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L学习伴我成长教学目标:1 .能够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与品质。2 .正视自己的不足,有信心改进自己。3 .能够肯定、接纳自己,有自信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学重点:能够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与品质。教学难点:正视自己的不足,有信心改进自己。能够肯定、接纳自己,有自信成为更好的自己。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老师带读,引导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我有自己的特点1 .看一看:课件出示情景动画视频独一无二的我。观察镜子中、活动中的自己,让学生从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中初
2、步了解自己。2 .说一说:(1)个别学生做示范,老师点评鼓励。(2)玩大转盘,抽学号进行自我介绍。3 .学一学:从他人的看法了解自己。出示第3页“赵兴的调查结果,从父母、老师和同学这些身边重要的人那里获得自我认识。(1)老师示范:我所了解的某某同学。(2)请同学说一位自己熟悉的同学。老师点拨,鼓励评价。4 .想一想:“我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回应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些看法,学生应给予回应,或是认同,或是部分认同,或是不认同,并说出理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他人看法与自我认识不一致的问题。(二)活动二:理想自我,神奇变身1 .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从理想自我的角度更深人地了解自己。
3、2 .说一说:(1)请学生想象自己愿意成为的事物,以及愿意拥有这一事物的特点是什么。(2)结合自己喜欢玩的游戏,说说各自喜欢扮演的角色及角色拥有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想象中,找到想象对象的特点、品质,并通过追问学生想拥有这些特点、品质的原因,将学生与理想自我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学生的自我认识。3 .读一读:看教材第5页“阅读角”,描述了一位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感受故事中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4 .讲一讲:(1)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秘密,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2)回顾幼儿阶段是否有过想象玩伴或与自己的玩具“聊天”的经历,使其感受自己丰富、独特的内
4、心世界。提示学生,涉及身心安全的秘密,应向自己信赖的成人讲述,以获得帮助。(三)活动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四)活动四:完成书本练习,巩固新知。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2.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目标:L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理解“不同”让生活更精彩。2.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教学重点: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理解“不同”让生活更精彩。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学生收集几片叶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
5、、活动教学(一)活动一:找找我们的“不同”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10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彼此的不同。“比一比”活动让学生从树叶的各不相同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1 .说一说:让学生先从彼此间的相同处说起,然后话题再过渡到不同之处。2 .比一比:四人小组比较收集的叶子。以从叶片的大小、形状、色泽、脉络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3 .学生汇报,老师点拨。世界上没有叶子是一模一样的,“不同”是自然界的常态。4 .看一看:播放动画视频找“不同”,让学生从性格、兴趣爱好的比较中寻找不同。“展开想象”的活动意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想法、观点也有不同。(二)活动二:与“不同”友好相处1
6、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12页上的情境图,阅读教材第12页“周同同日记”。【通过对周同同日记”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想找到和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要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设问: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想法?谈谈对待与自己“不同”的人是怎样的心情与态度?讨论有没有可能完全避开这种“不同”,只与相同的人交往?2 .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能找到与自己大致相同的人交朋友,但是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则不太可能。4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13页上的情境图,呈现了三个同学提出了一些不愿和某些同学相处的想法。引导学生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平等待人。L演一演:学生选择,分成“急性子”组和“慢
7、性子”组,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如何从思想上理解和接纳对方。5 .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三)活动三:阅课文,巩固新知。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不同”让生活更精彩11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14页上的情境图。【旨在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同伴交往的方法,如分工合作、互相学习、求同存异等。】设问:自己是如何与“不同”的同学相处的?有什么好的交往方法?L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出自己是如何与“不同”的同学相处的,再由学生总结出具体的交
8、往方法。2 .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和“不同”的同学交往,最主要的是有一种相互宽容、理解的心态。体会和理解被排斥的孤独和难受,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自己的、别人的经验中进一步学习与“不同”和谐相处的方法。(二)活动二:“不同”让生活更精彩2L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动画视频“不同”让生活更精彩,加深感悟。【让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在一起创造了很多新的精彩,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不同”和谐共处时给生活带来精彩的事例。】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的“不同”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情感。设问:请你分享生活中“不同”和谐共处时给生活带来精彩。
