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3000平台技术手册.docx
《OPEN3000平台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PEN3000平台技术手册.docx(7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0PEN3000平台技术手册-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OPEN3000系统充分考虑了支撑平台与应用的层次划分,支撑平台为所有应用提供服务,因而是整个系统的最基础部分。OPEN3000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IEC61970等国际标准,统一支持调度中心的各种应用,可以在平台之上构架各种应用从而构成不同的应用系统。如在平台上构架SCADA、AGC.PAS,DTS等应用组成一个网省级的EMS系统,或在其上构架SCADA、DA、GIS.FM/AM等应用构成一个DMS系统;同时,平台还可以支持广域测量系统与公共信息平台系统。OPEN3000支撑平台为各应用
2、子系统提供统一的运行管理、数据访问、模块间通信、图形工具、报表工具、权限管理、告警处理、WEB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使各应用子系统只需专注于各自业务逻辑的实现。本册对OPEN-3000系统平台的设计原则、体系结构及技术重点做了简要阐述,同时详细介绍了平台各种公共服务的功能、技术原理。适合各类技术人员阅读,可以与OPEN3000平台使用手册相互参照,加深理解。上篇体系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总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设计方针错误!未定义书签。实时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配网管理系统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广域测量系统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公
3、共信息平台系统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应用系统的融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体系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平台与应用的层次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瘦客户机/胖服务器体系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基于CORBA的分布式组件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典型逻辑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技术重点错误!未定义书签。CIM标准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跨平台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多上下文技术与CASE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图模库一体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高可靠的冗余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下篇公共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系统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功能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启动/停止模块错误!
4、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网络通信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CORBA错误!未定义书签。消息总线错误!未定义书签。双网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商用数据库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商用库数据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缓存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1+N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状态监视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告警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实时数据库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实时数据库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实时库相关的几个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实时库功能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实时库访问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图形工具包错误!未定义书签。图形工具包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图形工具包程序框架错误!未定义书签。图形文件管理机制错
5、误!未定义书签。图形界面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图模库一体化错误!未定义书签。图形编辑特色错误!未定义书签。曲线工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报表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报表服务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报表服务端错误!未定义书签。报表客户端错误!未定义书签。报表服务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告警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告警服务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告警服务的几个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告警服务相关进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后台处理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告警服务定义告警客户端.告警信息检索,第十
6、一章权限服务.权限服务简介权限的若干概念.权限的定义原则第十二章公式服务公式服务简介公式遵循的语法,公式解释的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稳定监控公式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计算公式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上篇体系结构第一章总体设计OPEN-3000是当今国内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标志性的系统,其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实用性和方便性成为业内新的标杆,凝聚了南瑞人三十余年的技术底蕴和几百套系统的工程经验,成为国内众多网省调和大中型地调的首选。0PEN-3000系统的研发技术基础是国电公司的科技项目调度自动化集成技术研究,该项目由国电南瑞
