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汇编(共5篇).docx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汇编(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汇编(共5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汇编(共5篇)1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22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二)113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三)284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四)345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五)41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兖州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发展,市政协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对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对农村精神
2、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有新的提升。我市现已涌现出全国文明镇村2个,全国、省级和济宁市级创建文明镇村先进单位分别为1个、18个和32个。(二)农村文明新风倡树活动不断推进。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了文明新风进万家、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孝顺好儿女、月度新事、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和道德模范评选等系列创佳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动、引领新风的良好作用。(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日益完善。实施了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基层图书配送、文明戏曲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重点文化推广项目。全市10个镇(街
3、)全部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全市建成农家书屋300余个,藏书120多万册;镇村均建设了文体活动场所。(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村庄脏乱差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着力整治镇驻地和干道沿线环境,强化日常管理,全面绿化亮化;实施了绿亮清工程,积极推行乡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和环境美化,建设生态乡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一)农民群众缺乏科学文明向上的主流意识,乡风文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价值取向偏失。有的农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政治上缺少信仰,理想信念淡薄,集体观念不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
4、民消费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红白喜事送礼风盛行。此外,农村中信教奉经的人数逐步增加,宗亲家族势力有所蔓延。二是陈规陋习抬头。重男轻女、测字卜卦、赌博酗酒等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调查表明,分别有30.5%、32.3%的村民认为社会风气较突出的问题是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农村中不讲诚信、不孝敬老人、邻里不和睦等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村民个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习较为普遍。(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没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没有发挥应有效应。目前适应村民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常性文体活动还不够丰富。据调查,当前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大多以黑板报、宣传窗和阅报栏等传统设施为主,文化活动室开放率不足30%,
5、且图书和音像资料匮乏;部分村的文体广场设施少而陈旧,使用率低。对于开展的文化活动,55%以上的村民认为可参加的活动少、内容不感兴趣和场地设施不足。但另一方面,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又十分迫切。在被调查对象中,需要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占到一半以上,希望接受道德法律科技知识教育的达到26%。由于缺乏硬件支撑和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发挥不够。(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精神文明创建新课题急需尽快破题,扎实推进。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目前启动实施的15个项目,涉及66个村10787户农户,面临着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的新变化,乡村文明也随之向社区文明的范畴转型。尽管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明
6、显改善,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邻里关系、家庭观念、文明卫生行为养成和文体活动开展等,都需要加以教育和示范。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尽管通过大力度、全覆盖推进,村庄环境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但防止反弹、长期保持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培养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这就需要从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政策激励等各个方面加以约束和培树,用村风民风促进村容村貌的根本性转变。(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兖州形象,需要整体推进。由于村与村之间经济实力、思想观念和工作力度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越是薄弱,硬条件和软环境越不具备,争创文明村、营造文明
7、新风的氛围越不浓厚。另一方面,由于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在文明创建重视程度、组织力度、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偏差,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分析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和文明创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落实政策、推进工作中有棚架和脱节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过于行政化,农民群众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一)要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推进乡风文明的根本任务,营造讲道德、树文明、重学习的新风尚。一要用好巡回宣讲教育这个阵地,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以组建宣讲团巡回到村授课、录制音频资料广播宣讲、编
8、印宣讲提纲向村户发放等形式,结合当前农村实际,着重开展好两大主题教育: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的农村形势政策教育;以看变化、比差距、谋发展为主题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教育。通过宣讲,切实把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农民的利益讲明白,用政策调动人心,用形势鼓舞人心,用利益激励人心。二要用好农村学校这个阵地,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道德文明教育。农村青少年学生既是讲道德、树新风的生力军,更是向家家户户宣讲倡导的有效渠道。要利用德育教育课程,编印通俗易懂的教材,针对当前农民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
9、观教育、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要引导他们讲给家长听,要求家长做,从而促进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用好农民夜校这个阵地,抓好农民培训教育。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农村教育网络,把握农民需求,全面系统地开展各类科学常识、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新理念,真正把学习当作农村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农民的自觉追求。(二)要发挥好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村风民气。一是在丰富文化活动、提高活动场所利用效能上,要发挥好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由于这类人员有较高的社会
10、威望、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且有较强的走出家门、融入集体的内在需求,因而让他们参与到文体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中来,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同时,有了日常维护和专人管理,村级各类文体活动资源就能够很好的加以利用,就会吸引更多的村民自觉主动地摒弃日常陋习,参与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二是在提高文明新风普及率上,要发挥好农村妇女的作用。农户是农村社会的细胞,在目前新的农村社会形势下,农村妇女群体留守在家,承担着农业劳动和养老育幼的家庭主要任务。要了解、把握她们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通过开展文明家庭(院落)评选、文明知识宣讲、文化产品进家等活动,进一步树立农村妇女的乡风民俗新理念、敬老养老新观念,培养健康文明
11、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带动家庭人员互学、互比、互看,从而更全面地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在提高农村文体活动参与率上,要发挥好文化活动宣传队的作用。要坚持文化资源下移,打破体制束缚,尝试机制创新,变政府输血为自身造血,如市豫剧团经费与下乡服务挂钩,鼓励组建演出小分队开展村村展演活动。要坚持文化服务下移,把三下乡等服务活动由点到面、由节日到日常、由集市到村庄,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要注重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挖掘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养一批有乡土特色的农民文体宣传队伍和文化能人,农民演给农民看,用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愉悦农民的精神,丰富农民的生活。(
12、三)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巩固扩大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一是利用典型引路的形式,营造新型农村社区文明新风尚。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新习俗、新风尚,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由村庄转变为社区的村级组织,一方面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开阔视野。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等,到金村、吴村等农村先进社区学习管理经验,体验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风气、新时尚;另一方面,做好城乡社区结对工作,积极联系并邀请城市社区居委会典型代表,到农村社区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和文明条例,宣讲社区文明规范和文明习俗,让农村社区居民更为直观地认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利用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将本村大学