9、3 .学生汇报,老师点拨。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同”:城市里高低错落的建筑,公园里风姿各异的花朵,歌曲中高低强弱的音符,画作中各色的颜料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就能感受到许多的“不同”为世界带来的精彩与美妙。(三)活动三:阅读课文,巩固新知。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4 .我很诚实教学目标:1 .知道诚实就是实话实说,不撒谎、不弄虚作假。2 .懂得诚实在人与人交往中是立身之本和处事之道。3 .懂得在生活中需要克服胆怯、虚荣、好胜等心理,做到不撒谎。教学重点:知道诚实就是实话实说,不撒谎、不弄虚作假。懂得诚实在人与人交往中是立身之本和处事之道。教学难点:懂得在生活中需要
10、克服胆怯、虚荣、好胜等心理,做到不撒谎。活动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诚实与说谎1 .看一看:课件呈现第16页情境图,呈现了三幅图,左上图体现的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做错事、也应主动、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右上图表示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而说谎。左下图表示的是不将别人的功劳归功于自己。【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诚实行为。】(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图文说明设问:在这几幅图中,你认为哪些是诚实的行为?2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3 .写一写:在“我心中的诚实行为”写出对诚实行为的理解。(二)活动二:故事明山宾卖牛L看一
11、看:播放故事动画视频明山宾卖牛。【这个故事不但更深层次地体现了诚实的具体行为表现,同时也间接说明,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设问:看完故事,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吧。4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诚实还表现在不对当事人隐瞒事情的真相,哪怕自己个人的利益受到一些损失,也应当实情实报,实话实说。(三)活动三:进一步认识诚实L看一看:课件呈现第18页情境图,小文家没养金鱼,但因虚荣、爱面子,他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家养了金鱼。设问:为什么要说自己家里养了金鱼?设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2.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小文的说谎是因为虚荣心。当同学知道小文说谎后会怎么看待他,可见说谎会带来不好
12、的后果。有时需要克服虚荣心才能做到诚实。3.看一看:课件呈现第18页情境图,一个是主人公因为胆怯而造假,让表哥代替家长签字。第二个是主人公因好胜心而撒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明白诚实应做到不弄虚作假。】设问:请你分析主人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回忆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2.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三)活动三:阅读课文,巩固新知。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让诚实伴随我成长L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0页上的情境图。一名中学生
13、不小心撞坏了一辆轿车的后视镜,在车主不在的情况下,他主动留纸条向车主说明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如果自己做了错事,即使当事人不知情,也应当主动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诚实的行为。】设问:张强为什么要留言?他这样做傻不傻?2.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1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1页上的情境图。第一个是恶意说谎骗人,第二个是善意的谎言。【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恶意说谎与善意慌言之间的本质区别。】设问:辨析这两种谎言有什么不同?2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第一个说谎是欺骗,是一种恶作剧。第二个说谎是善意的,是为了对方考虑。3 .读一读:读关于诚实的名言,并理解含义。4
14、.看一看:课件播放动画视频我很诚实,加深理解感悟。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5 .同学相伴教学目标:L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6 .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教学重点: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教学难点: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同学相伴的快乐1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0页上的情境图,玩“蒙眼画脸谱”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共同游戏中体会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并体会这些快乐离不开
15、同伴的参与。:2 .玩一玩:游戏结束后,思考教材第22页的问题。3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在体会共同游戏带来快乐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这些快乐离不开同伴的参与。4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3页上的情境图,四幅照片分别是学生在校内一同玩耍、集体出游、比赛和学习的情境。【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激活学生回忆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经历。】设问:他们在做什么?是否快乐?如果没有同学的陪伴,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5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三)活动三:故事七彩音符看一看:播放动画视频七彩音符,加深理解。(四)活动四:阅读课文,巩固新知。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
