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1.ppt(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农业经济学,讲课内容:,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要素土地与水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讲课内容:,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课程考核:,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农业经济学,李秉龙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聚焦:中国农村改革热点和重大问题研究,傅晨,山西经济出版社刊物: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农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
2、,教材与参考资料:,统计资料:中国农业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经典著作:,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日速水佑茨朗,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日速水佑茨朗,神明善久:农业经济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美约翰.梅勒:农业经济发展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关于绪论,绪论是课程的纲。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参观一个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走街串巷;了解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各起一半作用。绪论课的目的: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
3、难点,第1章 绪论,1.1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1.2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多功能行1.3 西方农业经济学说的产生与发展1.4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1 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农业的概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第一产业。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一般说,农业包括植物栽培(种植业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业)。有的国家把“农业前部门”和“农业后部门”也划归农业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农业就成
4、了一个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组成的产业系统。,1.1 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农业的根本特性农业的再生产过程包括两类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农业的根本特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1.2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多功能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
5、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也是人类和社会生产提供最必须产品良好生态环境的生产部门,在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为工业发展提高原始资本积累?是否具备合理性?社会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的需要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农业保护的含义农业政策转向的条件标准,1.2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多功能性,区分“农业保护”一词两种含义,一种是把日常语言中通常具有褒义的“保护”一词,运用到农业部门形成的一些概念。保护农民抵制乱收费的权益通过消除在流通领域挤压农业剩余做法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以至保护耕地资源、
6、保护农业环境和农业水利设施等等。这类意义上的保护要求自然是正当合理的。,区分“农业保护”一词两种含义,另一类是经济学分析和国际经贸关系领域的保护政策。它是针对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而言,根本特征在于通过政府国内价格干预和边境控制手段,替代和扭曲市场机制作用,以实现某种产量/收入的政策目标。由于在一个重要部门超越市场机制,会在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贸易关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农业保护政策需要从经济分析加以考察和评价。,美国学者西蒙库兹涅茨以及日本学者速水佑次郎和南亮进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国家对农业采取保护政策时,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份额及农业就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的份额都已下降。,澳大利亚学者K
7、ym Anderson 等的研究表明,农业比较优势程度与农业保护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农业比较优势越大,其农业的保护水平就越低;反之,农业的比较优势越小,农业保护水平就越高。,农业保护政策代价很大:,财政负担加重1982-84年,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的发达国家农业收入中政府补贴所占比重:日本占72%,欧共体33%,美国22%。1990年,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需要每个非农业家庭支出1400美元。农业保护政策支出具有追加性特点:为了找平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与收入平价不断扩大的差距,需要不断扩大保护程度。,农业保护政策代价很大:,扭曲市场机制造成资源浪费。结果使英国、西德这些不具备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
8、国家也大量增加了粮食生产,法国这样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国家农业反倒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更广阔范围内,欧共体粮食生产发展了,意味着更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粮食生产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发生机会成本或效率损失。,农业保护政策代价很大:,高价格对消费者的福利损失。90年代初期,日本大米价格高达国际市场七倍,小麦国内价是进口价5.65倍,大麦为6.49倍,玉米为4.60倍,大豆为5.95倍,牛肉为2.86倍,蜂蜜为4.20倍等。由于农业保护,消费者要支付比国际价格高好几倍代价得到食物供给。,农业保护政策代价很大:,进口限制和补贴出口使贸易磨擦愈演愈烈等等这一矛盾到八十年代中期“乌拉圭回合”
9、开始前后已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农业保护政策代价很大:,对农民的不利影响。欧共体和澳大利亚农民的行为方式不同,受政策环境塑造培养而成。农业保护政策使农民得到短期利益同时,也使他们市场经营素质下降,带来长期不利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保护的一个成本就是被保护。,农业保护政策代价很大:,小结:这些问题存在与发展,“乌拉圭回合”开始把农业保护政策置于多边贸易协议规范之下,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农业保护政策由盛转衰转折。,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1.2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多功能性,产品贡献:是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包括食品和轻工业原
10、料。可以用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静态总贡 献、静态相对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来衡量。,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市场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为市场提供各种农产品。,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贡献,即通过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直接创汇;二是间接贡献,即扩大农产品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减少外汇支出。,1.2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环境功能:是
11、指农业不仅能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还能为社会不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如: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等。,社会功能:是指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还为他们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粮食安全功能: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粮食这一特殊商品的供给外,还具有非商品功能,即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水平,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担忧,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感,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实现,对于面临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农业生产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确
