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docx
《浅谈“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双减”就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这句话里,有效、过重是关键词,因为负担过重,所以要减负,而且是有效减负。至于上文的两处“进一步”,说明原有减负力度不够、也不够明确。那么,“双减”为心理健康教育造就了什么样的新情势?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哪些新期盼?应该有哪些新构想和新作为?成功、成才、成人是学生成长程式化的三大要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整个中小学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有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价值追寻,是学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小学、初中、高中所完成的任务并不均等,363学制的时间跨度所蕴含的发展生态也有差异,但成功感的成长意义却是相通
2、的。个体发展离不开持续学习,这个过程中主要因能力因素生成的成功一成才一成人的内在导向就能形成一种趋势,自知、自信、自制、自谦和自强等人格特质的作用也得以显现。学习的成功诱发成才的欲望,成才又可以成为成人的新台阶,这就形成一个良性趋势。当然这个也仅仅是一个成长的理想模型,毕竟,能够顺应并把握这个趋势的人需要有良好的自知、自信、自制、自谦和自强等诸多品质(如图1)。从实在意义上讲,成功感与挫败感或可构成一个人格维度,心理弹性在这个维度上有着伸张或萎缩的价值。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这既包括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包括震续成功的韧性,挫折与成功都以相应的期望值为公约数,因而就只有
3、相对的意义。当前的“双减”背景下,就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而言,由于存在学习力、自制力、情绪调适力、时间统筹力等认知智力和情绪智力的差异,对于不同学生产生的有效性负担存在更为复杂的类型差异和层次差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探索更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的模式,以便寻找更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性的可行策略。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构想“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师生以及学生家长等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这个新课题的内容包括:保持何种学科结构的压力是合适的?维持何种动态水平的压力是必要的?何种压力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成长力?面对新情势,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目标正确、理路对头、方法科学三个相关联的基
4、本要点,三者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整体。这也就是我们的新构想。第一,目标正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消极心理健康观很长时期占据优势地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受之影响,把治疗心理疾病当作工作重点。实际上,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只占极少数或少数,更多的学生只需心理疏导或辅导即可恢复正常。“积极心理学”兴起以来,心理健康标准有了新的积极视野,包括适应良好、无心理困扰和有较强的复原力1。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复原力,较强的复原力包括自信、自制、问题解决、有力的社会支持和积极认知等美好状态。复原力强调未来维度,有美好愿景的呼唤和追求美好的内驱力,属于预测性指标。这样的标准强调心理的积极发展,是心理系统历时
5、性发展的统一标准。而且,如果剔除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蕴含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成功感的获得及其不断生长是自我实现人格特质所要求的。挫败感持续发生的个体很难走向自我实现,适应不良、理困扰和脆弱的复原力已经使得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越来越弱,自我实现的人格特质也就离他们越来越远。第二,理路对头。正确的目标确定以后,实现目标的路径是非常重要的,而预防和治疗就是实现健康的有关联而有所不同的两条路径。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正是根据这一目的要求,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状况出发,著名心理学家林
6、崇德先生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教育模式,而不能是医学模式”3。“社区心理学”作为具体支撑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它的研究视角、实践模式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社区心理学”采取主动性方式,通过多种预防干预技术,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参与进来,从而避免个体和家庭陷入心理困扰的泥潭。预防/促进项目减少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4,这个理念与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有着极大的重合性,也是对心理健康规律认知转化的时代拐点一一在扬弃消极心理治疗的人性观、人格观、方法学等之后产生的积极心理预防观念、方法论的更新。所以,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积极体现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要求的理路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选择。第三,方
7、法科学。根据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方法是预防干预,治疗干预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方法。其中,预防干预中的初级预防好比疫苗接种,疫苗的预防作用能保护个体不被某种疾病感染。考恩(E.Cowen,1996)提出了三条初级预防方案的标准5:针对大众或团体;在民众还未出现适应不良症状时实施;最初的干预焦点是强化个人适应力。经过初级预防到次级预防再到治疗的三级预防,三个层次的预防干预随着心理问题严重性的提高而趋于治疗干预。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和分层次渐次干预就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论。就具体方法而言,提升适应力、学习力(包括完成作业的学习力)、
8、应试力(学习力的综合形式)、情绪泛化与调节力、自控力、人际关系与交往能力(包括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的人际交往力)以及相关联的家庭亲和力等等,都是积极干预的发展性良方。而以矫治各种心理障碍、疏导各种心理问题、平衡心理结构为任务的方法,都属于消极干预的矫正性方法。由于在人性预设、人格理念、心理问题成因等基本问题方面存在认知差异,就形成了众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流派。由于现实人的复杂性,各学派的方法技术都存在适用的领域,没有哪一种方法技术是通用的、全能的。我们必须对各种方法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组合,才可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二、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作为家校协同教育实际上不是一个新命题和新课题,早在19
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的意见,但是家校协同教育这一现实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这种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甚至是比较突出的。根本原因何在?语义上是对“协同教育”的理解有偏差,学理上是对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的差异缺乏科学认知。“家校协同教育”是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是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家庭教育发挥支持作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起来共同进行的育人活动。“协调”说明家庭和学校在育人问题上暗含的分歧甚至矛盾,同时表明它们关于育人已经有了不同的认知、期待和行为。协同教育的真义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双减 背景 心理健康 教育 构想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