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凹陷症影像学诊断.ppt
《颅底凹陷症影像学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底凹陷症影像学诊断.ppt(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颅底凹陷症,一、颅底凹陷症的定义。二、临床表现。三、影像诊断标准。四、正常及异常病例展示。五、常见合并症。六、鉴别诊断。七、治疗。,定义:颅底骨以枕骨大孔为中心向颅腔内陷入,致环枢椎(齿状突)升高进入颅内。枕骨大孔前后径变短,后颅窝容积变小,从而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可分为先天型、继发型。继发性常见于成骨不全、佝偻病、甲旁亢等。近年来有人发现本病有遗传倾向。颅底凹陷症是枕骨大孔区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也是引发脊髓空洞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现后经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愈率。但因发病率较低,易造成漏诊。,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壮年。病情进展缓慢、隐蔽且逐渐加重,偶有缓解,有些病
2、人可无症状。患者因畸形程度及合并症不同,症状、体征差异较大。外貌体征:头颈部偏斜、颈短、颈部活动受限、后发际低延颈髓交界区受压、颈胸脊髓空洞表现:肢体瘫痪(不全性单瘫、不全双上肢或下肢瘫、四肢瘫)。肢体感觉障碍(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神经刺激征、椎体束征肌肉萎缩、疼痛、吞咽困难,声音沙哑,听力减退、大小便失禁等。,小脑受压症状:共济失调(行走不稳),闭目难力,指 鼻试验不准、眼震、构音不清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呼吸停止等椎动脉受压表现:发作性眩晕、恶心、视力障碍等。,诊断标准:一、检查方法 1、颈椎DR平片。2、颈部CT三维平扫。3、颈部MRI多平面扫描。平片测量精度不够
3、,CT及MRI能精确测量颅底径线,MRI也能观察神经结构病变。,二、参照Chamberlain标准:正常齿状突位于钱氏线以下,齿状突若超过钱氏线以上3mm,即可诊断为颅底凹陷症,超过0-3mm为疑似诊断。影像表现为齿状突高耸,陷入枕骨大孔。,三、其它辅助测量线-麦氏线、斜坡延长线、二腹肌线、双乳突连线、BULL角(波氏角)、克劳指数等6条,可用于进一步证实颅底凹陷症诊断。,正常测量线展示:,钱氏线:硬腭后缘与枕骨大孔后上缘的连续。齿状突超过此线3mm,可诊断颅底凹陷症。正常齿状突位于钱氏线以下,斜坡延长线:如此线相交于齿状突基底部或枢椎,表明枕颈区脱位,如齿状突脱位。正常齿状突位于斜坡延长线下
4、方,BULL角(波氏角):硬腭平面与环椎平面所形成夹角,大于13,提示颅底凹陷征。正常波氏角小于13,二腹肌线:两侧二腹肌沟(乳突根部内侧)之间连线,如齿状突至此线的距离小于1cm,提示颅底凹陷症。正常齿状突至此线距离大于1cm,双乳突尖连线:齿状突超过此线1-2mm,为异常,提示颅底凹陷征。正常齿状突不超过此线2mm,克劳指数:齿状突至鞍结节与枕内粗隆连续的垂直距离。小余3cm,提示颅底凹陷症。正常齿状突与此线的距离为414mm。,病例一:女,44岁。左头部及颈后部阵发性胀痛,双手小指末端麻木、左鼻前庭间歇性异痒感2月。,齿状突均高于钱氏线以上3mm,约5.6mm左右。,病例一 齿状突均相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凹陷 影像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