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ppt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ppt(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血压是常见病,我国高血压病人在不断增加,根据1991年普查推算,我国高血压病人超过1亿,60岁以上人群45%50%有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病人也日益增多。手术人群在增加,手术伴高血压的比例明显增多。,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改变,高血压病理改变主要在血管。长期高血压,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加。高血压持续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使血压维持和发展并进而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主要累及中、大动脉。,(一)心脏:长期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使左心室扩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II
2、等物质也可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心脏肥厚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最终可致心肌劳损、心肌缺血,甚至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可使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下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二)脑: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并发脑栓塞。脑血管自身调节不适,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甚至脑血管意外。急性血压升高时引起脑小动脉痉挛、缺血、渗出,致高血压脑病。(三)肾脏:持续高血压致肾小球囊内压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四)视网膜:视网膜小动脉也从痉挛到硬化,可引起视网膜水肿、渗出,甚至出血。眼底检查可以了解高血压病变的进展程度。,麻醉医生面临的血压问题,麻醉手术过程中,高
3、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几乎无法避免。若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生理允许的范围(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的范围宜于110150/70100mmHg左右),其结果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脑缺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衰、肾衰和呼衰等,严重者能致死。因此,麻醉期间如何维持病人血压相对稳定,将血压调控在生理允许范围内,这是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期间处理的关键。,术前准备,术前对高血压患者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估,应明确以下方面的情况:(一)高血压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手术前首先全面系统评估高血压的诊断。对继发性高血压,要明确病因诊断,特别要警惕未诊断出的嗜铬细胞瘤。这种疾病在明确诊断前麻醉手术,若术前术中准备不充分,对
4、病理生理改变不清楚,术中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和(或)严重低血压,甚至导致死亡。(二)高血压分级及进展情况 血压越高,病程越长,心、脑、肾等脏器易受损,麻醉危险性愈大。对于病程虽短,但病情进展快,表现为急进危重,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病急骤,麻醉风险愈大。,(三)靶器官受累情况 1心脏 病人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如运动性气短,夜间咳嗽等)。有无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病史。2脑 病人有无脑缺血和脑血管意外病史。通过检查眼底视网膜,判断脑动脉受累程度。还可以通过颅脑彩色多普勒检查脑动脉血流,判断脑血供及脑血管情况。3肾脏 长期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可加快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肾功能改变,病人可表现蛋白尿,肾
5、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四)其他合并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人伴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史,患者年龄男大于55岁,女大于65岁,吸烟,饮酒等危险因子,麻醉危险因子大,(五)高血压治疗情况 明确抗高血压药的种类、药理作用和药效,病人用药情况及其治疗效果,有无并发疾病,是否需要继续抗高血压治疗,明确抗高血压药物对麻醉病人的影响,术前是否需要停用或换用抗高血压药。需停用,停多长时间,需换用,换何种抗高血压药物。术前对高血压病人全面系统的评估,作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工作,可使麻醉过程平稳,显著减少或预防麻醉危险,保证病人安全。,术前血压监测,准确、客观反映24小时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血压 病人 麻醉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