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
《诵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诵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诵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篇1学习哲学有特定的方法和顺序: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一个万物的*与归宿;在确定答案后,再思考人生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傅老师以道德经为例来说明这个先后顺序。道德经先确定 “道”这一本源的存在,然后以“德”来回答人生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也是国学的特色与精彩之处。我是先学习西方哲学,再回头探讨中国哲学的。这个先后顺序,使我能以更客观、更全面的眼光,理解国学的特色与精彩,且以老子道德经为例,做个简单说明。“道”是否存在首先,西方哲学家虽然透过翻译才可阅读道德经,结果呢?无不被其深度所折服。当我们对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的道,可道,非常道觉得困扰时,他们却眼
2、睛一亮,好像发现了稀世珍宝。因为从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427-347B.C.)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以来,西方的爱智者看到变化纷纭的宇宙万物,总要思索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一切变化的后面,有没有一个不变的本体,可以作为万物的*与归宿。只有确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有办法进一步解说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现在,老子第一章清楚肯定了道是不可说的,这个答案与西方第一流哲学家与宗教家的想法是完全相应的。本体或存在本身是不可说的;太一或上帝是不可说的;老子的道也是不可说的。老子道德经的特色之一,是使用全书八十一章的大约五分之一篇幅,从各种角度,藉各种方式来描写道是怎么
3、回事?这一点使西方学者大为惊艳。人生应该何去何从接着,肯定道的存在,并且是万物的*与归宿之后,人生应该何去何从?这是不易回答的新问题。老子道德经用德字来说明,德是万物得之于道的各自的本性。万物各依其德而运作,原本应该保持和谐的生态平衡,但是人间常有困境,乱象层出不穷,又是怎么回事?对此,老子也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说明天下大乱是如何来自人的认知与欲望,然后提出针对的解决方法。对此,老子最大的手笔与最多的篇幅,是虚拟一个圣人作为悟道的统治者,从根本上拨乱反正,要人回归原始的纯朴心境与类似婴儿的单纯状态。真正懂得老子的用意,就会转移时空,不必想去统治别人,而须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管理者,成为自己生命的
4、主人。万物有其*与归宿,人又何尝例外?明白了这个要点,就会像婴儿般依靠在母亲怀抱中,然后表现新颖的人生观:少私寡欲、以德报怨、上善若水、全身保真、柔弱胜刚强、不争而善胜等等。这样的人生只有平安喜乐四字可以描写。我有机会在喜马拉雅讲述老子道德经,希望藉此分享自己的心得。我的责任是重大的,而我的心情是愉悦的。诵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篇2前些日子,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不仅仅每个人发了本道德经,还请了教授前来举行讲座。忙里偷闲,我把道德经读了一遍,感受一下老子的风采,也领悟了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5、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着作。道德经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以自然无为之说,解释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并相应的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然,对待自然。之后成为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石。鲁迅以前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林语堂也曾对道德经大加赞赏,他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道德经第一章就讲到: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6、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的大概含义是:”道“是能够说清楚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道的名是能够叫出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用的那类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坚持从”无“的角度考察”道“,想要以此来认识它的与众不一样;坚持从”有“的角度考察”道“,想要以此来认识它的作用之广大。”无“和”有“是从不一样角度对同一对象所作的不一样刻画,将”无“和”有“统称为”玄“,一个”玄“再加上一个”玄“,就是一切奥妙的总*。这一章说明大道玄妙的特性,告诉人们怎样去认识大道。在老子看来,”道“是不能够用语言确切表述的,但它又是不以人们的
7、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源,它深远而又深远,是万物所从出的地方。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源流之一,但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成为宗教。其中的意味也不言而喻。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
8、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构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道教的思想基础是老子和庄子在当时条件下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并存的现象,有些思想此刻看来有点无稽之谈的感觉,但在当时条件下,正由于这
9、种无稽之谈的联想的解释中产生了理论宇宙无极与太极玄学秘籍的大门。也就是说揭开宇宙的奥秘。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只有一个宇宙的道理。这就是”道生一“的一个理念,”存“和”亡“是”一生二“的一个理念,存是万物的基本好处,亡却是万物的最终结局。因而迫生出”二生三“的理念,万物为生存而奋斗,在奋斗产生矛盾,在矛盾中产生新物质,这就是”三生万物“的理念。这就是潜藏于古代宗教中的哲学思想。而关于宇宙万物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形上与形下问题,以西洋哲学的治学习惯来说,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学中宇宙万有的*论,以及纯粹哲学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无神等学说的寻探。假定宇宙万物确是从本无中而生出万有万类。无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诵读 道德经 心得体会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