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docx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设计: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广州市花都区第一中学江丽慧三、【复习目标】:明白考试内容一、【考情分析】:明白高考方向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广东高考,322015北京高考,262015天津高考,14(1)2015福建高考,292015浙江高考,40(1)2014安徽高考,72016全国卷1192016全国卷1119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的理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主观题侧重于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常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二、【课程标准】明白考试要求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
2、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1 .能准确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 .能准确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运用这个知识分析具体问题(重点)3 .能准确区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重、难点)4 .能准确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全民掀起一阵阵传统文化热潮”“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等相关时政热点。5 .提升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实践,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理性精神。6 .训练高考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四)、
3、【教学过程】:I、【考点梳理】结合教材与辅导书进行,教师点拨。d什么呈化统文化IT传统文化的点I文化的集性与文爱屣pH方统文:彳七的继,代卜文化旦打继承性T彳彳统文:彳匕绯yj衣现IT IH 硼继承传统文花H文彳匕继,我 与文彳匕宏J观卜q-二右 X系.除卒i正统文化仔继承4,发J屋卜一I影UI句文彳匕发J版 便J而:% IN 索q敦育在文彳匕彳。欣中伯作JlJI不上公;胡J应一)I科学拉术II.如运动In、【重点、难点突破】1 .能准确全面认谡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重点)巩固深化1:(2015北京高考)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
4、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教师点拨: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掌握与区分“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双重作用”这一重点内容。2、能准&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运用这个知识分析具体问题(重点)巩固深化2:2015浙江卷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
5、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
6、等方面的作用。(2)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点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图所示:精华与糟粕继承传统文化前提要求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设计意图:通过对相应习题的练习与思考,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准确区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个重点内容。3.能准确区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重、难点)教师点拨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
7、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巩固深化3:(2015山东文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一一中华经典古藉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巩固深化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
8、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富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1)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2)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继承 发展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