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8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第七章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病虫害及其防治,是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最为薄弱和关键的环节。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以及栽培生产中的粗放管理,导致长期以来病虫害及其防治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影响药用植物产量和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管理,重视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是保证药用植物优质、稳产、高效的关键措施。,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第一节药用植物的病害,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或中药材贮藏过程中,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遭到破坏和干扰,从生理机能到形态构造上发生一系列
2、反常的病变现象,称为病害。药用植物病害与其他作物病害在病原病因、症状特点、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上基本相同。,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4,一、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药用植物染病后,内部生理活动和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病变现象称症状,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药用植物染病后所表现出的反常状态叫病状,病原物在药用植物发病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为病症。非侵染性病害通常没有病症。一般来说,病状较易被发现,而病症要在病害发展到某一阶段才能表现出来。药用植物的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症状和发病特点。,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5,1变色变色是药用植物染病部位细胞内色素发生变化,表现出植物体全部或局部褪绿
3、、变黄、变紫等。变色主要是由于营养失调或某些病原物侵染所致。2斑点斑点是药用植物染病后造成局部细胞组织坏死,局部形成一定颜色、形状以及纹理的病斑,多发生在茎、叶、果实或种子等器官的染病部位,有些病斑到后期脱落形成穿孔。如人参黑斑病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稍有轮纹的病斑。,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6,3腐烂腐烂多由细菌或真菌引起药用植物各器官发生的腐烂坏死现象。可分为干腐、湿腐、软腐、根腐及茎基腐等。干腐通常无异味,湿腐常在病变部位产生特殊的酸、臭味。有些幼苗常因茎基干腐而造成立枯病,有些因茎基四周腐烂缢缩造成猝倒。如白术立枯病导致幼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茎部坏
4、死收缩,地上部分萎蔫,最后幼苗倒伏死亡。,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7,4萎蔫萎蔫除部分生理原因外,多由真菌,少数由细菌或线虫寄生所致,典型的萎蔫是由于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受病害侵染后输导组织被大量菌体堵塞,使地上部分缺水而表现出全株或局部不可恢复的永久萎蔫。如红花枯萎病、毛花洋地黄枯萎病等。,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8,5畸形畸形是药用植物受病原物寄生的刺激,局部引起生长异常的现象。其中使细胞异常分裂、生长过度者称增生型或刺激型,表现为病部呈现肿瘤、疮痂等,如地黄根线虫病使其根块停止膨大、须根增多,变形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导致病株叶枯黄或落叶。有的使病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称矮缩型或抑制
5、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卷叶、缩叶、扭曲等,如百合病毒病导致病株叶片卷曲、病斑坏死、植株矮化、急性落叶,严重者病株枯萎死亡。,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9,二、药用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一)非侵染性病原(二)侵染性病原,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0,按照病因不同,可以分为:,药用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或冻害;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湿度的过多与过少,如旱、涝灾害;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矮化及不结实等各种病
6、态。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肥料元素供应过多或不足,如营养失调症或缺素症;,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1,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温度 2湿度3光照4土壤和空气的成分 5药害 6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7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2,(二)侵染性病原,药用植物的侵染性病原是病原生物。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病原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性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3,1病原真菌,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病害绝大部分是由真菌引起的。致病真菌的种类繁多,在药用植物栽培中,能引起多种
7、严重病害,真菌病害的症状多为枯萎、坏死、斑点、腐烂、畸形及瘤肿等。较为常见的致病真菌种类及其致病特点是:,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4,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5,2病原细菌,药用植物细菌病害的数量和危害性都不如真菌和病毒病害,细菌性病害多为急性坏死病,呈现腐烂、斑点、枯焦、萎蔫等症状。在潮湿情况下常从病部溢出黏液(菌脓),细菌性腐烂常散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其中假单胞杆菌多
