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docx
《绍兴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绍兴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二。一六年三月第一章发展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基本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工作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面临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工作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调整产业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优化能源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加强能源节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控制工业领域排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控制城乡建设领域排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控制交通领域排放错误
2、!未定义书签。第八节控制农业、商业和废弃物处理领域排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节开展低碳试点示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节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低碳产业培育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节能减碳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清洁能源发展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森林碳汇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防灾减灾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农业适应能力提升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强化政策扶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强化人才培养错误!未定义书签。
3、第四节强化国际合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强化宣传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我市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实现生态强市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根据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
4、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是绍兴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划适用范围为绍兴全市域,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2020年。第一章发展背景第一节基本状况(一)自然条件状况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总面积8279平方公里,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形成群山环绕、盆地内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绍兴市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无霜期长。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
5、现,具有较明显的平原山区立体气候特征。绍兴市土地资源以耕地为主,占国土面积的22.99%o能源以煤炭消费为主,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相对不足。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阳江和浙东运河,共有湖泊30多个,水资源总量约为67.04亿立方米左右。森林覆盖率为54%,活立木总蓄积量1620万立方米。(二)经济社会状况2015年,绍兴地区生产总值为4466.65亿元,同比增长7.l%o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53.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14.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L8%、6.0%和9.2%,GDP总量居全省第4位。人均GDP(按户籍人口
6、计算)100800元,年均增长8.7%o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51:45o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3亿元,是2010年的1.9倍。五年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95万吨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2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市有上市公司60家,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全国同类城市第4位;新增上市企业1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由26家增加到42家。全市户籍人口444.06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2.5%。(三)能源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能源消费都处于快速增长
7、阶段。绍兴市2014年度全社会能耗约为2377万吨标准煤,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综合用能为1091.3286万吨标煤(数据来源:绍兴市2014统计年鉴),约占全社会用能的45.9%。根据绍兴市2014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成果,绍兴市2014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不含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电力调入调出)为3686.443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净排放量(含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不含电力调入调出、热力)为3567.418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核算排放量(不含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含电力调入调出)为5872.573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净核算排放量(含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电力调入调出)为5753.548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8、。绍兴市2014年度温室气体直接排放(不含电力调入调出)主要由能源活动领域、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废弃物处理领域和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领域这五大领域构成,在不含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领域排放(由于排放数值为负数)的情况下,其中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达到了84.72%,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占6.75%,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占4.10%.废弃物处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占4.42%o(四)气候变化及影响气候变化现状与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市的气候变化同全国、全省的总趋势基本一致,主要表现在平均气温不断升高、降水明显减少以及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增多。一是平均气温不断升高。从气温逐年演变看,上世
9、纪70年代以来,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70、80年代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6.5,90年代达到17.(TC,最近几年的增温尤为迅速,全市年平均气温达到17.5,2008年创下最高的18.4历史记录。二是年均降水明显减少。常年降水量平均为1438.9毫米,年降水量的最小值为880mm,出现在1967年,最大值为1736mm,出现在1973年,最多年降水与最少年相差近一倍,年际变化很大。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00以后减少幅度最大,2011-2015年平均降水量比1970-2011年减少15%左右。三是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绍兴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高温干旱、低温连
10、阴雨、灰霾大雾、强雷暴、冰雹、雨雪冰冻冷害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气候变暖使全市农业种植制度发生变化,复种指数提高,增加了春季冻害、夏季高温热害和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农作物产量波动增大;植被带北移,物种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影响原有生态系统功能,加剧了林业虫害和森林火灾危险;湿地加速萎缩、功能退化,湖水富营养化加剧,影响湿地生态安全;河流径流量下降,干旱、洪涝等极端水文事件频发,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水生态形势严峻;气候变化引起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重大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暴雨(雪)、大风大
11、雾等极端天气导致交通事故、城市内涝等公共安全事件增多。第二节工作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与部署,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碳,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所增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近年来,我市根据地方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印染、化工、化纤、造纸及纸制品等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制定淘汰落后产能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上新汰劣”用能动态平衡机制。五年累计淘汰4097家企业的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30.5虬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
12、值比重年均提高L3个百分点。“四换三名”、“两化”融合扎实推进,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6.6%、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4%提高到32.5%。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53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50亿元。发展清洁能源,能源结构得到优化。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大力实施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天然气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废气发电等一系列绿色发电项目,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绍兴滨海首个天然气电厂投产,天然气发电装机达到90.4万千瓦。绍兴首个太阳能屋顶发电示范工程并网发电,全市太阳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兆瓦以上,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之一。此外,绍兴正在平
