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7篇】.doc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7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7篇】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篇1】曾国藩为什么这么喜欢写家书,这个问题到认真读完他的家书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最有可能的是他在写家书的过程中,反省自己,也时刻叮嘱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孩子,同时向父母表达敬意。言辞之间是充满了善意的批评和自我反省,也希望在不太平的世道能有所担当,承担责任,广交俊杰,能为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历史站在太平天国一端是推翻腐朽,站在曾国藩一端便是平定战乱,然而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曾先生还是未能跳出封建时代思想,认为是普通的叛乱,却殊不知内外交加,但这也不妨碍他的赤字之心。家书中曾先生力推四书五经,尤其是四书,提的最多的是大学
2、中庸论语,孟子中的话偶尔提及,对其影响深远最多的当属大学,三纲八目深入到了骨髓,信手拈来,本书大致从七个方面来归类家书内容,修身、劝学、治家、治国、处世、为官、养身,并未涵盖所有家书内容,而是节选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家书的特点微言大义,对于细节的描述远胜于理论的空口号:修身中列举古往今来大家的自我修养,逃不出慎独;劝学中力荐发愤图强,知难而上,逆境中的不放弃;治家中全力诉说家人和睦为最高准则,家和则万事兴,对父母祖辈孝敬为大,对妻子相敬如宾,对儿女严父慈劝,对兄弟鼓励做事批评不足;治国以天为大,顶天立地之中凸显国家肱股之臣所应当分担的责任,危亡之际,凭一人影响力足以捍卫国家疆土;处世不以圆滑
3、为大,棱角为重,以本心为中,符合本心便以各类方式与人打交道,吉、吝、咎、凶自有定论;为官当以天下为己任,针砭时弊,两袖清分,对得起做官的初衷,但有不迷恋于权势与财富,为官只是一种工具,生当归隐田园,终老一生;养生,早起八段,心无旁骛,神无杂念,不以药石为主,当以修生养性配以食、眠、情,少怒少哀,心情平淡长流水。每日自己复盘工作生活的得失,最多的是得过且过,时时想不起初衷为何,目的为何,方式为何,结果如何,何种方式改变。终极问题是,为人一世,最后想要把自己变成什么,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没有肉体的拘束,可以遨游,可以化鲲鹏,可以御风而行,但最终是做不到的,缺了一味妄想化作现实的药。而慎独,作为自我
4、管理的最高要求,可能是最接近这一味药的替代品。曾先生倾其一生而寻找的自我救赎,慎独可以让人完成很多事情,有的人一世可以过完其他人的几世,思想和精神的延展足以上千年,化想法为结果,成为里程碑。一叶一世界,一花一春秋,美梦将醒时,方知自年少。家书,是曾先生各阶段里程的回归,化思想为实际的记录,对于复盘所有事情的开始与结束,一生慎独,谨小慎微,思想之大而其出路之小,内心的丰富,又何必在乎世间的看法,无矩也不应有距。你老了是否会写家书?不是写给别人,是给自己的墓志铭。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篇2】自己接触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是有故事的,在自己初中毕业那年去到自己姑姑家中才了解到姑父是曾国藩的后裔,家中自有曾
5、国藩家书,也正是听姑父的推荐,自己才对于该书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兴趣,当时并未完成阅读,这个学期上了方老师的课后,不经意见到方老师的书单中有这么一本书,于是在这个学期完成了阅读。曾国藩的一生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家书一般分为七大篇,即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几乎涵盖了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对于自己的启迪也是巨大的。修身是曾国藩家书的核心灵魂。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在“修身”上有独到之处。曾子说过:“每日当三省吾身。”在晚清诸位名人之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他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他立志于圣贤之道,无论是早年治
6、学,还是后来投笔从戎,毕生追求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并谦虚地举例自己在当翰林时、读理性书时和在外带兵的“不恒”,结果“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他的“持身敬肃、静坐养性、早早起床、读书专一、阅读史书、说活谨慎、保养真气、爱护身体、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月不可荒废旧技能、写字、夜晚不出屋门”的修身十二法影响广泛,对现代人还很有教益。治家则是曾国藩家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曾国藩十分注重对家人尤其是弟弟们的品行教育,特别是要求弟弟们戒除“
7、傲”气。我初步估算了一下,在家书修身篇中共有37封书信,其中专门提出要弟弟们注意戒除“傲”气的就有10封书信。在劝弟勿夜郎自大一篇中,曾国藩对六弟的虎头蛇尾的行为颇有微辞,说“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劝弟切勿恃才傲物篇中,曾国藩生恐弟弟们“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特意来信述说自己如何“力除傲气,力戒自满”。在言凶德有二端一篇中曾国藩更将“傲”视为败家之端,认为“凡激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意思是凡属傲气欺凌物事,不必一定是言语
8、伤人,有的是那股子傲气欺人,有的是脸色难看而欺人。甚至在曾国藩打仗行军的时候,也不忘记询问“诸子侄无傲气否?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望弟留心儆戒,如闻我又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劝。”从劝弟戒傲这一点上,就可以窥见曾国藩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落实,永远是先要求到自己做到,然后再要求自己的家人做到,最后才会去要求自己的军队做到,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用的。单从“傲”这一点,放眼清华,我觉得这正是清华学生的通病,很多学生在心里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带着这种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别人之上,完全不顾及身边人的感受,
9、我觉得很多时候如果能够沉下心来,仔细悟一悟曾国藩家书的道理,看到的不仅是曾国藩的书信表面上的东西,更能看到曾国藩在写这些书信时的心境,那样,对于这些道理才会有更深的体会。虽然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但只从家书的阅读方面来看,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上的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至于他的很多人生性的选择留给大家去评判,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这本书应该放下他的一些争议,从书本自身的角度去欣赏它。在今天,经济发展迅速,激发了现代人的雄心壮志,却也引发了浮躁之气。很多事情追求短期的效应,做事情不是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沉浸在“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这部家书值得每个人好好阅读,在追求很多东西的
10、时候应该重新认识自己,从修身开始,再去治家,最后才应该去“平天下”,或者说叫去创造一份自己的事业。读罢,才理解青年毛泽东为什么会说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话语。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篇3】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需要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润。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读曾国藩家书,
11、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曾国藩家书 7篇 曾国藩 家书 优秀 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1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