5、抑而灰心,不以失败而退怯。”、 “夫革命成功以前,予曾经十次之失败,而奋斗之气犹不少衰。”若从春秋时期算起,中国的封建统治接近有两千四百多年,所以可想而知,孙文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用民主共和的思想替换掉人民心中的封建思想有多困难。对于同盟会而言,他们人数较少,大多都是留学海外、思想解放、放眼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武装起义中,他们都是用自己握笔写诗的手,去驾驭凶悍的枪支大炮。跟随着孙文先生的领导,他们凭借这热血和激情攻克这一个个艰难险阻,用生命诠释“坚持不懈”的含义。古语有云:不因成败论英雄。虽然革命党人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们依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相比,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如果说
6、共产党解放了的是中国的社会,那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就是解放了中国的思想,它在精神上极大的冲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为中国以后的革命以及美好的未来埋下铺垫。从辛亥革命的实质上看,我觉得该部电影想给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正如导演张黎所说:“一个貌似凛冽的故事,背后都绝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一种人文精神。”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血泪史,无数革命先驱用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中国的解放,而我们如今所拥有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曾经打下的,所以即使中国站起来了、强大了,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在国际的大舞台上,政治、文化、经济,包括军事,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
7、力,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我们要以历史为鉴,用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时间经验武装自己,报效祖国,这样,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革命。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想(精选篇3)教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就像教师在观影前讲的那样,此刻的我们对祖国的历史了解得太少了,能经过这样的方式深刻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回顾当年的腥风血雨,这样的学习对我来说十分的有意义。影片的一开始烈士秋瑾的话就引人深思: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正是有无数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革命者,在
8、那个风雨摇曳的年代,抛家弃子,献身革命,才拯救了中国,拯救了中国人民。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回望百年辛亥,缅怀革命先贤,作为一名当代当学生,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要始终如一地做一名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当今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想(精选篇4)在公司团委的关怀组织下,我们部分青年团员观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影片讲述了广州起义到武昌起义胜利,建立中华民国,孙中
9、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袁世凯代替的过程。从影片而言,影片整体贴合史实,但在秋瑾赴死、林觉民与妻书、黄兴与徐汉达等情节上过于煽情,这可能是商业电影的通病,由于电影篇幅限制,许多细节也被忽略,当然导演也有自我的想法,例如作为辛亥革命重要的战役武昌起义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为导演张黎经过考证后,发现武昌起义胜利但是是件偶然的事件。这也说明历史常常是在种.种偶然事件中被创造的。尽管电影没有将辛亥革命诠释得完美,但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年期间观看此电影却能让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再次回顾辛亥革命,学习当时的革命精神,思考自我的人生。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响好处,其成功推翻了满清政府及
10、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其更重要的好处在于思想上的影响,刘少奇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使得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为一个民主共和的梦想抛洒热血。但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凯作为原清朝的官员,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当上大总统却是为再次恢复帝制,在其领导下的中华民国自然无法在临时纲领的指导下运作。孙中山1921年写信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时也提到“此刻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他在遗嘱中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总结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亥革命 110 周年纪念 大会 观后感 感想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0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