16、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不让一个人落下L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5页“海岛逃生”游戏。旨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思考如何做到互帮互助,同时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重要性。】2 .知一知:把游戏规则理解清楚,然后再开始游戏。3 .玩一玩: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本板块的教学目标。L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6页情境图。呈现了三个校园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同伴被冷落、排斥、忽视的情境。【第一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判断事情的对错,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第二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当事人的角度体会当事人的感受,解决学生
17、的情感问题。第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做法,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设问:这三幅图分别呈现了怎样的情境?2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从知、情、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和实践。3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7页“美文欣赏”中呈现的故事“温情的大雁”。【旨在通过大雁的群体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让一个人落下。】设问:请思考教材第27页两个问题?4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5 .看一看:课件出示动画视频一个都不能少,加深感悟理解。(三)活动三:阅读课文,巩固新知。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6 .我的家在这里教学目标:1
18、 .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2 .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分辨什么是健康的游戏,学会选择玩健康的游戏。教学难点:理解健康游戏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学准备: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居住地的空间环境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旨在引导学生能借助教材范例简单描述出自己居住地的特点。】1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8页情境图。两张照片呈现了两种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分别是乡村和城市。设问:你的家在哪里?那里都
19、有什么?2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居住地的空间环境有哪些明显特征。3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9页情境图。教材第29页上两张照片呈现在主人公生活的地方,自己最喜欢的场景,以及喜欢的理由。【通过图例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分享自己最喜欢居住地的哪里和喜欢的理由,体会自己在这里成长的足迹和快乐时刻。】设问:你知道居委会、村委会、小区物业在哪里吗?它们都负责什么?除此之外,你还熟悉这里的什么人和事呢?你喜欢自己的小区吗?理由是什么?4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借助教材范例说说自己居住地的人和事,增强学生对居住地职能部门的认识,以及加深对居住地人和事的了解。关注学生对居
20、住小区是否喜欢。5 .看一看:播放动画视频井深情更深。【旨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美文,体会文中在古老水井旁凝聚着的乡情。】带着主持人的提问读“阅读角”,并回答问题。6 .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重在探究浓厚的乡情。(三)活动三:朗读课文,巩固新知。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我能做到什么【旨在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观念加深体会。】1 .看一看:播放情境动画视频我能做到什么,呈现了社区有待改进的地方。根据主持人的提问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
21、些需要改进,以及思考自己能做什么。2 .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3 .看一看:课件呈现教材第33页呈现了三幅图,体现了学生能为社区做的事。4 .想一想:从居住地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哪些可以亲自动手解决?5 .写一写:完成课本第33页“你会怎么办?”老师点拨,让学生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活动三:朗读课文,巩固新知。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6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目标:1 .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2 .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3 .学习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教学重点
22、: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教学难点:学习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邻居家的小伙伴1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34页情境图,分别呈现了几个学生与邻家小伙伴玩耍的不同情境。四张照片中有两张是城市场景,有两张是农村场景。教材第34页下半部分的设计是考虑到有些学生还不认识邻家小伙伴,引导这些学生大胆去认识邻家小伙伴。【旨在帮助学生打开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设问:说一说自己与邻家小伙伴玩耍的经历。可以从学生是如何和邻家小伙伴认识的切入教学,让学生说
23、说自己与邻家小伙伴交往的趣事。2 .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3 .看一看:课件播放动画视频串门的学问可真不少设问:如果小伙伴来你家来玩,作为主人,你该怎么做呢?4 .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邻里间的温暖1 .看一看:课件出示第36页情境图,三张图分别呈现了受到邻居关心和帮助的三个情境。【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范例回忆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体会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设问:请你说说邻居帮助你的故事2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道德 法治 下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