13、水大坞忝垃圾填埋场建造首个“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发电厂”,污泥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废气发电等一批绿色新能源正走进绍兴市民的生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量比重逐年提高。强化节能减碳,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深入实施节能技改,工业节能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实施热电联产改造、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绿色照明五大工程,每年安排100项左右节能重点项目。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二五”期间完成了省下达的节能下降19.5
14、%目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水平有所提升。我市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批的地级市,并通过了国家验收。“十二五”期间绍兴市被省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授予“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市”称号,诸暨市、上虞市被授予“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市、区)”称号。绍兴县滨海工业区获批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诸暨市和袍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绍兴市被列入国家第五批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等被授予首批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省下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累计下降40%,完成省
15、下达指标要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医疗废物处置率均保持在100%o提高森林碳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加强。贯彻落实“森林绍兴”建设的战略部署,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森林碳汇的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全市累计造林更新50万亩,退耕还林10亩,实现了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全市森林面积扩大到650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到16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森林资源共吸收固定二氧化碳500万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左右,人均公共绿地16平方米。加强国际合作和低碳技术产业化,绿色低碳项目加快建设。加强低碳经济研究,
16、建立低碳项目库,绍兴市中环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垃圾和污泥处理综合利用CDM项目、浙江绍兴陶堰玻璃有限公司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CDM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先后获得批准,其中绍兴垃圾和污泥处理综合利用CDM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被联合国气候变化理事会批准的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意义重大,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合计年平均减排二氧化碳约18万吨。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成立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基本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地方行业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制订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实施意见和绍兴市循环经济发展“十
17、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并出台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项目的财政扶持政策,完成了2010-2014年全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并指导各区(县、市)开展全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初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人才队伍和专家库。第三节面临形势未来五年既是我市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一)面临的挑战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将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速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以上,年均增速6.5%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
18、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市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以高投入、高能耗为重要特征,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今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达到较高水平,加快工业发展与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压力。能源结构优化难度增加。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主要地位。近年来,虽然石油、天然气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显著上升,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速,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存型的能源消费需求强劲,未来电力等耗煤行业相应还有一个较快发展的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势必逐年增长。由于调整能源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能源资源禀赋和资源结构的制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面临技术和资金
19、上的障碍,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使我市在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方面面临着巨大困难。低碳技术创新要求更高。我市工业生产技术和其它能源终端使用技术不够先进,重点行业落后的生产工艺仍占一定比重,能源利用技术相对落后。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在产业转型和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先进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技术,这些设施的高排放特征就会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存在。应对气候变化对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面临困难。农业是气候变化、气象变化的敏感领域。我市气候条件
20、相对较差,旱、涝、冰雹、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非常有限。面对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加的趋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研究开发农作物新品种,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流行,降低生产成本,控制家畜疾病发生,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是确保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的长期任务。此外,我市可供植树造林的土地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供湿地恢复的地方大多面临水资源不断下降的困难,这给植树造林和湿地生态恢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二)主要机遇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
21、5%目标,把应对气候变化指标纳入“十三五”规划。国家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以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政策,形成的倒逼机制可以加速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实现全面转型和加速崛起。有利于抢抓发展机遇,增强我市国内外竞争力。国家正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我市抢抓国家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机遇,一方面可以加速我市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国内低碳技术竞争力,抢占新一轮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和
22、话语权。有利于推进我市“生态强市”建设。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绍兴战略目标,要求更加突出生态文明,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对于加快建设“生态强市”具有重要意义和强大推动作用。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绍兴总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增强森林碳汇、发展循环经济为
23、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推动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第二节基本原则在规划实施中,突出“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制度引导、市场培育、整体推进“,更加注重五个方面的转变:坚持创新驱动,在依靠结构调整促降的同时,更加注重依靠技术进步。把推进节能减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好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以节能低碳发展创新服务平台为依托,针对节能低碳发展的技术需求,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推广应用一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的节能低碳技术与产品,使绍兴成为
24、节能低碳技术“创新源二坚持标准引领,在挖掘存量节能潜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量准入约束。抓好节能低碳相关标准的制订、修订与实施,切实推进国际国内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完善形成适应绍兴地方特点的节能标准体系,力争使节能低碳标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使绍兴成为先进标准创制“引领者”。坚持制度引导,在夯实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合力推进。加强能源和碳排放的统计计量、能源在线监测、能源审计评估、能源管理师制度、目标责任与评价考核等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增强部门联动协作,加快研究制定完善有利于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准入、价格调控、财政支持等各项政策,使绍兴成为节能低碳发展配套政策改革“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绍兴市 十三 应对 气候变化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