7、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其研究重点是遵循IEC61970等最新国际标准、采用先进IT技术的调度自动化信息集成技术。经过三年的辛勤耕耘,该项目的科研工作于2003年完成,OPEN-3000系统就是基于该项目科研成果的新一代调度自动化信息集成系统。作为该科研项目的配套工程项目西北电网OPEN-3000调度自动化系统于2003年中投入运行,并于2003年底通过现场验收。调度自动化集成技术研究于2004年2月通过国电公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研究工作的汇报、观看了实际系统演示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终给出的验收结论认为该项目的核心技术研究“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该项目于2004年获得
8、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中国电力科技二等奖,这也使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从事这方面技术研究的若干单位中唯一的获奖单位。系统设计方针在调度自动化集成技术研究的项目研究与新一代系统研发中,我们确立了“一个平台、四个系统”的战略指导方针,一个平台是指设计一个适用于调度中心内各种实时应用功能的实时信息系统平台,而四个系统是指能量管理系统、配网管理系统、广域测量系统与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在新一代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仅仅研发一套EMS系统,更不是开发一套SCADA系统,而是首先设计一个实时信息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构架相关的各种应用从而构成不同的应用系统,比如在实时信息系统平台上构架S
9、CADA、AGCxPASxDTS等应用组成一个网省级的EMS系统,在其上构架SCADAsDAsGISxFM/AM等则构成一个DMS系统,类似地,实时信息系统平台还支持广域测量系统与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实时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在新一代系统设计中,平台与应用之间有着清晰的层次关系,平台位于下层,应用位于上层,平台为应用的功能实现提供服务。平台服务的设计是在对各应用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所有的应用提供从底层通讯到上层界面的通用服务。平台为各应用提供的服务包括:系统的配置与运行管理、网络通讯管理、商用数据库管理、实时数据库管理、图形软件包、模型维护界面、权限管理、报警服务、计算服务、
10、报表工具、安全WEB信息发布等。各应用模块的开发注重的是其自身的业务逻辑与算法,并通过调用平台的服务实现其完整功能。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能量管理系统是调度中心的基本应用系统,包括SCADA、AGCsPAS.DTS等诸多应用子系统,根据系统等级的不同,在OPEN-3000系统支撑平台基础可灵活选配相关子系统即可满足各种系统的应用功能需求。比如选配SCADA、PAS部分模块可构成一个小型地调系统,选配SCADA、PAS、DTS可构成一个大中型地调系统,选配SCADA、AGCsPASsDTS等即可构成一个网省级的系统。另外,还可选配其它与SCADA相关的功能模块,如继电保护信息管理模块、操作票生成与模
11、拟模块等。配网管理系统的设计配网管理系统(DMS)在地、县一级调度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因其管理模式不同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形式。如有的地区设立了专门的配调中心,有的地区则是地配一体化管理,还有的地区则希望将配网调度和集控中心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在设计配网管理系统时,首先考虑的是系统的适应能力。通过OPEN-3000平台提供的积木式的组件以及应用的裁剪功能,新一代的DMS系统可以适应以上各种不同的组织架构。从功能上来说,新一代DMS系统的基本组件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AM/FM)、数据采集FES、调度员监控SCADA、配网分析D-NAS、配电自动化DA以及实时调度管理等;从IEC61
12、968标准中所描述的一个广义DMS系统来看,还可以包括客户营销系统CIS、故障接警与投诉系统TCM、负荷管理系统LMS等等。因此,在设计中,我们特别关注于各个不同子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与以往的DMS系统不同的是,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即:以SCADA为基础,以管理为核心,涵盖配网调度指挥的全过程,全面提升配网调度管理水平。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和开发了“配网实时调度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完全构建在OPEN-3000支撑平台以及SCADA和D-NAS之上,结合可定制的流程化控制,共享实时信息、网络模型以及实时网络分析结果。具体功能包括:智能操作票(图票一体化、图形开票、票上执行)
13、、检修计划管理、停电计划管理、停电事故管理、保电计划管理、调度日志管理、交接班管理、各种口径的统计与分析等等。配网实时调度管理完全实现了配调指挥中心所有业务流程的无纸化作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GlS系统一直是制约DMS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我们在设计和实现中,提供了标准的CIM/XML的接口模式,以方便不同的GIS平台和DMS系统的数据交换;另外考虑到各地不同的情况,我们还特别设计了内嵌式的GlS平台,使得客户可以完全脱离第三方的产品。和输电网络相比较,配电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为了适应这个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红黑图机制”,以反映当前的网络模型和未
14、来的网络模型。而这些,都得益于OPEN-3000平台所提供的多态机制。广域测量系统的设计广域测量系统实现了电网动态行为的监视与控制功能,其核心思想是:高精度同步采集广域电网的实时运行参数(电压、电流相量、发电机功角等),借助高速通信网络集中分散的动态数据,并进一步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完成对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的监视、实时评估、分析研究,进而达到控制的目标。我们将广域测量系统的研发分为三个阶段:D建立综合的动态信息平台,对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监视;2)开发高级应用程序,实现动态安全分析等应用功能;3)实时闭环控制。广域测量系统对支撑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实时库处理速度和效率;对量测量时间标记的处理;