13、生村官、文明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回乡大学生、学校教师等人员吸纳到乡风文明志愿者队伍中来,在各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政策、环保、文明习俗等宣传活动,拓展文明养成教育的覆盖面。三是利用比先进、评落后的形式,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培养村民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时,完善考评标准和内容,建立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环境整治互评互查机制,推进奖化罚劣动态化、经常化,可考虑设立农户卫生流动光荣牌、流动红旗等制度。(四)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一是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量化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每半
14、年一次的科学发展观摩中予以体现。要在对镇村年度工作综合评价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量化比重,特别是将村风民风改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加大所占权重。二是完善农村文明风尚评议机制。鼓励农村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风尚评议活动。建议在各村公开征选村风评议员,组成评议小组、村风纠查队,建立村风评议会。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道德风尚评议活动,对村内的人和事进行一月一评和一事一评,查找存在的不良习俗,评议身边的不文明事例。同时,将评议结果与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创评活动挂钩,推进评比工作的量化操作,促进村民行为的自觉规范。三是完善帮扶机制,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城乡共建的工作合力。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
15、纳入新农村帮扶工作的考核内容,在包村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对村级文明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服务。积极发挥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带动效应,更加广泛地开展城乡结对共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结对工作重点化、项目化,大力帮助农村美化村容村貌、改善文体设施、丰富精神文化食粮,促进城乡文明的同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二)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环保、水务、城管、畜牧等部门和部分镇街、有关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专题召开座谈会,了
16、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全省减排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工(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工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培植形成了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等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
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旅游业提档升级,干杂海货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二)生态保护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加强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态建设,治理塌陷地1.2万亩、水土面积168平方公里,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有力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保护了自然生态。(三)治污减排
18、成效明显。全面关停拆除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水泥产能490万吨。万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XX年下降21.4%、29.2%,12.5%,圆满完成“XX”节能减排任务。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4亿元建设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大坞生物医药基地4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投资1.3亿元,实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处人工湿地建设,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嗨质标准。关停小火电14.9万千瓦,对29家废气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铺设供热管网68公里,关停燃煤锅炉76台;建设了3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严
19、禁超标车辆上路,减轻了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区大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四)城乡环境有效改善。在城区主干道全面推行“水冲路面、机械清扫、人工保洁”三位一体的保洁方式,城区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2座,新建改建水冲公厕IOO余座,完善了环卫设施布局。建设了垃圾处理场,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30余万吨。强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在14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压缩转运车、垃圾收集车,形成了“村收集、市镇转运、无害化、资源化管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五)安全体系逐步完善。投资XX万元建成环境监控中心和监控网络,46家企业和2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1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在泉上桥、群乐桥、
20、王晁桥及白龙湾断面建设了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生物监控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缔土小企业106家,实施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家畜禽养殖场的搬迁整治工作,保障了全市饮水安全。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生态问题日趋复杂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待增强。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在开发与保护上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少数企业和单位仍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1、;社会公众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主动性、自觉性还不够强,随意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生态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工业,三产增加值占比依然偏低,三次产业比例中,二产为54.6%,三产为37.6%,二产高出三产1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资源型产业比重仍比较大,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达70.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任务重,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大。(三)污染防治形势还不容乐观。一是大气环境质量仍需改善。由于我市火电、焦化企业较多,加之城市拆迁面广量大,导致大气污染、扬尘污染仍比较严重。据监测,我市城区全年仍有150天
22、PmlO超标,冬季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河流水质时有超标。5条骨干河流除新薛河水质较好外,另外4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河、郭河属城市纳污河污染较重。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河流断面水质与环境标准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一季度,枣庄通报我市城郭河群乐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零,cod、磷、氟化物均超过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其中COd超标严重。河道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市先后对荆河、小清河城区段以及北沙河、十字河等部分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五条骨干河道全长167.6公里,已累计治理125.1公里,但是达到20年一遇标准的仅为42.9公里,尚有120公里需统一治理提高防洪标准
23、,尤其是流经城区南部的郭河南支、北支尚未启动治理,河道不畅,污水直排,垃圾遍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城河河道内垃圾遍布(xx47)北沙河河道被占用(xx.3.28)量;分布在农村的小型河流、支流、坑塘等本应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多数垃圾成堆,变成了“垃圾河”。荆泉水源地保护面临考验。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我市和山亭区少数污染严重的塑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士小企业死灰复燃现象严重,隐蔽生产,偷排污水,对全市饮水安全构成很荆泉水源地上游山亭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我市荆河河道(xx319)大威胁。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加重。化肥、农药用量偏大,利用率低,导致土壤中氮、磷
24、等化学物质过剩、流失,农药残留于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放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对农村污染造成了不良影响。文本框:污水处理厂污泥堆积文本框:荆河上游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xx328)(四)环保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污水管网配套不健全。城区多处污水管网建设时间久,基础资料亏缺,投入资金不足,管网及检查井经常性堵塞损坏,不能及时修缮;建于1999年的荆河、小清河污水渠,老化破损严重,尚有9公里未完成改造,污水外溢现象突出。城区东部、学院西路等区域尚未建设污水管网,导致党校宾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等处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荆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明 建设 调研 报告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