12、保家庭粮食安全的特殊功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粮食安全由以下4个要素构成: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 粮食的可获得性 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经济功能: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供产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文化功能: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成为新一轮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
13、受到各方的特别关注,但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农业的多功能性也成为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讨论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已经不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收入和就业),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所占的比重为什么逐渐下降?,辨证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体地位”和“基础地位”角色的分离,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特点和进步。基础地位基于农业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并且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现代经济发展与基础部门的分散化和多元化。不能将“农业国民经济基础论”绝对化。,第一次产业变动原因分析,首
14、先,农产品的收入弹性低,是导致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中下降的重要因。其次,农业处于报酬递减状态,是导致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相对减少的原因。再次,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第一次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的原因。,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比例上升和劳动力比例不变的原因分析,1 消费结构变化使工业品的需求增加,使工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投资增长扩充着生产资料的工业品市场。2 市场扩大反过来给工业的增长和工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创造条件。,第三产业劳动力比例上升和国民收入比例大体不变的原因分析,1 第三产业的资本技术的进入壁垒低,为劳动力大量进入该产业提供了可能。2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
15、性高,市场不断扩大,为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3 由于第三产业的基本技术的进入壁垒低,服务性产品差别小,该产业竞争激烈,不易形成垄断。市场扩大使国民收入上升的有利因素,但附加价值小不利因素抵消,国民收入比例不变或微升。,讨论2:,我国宜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吗?,我国不宜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第一,如前文分析强调的,农业保护政虽然策能够增加农产品产量,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但其经济代价巨大,远远超过其成效。农业保护政策不可取,根本理由在于它缺乏效率,我国不宜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第二,我国现实的内外环境特点,决定了实施农业保护政策必然面临额外困难。首先,外国这一政策是多数人保护少数人困难较小,
16、比较容易实现。我国现今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较大部分,少数人保护多数人更难实现。其次,“乌拉圭回合”将农业纳入多边贸易规则的范围,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实施农业保护政策成本更高。,我国不宜实行农业保护政策,最后,农民收入问题极为重要,第三,我国农业从外贸角度看,我国可以发展以食物交换食物的贸易结构,并非必然需要保护。第四,农业保护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但是我国由于行政透明度和廉洁度限制,难免因为政策实行过程“跑冒滴漏”甚至“粮老鼠”之类行为,使得农民难以得到较多实惠。,但是对这一问题要有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看法。第一,要保证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权利:反对流通领域积压性干预如
17、价格和市场限制等;保证进城择业选择自由并取消歧视性政策;保证农民得到基本劳动者待遇如工作环境、工伤、按时得到工资等等。,我国不宜实行农业保护政策,我国不宜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第二,在收入再分配上进行适当倾斜,如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对农村公共卫生的资助,对农民培训的帮助,农业科技以及基础设施投入等等。政府在这些领域可以而且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第三,由市场机制作用,农民一般收入水平低于城市水平,对于发展中经济来说是一个难以避免现象,也是具有经济合理性的现象。政府不应当通过价格等保护主义政策来改变这一点。,1.3 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起源:古希腊和罗马,古希腊、罗马的农业经济思想并没有形成完整
18、的体系,但从流传下来的著述中可以了解到古希腊、罗马对农业地位、作用的认识,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析,对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的丰富思想。这些思想正是农业经济思想、理论发展的源头。如:古希腊色诺芬的经济论、古罗马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和玛鲁麦拉的论农业等。西欧中世纪,庄园经济曾兴盛几个世纪之久,农业在社会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和发展。,萌芽:近代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1.3 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在近代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大多与农业有密切关系。如,工资、利润、地租、产品价格、生产劳动等。,相对独立的农业经济理论逐渐萌芽:1770年,英国经济学
19、家阿瑟扬(Arther Yang)出版了农业经济学,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农业生产要素配合比例、生产费用和经营收益的关系。1769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贝克曼(Johann Beckmann)出版了德国农业原理,论述了农场利用、农地评价、农场主教育和农场簿记等。1809-1821年,德国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学家泰尔(Arbrecht Daniel Thaer)出版了合理的农业原理(四卷),确定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泰尔的学生屠能发展了他的思想,出版了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农业经济学上两个基本理论:农业集约度理论和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1.3 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从一般经济
20、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1.3 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初以后,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从而也为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在美国,H.C.泰勒的农业经济学概论和I.博伊尔的农业经济学是早期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经济的主要著作。在欧洲,德国的艾瑞保和布林克曼发展了屠能的理论,使德国农业经营理论带上了明显的现代色彩。现代农业经济思想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发展经济学中。,1.4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国家,人们对于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存在很大的区别。美
21、国的约翰W 戈德温认为:农业经济学是关于各种有限资源在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消费等用途方面进行分配的社会科学。美国的盖尔克拉默则认为,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在一段时期内选择利用技术知识和稀缺资源如土地、劳力、资金和管理生产食物、纤维以供社会各成员消费。朱道华认为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间的运动规律。,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农业经济学的分化或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由此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农业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作。农业经济学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学。,1.4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宏观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