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文字内容.doc
《元宵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文字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文字内容.doc(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元宵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文字内容 元宵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文字内容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_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
2、,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元宵节手抄报:灯谜1、铁公鸡(打一成语)一毛不拔2、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3、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4、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5、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6、快刀斩乱
3、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7、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8、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9、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10、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11、只看中间(打成语一)不相上下12、醉汉望天(打成语一)星移斗转13、走为上策(打成语一)等而下之14、专说大话(打成语一)微不足道15、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16、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17、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18、超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19、太阳灶(打一成语)热火朝天20、电梯(打一成语)能上能下21、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n吃卯mo粮22、照相底片颠倒黑白23、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24、全面开荒(打一成
4、语)不留余地25、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元宵节手抄报:各地习俗北京市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一年一度的上元灯会、舞龙舞狮、老北京叫卖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节传统节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这个节日的一大原因。传统的老北京元宵节活动主要由花会、灯会、吃元宵3个部分组成。河北省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拉禄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以打击乐伴奏。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
5、”。安徽省古城凤阳县,荡秋千、挑灯笼、撂火把等民间习俗,成了元宵佳节的三大习俗。凤阳民间有“元宵节荡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说法。每逢元宵佳节,最让孩子们动心的还是“挑灯笼”。各种花灯早在几天前就纷纷“抢早”上市,造型各异的花灯将府城镇夜晚装点一新。撂火把是一种青少年集体活动。在凤阳农村,留心的孩子都会早早有意识地收集、准备着一些废旧扫帚、刷把,以备元宵节撂火把。山西省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形形色色,异彩纷呈。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宵节 手抄 简单 漂亮 文字 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1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