8、引起药用植物叶枯和腐烂,如人参细菌性烂根、白术枯萎病;野杆菌多引起瘤肿和根畸形;欧氏杆菌引起植物萎蔫、软腐和叶片坏死等,如浙贝母、人参、天麻等软腐病等都是生产上的较难解决的问题。,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6,3病原病毒、类菌原体,目前,药用植物病毒病的发生相当普遍,寄生性强、致病力大、传染性高,能改变寄主的正常代谢途径,是寄主细胞内合成的核蛋白变为病毒的核蛋白,所以受害植株一般在全株表现出系统性的病变。病毒性病害的常见症状有花叶、黄化、卷叶、缩顶、丛枝矮化、畸形等。例如,北沙参、白术、桔梗、太子参、白花曼陀罗和八角莲的花叶病;独角莲、黄花败酱皱缩花叶病;人参、牛膝、萝芙木、天南星、玉竹
9、、地黄、洋地黄和欧白芷等都较易感染病毒病。,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7,4寄生线虫,线虫危害药用植物所表现的症状与病害相似,故习惯上将线虫作为病原物对待。药用植物普遍受到线虫的危害,其中某些药材的根结线虫病和胞囊线虫病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8,5寄生性种子植物,由于本身缺少足够的叶绿素,或某些器官退化不能自养,必须寄生在其他植物上,从而导致对其他植物的危害。这类寄生性种子植物最重要的是桑寄生科、旋花科和列当科。,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9,三、药用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病害的的侵染过程及其流行条件1病害的侵染过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
10、,到寄主出现症状的过程称为侵染过程,简称病程。病害的侵染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人为地分为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0,(2)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病害症状为止称为潜育期。这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生长、繁殖并扩展的时期,也是寄主与入侵病原物进行激烈抗争的时期,斗争的结果将决定植物保持健康状态还是发病。,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1,(3)发病期。从寄主出现症状到症状停止发展称为发病期。植株出现症状是其体内一系列生理、组织构造病变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一个侵染过程的结束。当被侵染的药用植物表现出明显症状时,病原物也已经达到繁殖时期,多数已形成
11、繁殖体,并随着症状的发展,经常在发病部位产生孢子,成为下一代侵染源;细菌和病毒则个体已达到一定数量。大多数药用植物侵染性病害,在侵染过程停止以后,症状仍然存在,直至寄主死亡。,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2,病害流行,2病害的流行及其条件在一定地区或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称为病害流行。病害流行的条件是很复杂的,各有其特有的流行规律,应结合病原物特性、寄主生长状态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常侵染性病害的流行需要同时具有的基本条件是:大量感病寄主的存在;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量积累;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3,(二)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害的侵
12、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周而复始的过程。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三个基本环节:,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4,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在寄主收获后或进入休眠期后,病原物渡过不良环境,成为下个生长季的病害初侵染源,称为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5,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有:,(1)病株或病株残体。(2)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3)土壤和肥料。,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6,传播途径,(1)风力传播。(2)雨水传播。(3)昆虫传播。(4)人为传播。,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7,初侵
13、染和再侵染,初侵染和再侵染经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植物生长期进行的第一个侵染过程称为初侵染。在同一个生长季内,病株上的病原物又传播出去进行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28,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虫害,药用植物虫害种类很多,主要为昆虫,其次为螨类、蜗牛、鼠类等。昆虫中虽有许多属于害虫,但也有对人类有益的,如蜜蜂(Apis mellifica L.)能酿蜜,蚕能吐丝,寄生蜂能防治害虫,瓢虫、步行虫能捕食害虫。对益虫则应加以保护、繁殖和利用。因此,认识昆虫、研究昆虫、掌握昆虫发生和消长规律,对于防治害虫,保护有益昆虫,保证中药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14、,29,一、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其基本特征是由头、胸、腹三个体段构成,每个体段上分别着生不同的附属器官。,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0,(一)成虫,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性成熟的阶段。生殖器官发育完成,有繁殖后代的能力。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1,1头部,头上有口器、触角、单眼等。成虫的口器一般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 parts),由上唇(一个)、上颚(一对)、下颚(一对)、下唇(一对 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 mouth part
