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ppt
《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ppt(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节 八项原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基础理论,3,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的表述: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4,谁是“顾客”?,ISO9000:2005对“顾客”的定义: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哪些是组织的“顾客”呢?直接顾客间接顾客内部顾客,顾客定义的注:注:顾客(2.3.5)可以是供方组织内部的或是外部的,顾客链,上部门 本部门 部门,上一个岗位 自己 下一个岗位,外部顾客,内部顾
2、客,体系管理的结果:,顾客从接受的产品上感受到组织的管理能力。,8,理解要点,组织依赖顾客而存在;组织提供的产品应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变化的,组织应持续改进其 产品;组织应尽可能超越顾客当前的需求。,9,顾客满意程度示意图,满意(在期望之上),期望(在标准之上),产品标准,顾客要求,超越顾客期望,实施的要点:,调查、识别并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确保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结合。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沟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活动或措施。系统地管理好顾客的关系。,11,组织的环境风险:一个组织QMS的设计和实施受下列环境的影响和变化:社会、市场、经济、人
3、员状况、产品、技术等等。现代的经济全球化影响更突出,如金融风暴对全球的影响。,12,企业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行业竞争者,行业现有企业间竞争,供应者,购买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新加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和服务的威胁,议价能力,议价能力,购买者的,供应者的,13,原则2 领导作用,标准的表述:领导者应建立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的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最高管理者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1、制定并保持质量方针和目标;2、通过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3、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
4、客要求;4、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5、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6、确保获得必要资源;7、定期评审管理体系;8、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9、决定改进管理体系的措施。,理解要点:,考虑所有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本组织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清晰描绘未来远景,确定富有挑战的目标。在组织的所有层次上建立价值共享、公平公正和道德伦理观念。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培训,并赋予具职责范围的自主权。,供参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1、理念胜于指导2、环境胜于规范3、意识胜于技能4、培训胜于控制5、奖励胜于惩罚6、预防胜于纠正7、
5、帮助胜于指责,供参考的工作原则:,1、相互尊重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步调一致的原则;4、服从命令的原则;5、层级管理的原则;6、责权利协调的原则;7、分工负责的原则;8、民主参与的原则;9、遵章守法的原则;10、奖优罚劣的原则。,内部的环境:,1、企业背景;2、企业文化;3、人员结构;4、技术基础;5、管理基础;6、工作环境;7、各种制度、程序和规范;8、执行的惯例;9、有关的法律法规;10、员工所关心的利益。,19,原则3 全员参与,标准的表述: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带来收益发挥其才干。,20,理解要点:,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办企业靠人。组织以人
6、为本,采取一切措施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能力;让每一员工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角色;根据每一员工的职责,定期评价并得到认可;企业的社会责任。办企业是为满足人、满足社会的需要,。,全员,最高管理层;策划人员;管理人员;执行人员;验证人员。,良好的团队精神(龙舟竞赛),1+1+1=0(三个和尚没水喝)合力等于零。,1+1+1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合力大于3,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员工能够有效地对 改进组织的方针和战略目标作出贡献。对于目标的设定:员工岗位角色明确,能承担起对组织目标的责任。对于运作管理:员工参与适当的决策活动和对过程的改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7、: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岗位更加满意,积极地参与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开展活动,符合组织的利益。,25,原则4 过程方法,标准的表述: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26,什么是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每个过程都可以用下图来描绘 过程 输入 输出 关键点,过程是增值转换的活动,27,一个过程也可能有N个子过程,过程 B,过程 A,过程 C,过程A的 输入,过程B的 输入,过程C的 输入,过程A 的输出,过程B的 输出,过程C和D 的输出,相互关联的过程链,过 程 D,从A的输出分过程,下个过程 的输入,过程D的 输入,以过程方法为基础
8、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中0.2 过程方法: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一个过程的输入。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
9、: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戴明对品质管理所做的贡献,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戴明对品质管理所做的贡献主要在于关于品质变异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的见解。戴明的十四步法有助于减少变异。十四步法的六个都是关于工作中的培训。戴明认为,如果给予工人的 培训不足够,他们每个人就会用
10、不同的方法去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加变异。,在20世纪50年代戴明广泛推广了休哈特的SPC理论和PDCA循环的思想,并将它们付诸实现,提出了,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1950年,戴明到日本担任产业界的讲师及顾问,期间帮助整顿,创立日本产业制度,所造了风靡世界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他的主要目的是,在持续改善的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重建日本产业,从而使它们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市场中具备竞争力。,戴明对品质管理所做的贡献,PDCA循环(戴明环),PDCA 即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置),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理,并且循环不止
11、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A处置,P计划,C检查,D执行,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原因 找出主要原因 拟定措施,制定计划,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遗留的转入下期,标准化固定成绩,检查工作调查效果,D,C,A,P,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 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 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PDCA循环的特点(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A,P,C,D,P,C,D,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体系 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1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