15、高速度多处理机并行计算技术等。华东广域测量系统构筑在OPEN-3000支撑平台上,这表明0PEN-3000支撑平台完全满足广域测量系统的需求。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的设计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在口、HI区分别建设一个以IEC61970系列标准为基础,采用分布式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中间件CORBA作为系统的通信和集成框架,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构筑基于CIM/CIS/UIB的开放式分布式信息集成系统的综合数据平台。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实施后,各个应用系统根据安全等级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安全区,口区与IH区之间通过隔离装置进行隔离,为了实现位于不同安全区的公用信息模型共享,公共信息平台分为内网
16、部分和外网部分。内网部分为I区和H区的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外网部分为III区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内网部分和外网部分通过物理隔离设备相连。公共信息平台系统不仅起着整个调度通信中心的不同系统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还是整个调度通信中心的信息发布平台和数据仓库,能为各应用系统提供其所需的各种电网模型、参数和数据服务。在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以后,EMS、OTS,电量、电力市场、水调、DMlS等系统相互之间不再直接连接和交换数据,而是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的标准接口进行数据访问。应用系统的融合虽然说是四个不同的应用系统,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在现实中经常会有系统之间相互融合的情况,比
17、如将能量管理系统与配网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形成地配一体化系统,广域测量系统也可与能量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形成动态能量管理系统(DEMS),公共信息平台系统也可与能量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融合以更好地适应信息集成的需求。在新一代系统的研发中,无论是实时信息系统平台,还是能量管理系统、配网管理系统、广域测量系统与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等四个专业系统,在设计中均对于不同系统的融合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可以很好地满足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第二章体系结构平台与应用的层次划分早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实际上都是SCADA系统,OPEN-2000系统推出时率先在国产系统中提出了支撑平台的概念,OPEN-3000系统中设计、实
18、现了更加完善的统一支撑平台,在此平台上既可集成EMS系统的SCADA、AGC、PAS和DTS等应用,又可支撑DMS、WAMAP等实时系统。OPEN-3000系统体系结构的重要特点是支撑平台与应用之间有着清晰的层次划分,SCADA功能在OPEN-3000系统中不再是系统的核心,而仅仅是与其它应用等同地位的一个应用功能模块。支撑平台各项功能的设计与实现不是以SCADA为核心,而是始终以所有应用的需求为重点,实现对各应用的全面、公平的服务。在支撑平台的设计过程中,对各个应用对支撑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充分的总结、归纳,设计出了满足各个应用需求的平台接口与服务规范。支撑平台提供系统管理、商用数据库、实时
19、数据库、图形工具、报表工作、权限管理、告警服务、WEB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各应用子系统只专注于应用功能的处理和实现,从而将公共服务的功能从应用中剥离出去。OPEN-3000系统中支撑平台与应用之间的清晰层次划分给系统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的结构非常清晰,系统的后续功能完善能够轻松实现,否则随着不断的功能修改系统会因为结构不清而变得越来越混乱导致问题重重;另一个方面是平台与各应用专业分工明确,相关人员专注于各自的专属功能模块,因而相关功能的设计更加细致,从而将系统的功能、性能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从系统运行的体系结构看,OPEN-3000系统是由硬件层、操作系统层、支撑
20、平台层和应用层共四个层次。其中,硬件层包括ALPHA、IBM、SUN、HP和PC等各种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层包括TrU64UNIX、IBMAIXxSUNSolaris.HP-UX、LlNUX和各种WlNDOWS操作系统。系统中的支撑平台层在整个体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结构、开放性和集成能力。对支撑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又可将其归纳为集成总线层、数据总线层、公共服务层等三层,集成总线层提供各公共服务元素、各应用系统以及第三方软件之间规范化的交互机制,数据总线层为它们提供适当的数据访问服务,公共服务层为各应用系统实现其应用功能提供各种服务,OPEN-3000系统的
21、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Tru64UNIXAKSolarisHP-UXWindows2000HPAlphaIBMSUNHPItaniumPC图2-10PEN-3000系统体系结构图集成总线层遵循IEC61970.IEC61968等开放性的国际标准,提供公共服务、各应用系统以及第三方软件之间规范化的交互机制,是系统内部以及与第三方软件之间的集成基础。数据总线层由实时数据库、商用数据库以及相应的数据访问中间件等构成。商用数据库既用来存放电网模型数据,又提供历史数据服务,具有可靠性高、容量大、接口标准、安全性好等特点。依托底层的集成总线层构成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保证了实时数据的同步,OPEN-3000系
22、统设计时对各应用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从而设计出满足各种应用需求的公共服务层,包括图模库一体化的图形管理工具、报表工具、权限服务、告警服务、WEB服务和系统管理等等。瘦客户机/胖服务器体系结构逻辑上的分布式对象结构允许软件模块在机器设备上任意部署,在物理结构上,典型的有两种软件部署方法:(1)在服务器上运行数据库和各种应用软件,在工作站上运行人机接口软件,为了加快数据传输效率,在工作站上再运行数据库副本和应用软件以提高数据更新效率。这种方式称为胖客户端。(2)在服务器上运行数据库和各种应用软件,在工作站上只运行人机接口软件,不运行数据库和应用。这种方式称为瘦客户端。胖客户端方式,网络负
23、载较轻,但系统灵活性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已不成问题,可采用瘦客户端,增加系统灵活性,充分利用设备资源。OPEN-3000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各应用服务器以及工作站组成多服务器、多层次的C/S结构(三层结构),严格区分服务器与工作站的地位和功能,做到胖服务器/瘦客户机。只有应用服务器上有相关应用的实时数据库,而工作站上不再有相关应用的实时数据库,只是运行一些界面程序,所需的都是根据具体的应用决定访问相应的应用服务器。OPEN-3000的C/S结构还拓展了传统的C/S概念,在不仅做到了各客户端共享服务器上的数据信息,比如SCADA的实时监控功能,还做到了各客户端可以互不干扰地进行各自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OPEN3000 平台 技术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