15、s),是其中主要一种,这种口器的下唇形成一槽管,管内两上颚左右抱住下颚,两下颚左右合抱,其中有食物道和唾液管,整个口器形成针状的管。,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2,2胸部,昆虫的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分为前、中、后胸三节。每个胸节各为四部分,上面称背板,下面称腹板,两侧称侧板。成虫一般有足三对,着生在各个胸节侧下方,分别称前足、后足;翅两对,着生在中胸和后胸的背侧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但有的昆虫翅已完全或部分退化。常见的翅有膜翅、鞘翅、半鞘翅、鳞翅等,不同类型的昆虫,翅的质地和特征不一样。,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3,3腹部,昆虫的腹部是昆虫生殖和新陈代谢的中心。一般分为910节
16、。腹末有外生殖器,腹部一般有气门8对。熏蒸杀虫剂的有毒气体,就是由胸、腹部气门入口,经过气管而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的。,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4,(二)体壁,昆虫的体壁由表皮层、真皮细胞层和基底膜三层构成。表皮层又可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内表皮最厚,外表皮是体壁的硬化部分,颜色较深。上表皮是表皮最外层,也是最薄的一层,其内含有不渗透性蜡质或类似物质,这一层对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药剂的进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昆虫随虫龄的增长,体壁对药剂的抵抗力也不断增强。,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5,(三)卵,卵是昆虫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卵的形状和特征随害虫
17、种类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形状有圆形、长圆桶形、半球形、瓶形、桶形及柄形等。在卵的表面,有的还具有特定的构造和纹理。卵的形态特征,亦是识别害虫的依据。昆虫产卵,有的是散产,卵粒分散分布;有的是成块地产,卵粒以各种形式排列成块状;有的卵块外围还被有胶质或鳞毛等物。,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6,(四)幼虫,幼虫是昆虫发育的第二个阶段,习惯上指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卵孵化出来的幼体。幼虫的形态和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如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幼虫的胸部无翅,而腹部一般有足。按足的数量变化,幼虫可分为三个类型,即:无足型,胸、腹部全部无足,如蝇的幼虫;寡足型,只有胸足、而无腹足,如蛴螬;多足型,除胸足外,尚有
18、28对腹足,如木橑尺蠖(2对),黄凤蝶(5对),叶蜂(68对)。,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7,(五)蛹,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中间阶段。此时大多不食不动,体内进行原有的幼虫组织器官的破坏和新的成虫组织器官的形成。蛹分三个类型:1 裸蛹 2 被蛹3 围蛹,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38,二、昆虫的繁殖和发育,(一)昆虫的繁殖1两性繁殖经过雌雄交配受精,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法,称两性繁殖,亦称有性繁殖,是昆虫繁殖的主要方法。2孤雌繁殖不经过雌雄交配,由雌虫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称孤雌繁殖,也称单性繁殖。如蚜虫、瘿蜂,在春、夏两季全是孤雌繁殖。,第七章药用植物
19、病虫害及其防治,39,3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虫的繁殖方法,称为卵胎生。但它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因为卵胎生的昆虫,是卵产在生殖道内,胚胎所需营养物质由卵黄供给。而哺乳动物的胚胎是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由母体直接供给营养。所以卵胎生实质上仍是卵生,仅在产出前卵已孵化而已,如棉蚜。4多胚繁殖由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成许多胚胎,每一胚胎发育成一新个体,如某些小茧蜂、跳小蜂等。,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40,(二)昆虫的发育,昆虫个体发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胎发育,由卵受精开始到孵化为止,是在卵内完成。第二阶段为胚后发育,是由卵孵化成幼虫后至成虫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第七章药用
20、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41,1卵,卵是一个大型细胞。卵表面被有卵壳,具各种刻纹和色泽,呈高度的不透性,起着保护作用。在用药剂杀卵时,须选用渗透性较强的药剂才能奏效。药用植物害虫的种类不同,卵的大小、性状、色泽亦异。常见有圆形、椭圆形、扁平形、馒头形及有柄形等(图7-3)。掌握害虫卵的形态,对识别害虫种类和适期防治有重要意义。,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42,2孵化、生长和蜕皮,当卵完成胚胎发育之后,幼虫破壳而出,这个过程称为孵化。自卵产生至幼虫孵化的一段时期称为卵期。卵期长短,依昆虫种类和气候条件而异。幼虫期是昆虫生长时期,经过取食,身体不断长大。但由于昆虫属外骨骼动物,具有坚硬的体壁,生长
21、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的限制,不能再行生长。因此,必须将旧的表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蜕皮。幼虫孵化之后,称为一龄幼虫。第一次蜕皮后称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最后一次蜕皮就变成蛹(完全变态昆虫)或直接变为成虫(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最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称为老熟幼虫。,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43,3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直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到内部器官的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时期,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所变的形态称为虫态。昆虫的变态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用植物 病虫害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1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