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经济学核心教程).ppt
《劳动经济学(经济学核心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经济学核心教程).ppt(4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劳动经济学,LABOUR ECONOMICS,目 录,第1章 导论 1.1 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目 录,第2章 劳动力供给 2.1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目 录,第3章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3.1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3.2 劳动参与和最低劳动力供给价格,目 录,第4章 劳动力需求4.1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4.2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4.3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目 录,4.4 劳动力需求的调整4.5 劳动力需求弹性4.6 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目 录,第5章 劳动力供
2、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5.1 均衡的基本含义5.2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5.3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目 录,5.4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5.5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5.6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目 录,第6章 人力资本 6.1 人力资本投资6.2 个人教育投资决策6.3 企业培训投资决策,目 录,6.4 企业雇佣成本与劳动力需求模型的修正6.5 人力资本市场均衡,目 录,第7章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7.1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的决定7.2 工资形式7.3 工资差别7.4 产业与地区工资差别,目 录,第8章 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8.1 垄断
3、市场条件下工资和就业的决定8.2 工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目 录,第9章 就业与宏观经济变动9.1 就业总量的决定9.2 失业及其类型9.3 失业的度量及影响,目 录,第10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10.1 通货膨胀及其类型10.2 菲利普斯曲线10.3 菲利普斯曲线面临的挑战,目 录,第11章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11.1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11.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11.3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节,目 录,第12章 劳动关系12.1 劳动关系及其调整12.2 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第1章,导 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4、,1.1 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1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其二,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能动性作用,导致任何经济行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有成本。社会和个人追求某一目标,就意味着对另一目标
5、的放弃。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力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1.1.2 效用最大化与选择,社会和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受到资源稀缺性的约束,追求效用最大化,人们就要对如何利用资源进行选择。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1.1.3 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的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
6、的基本功能。,1.1.1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图11 收入循环流程,商品和劳务供给,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货币支出,劳动力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其二,劳动力的形成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的区别:,首先,劳动者及其家庭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有重大影响。其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以及就业和工资决定的机制,受到一定的制度结构的制约。,1.2
7、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1.2.1 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1.2.2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
8、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1.3,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3.1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1)重商主义:经济学早期阶段的劳动经济思想 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确立与劳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形成(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2)分配论与市场法则论。,(3)工资基金学说。3)历史方法与制度分析对劳动力市场经济学形成的贡献(1)历史学派与历史方法。(2)制度学派与制度分析。,1.3.2 劳动经济学的发展,1)新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与边际分析 2)宏观经济学与总量分析,1.3.3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对劳动经
9、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重大贡献 1.3.4 劳动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本章基本概念,稀缺性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复习思考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劳动力具有哪些特征?3.为什么说规范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4.举例说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劳动经济问题研究的指导意义。,第2章,劳动力供给,2.1,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2.1.1 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图21 人口与劳动力,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社
10、会劳动者,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失业人员,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求工作的人员。,图22 人口与劳动力、就业、失业,新进入、重新进入,中途退出、退休,辞职解聘,重新雇佣重新召回,1)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所占的比率。,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第一,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第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完善程度
11、。第三,性别对劳动力参与率有重要影响。第四,宏观经济状况。第五,人口的年龄构成。,2.1.2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称之为劳动力供给价格。,以S代表劳动力供给,以xi代表影响因素,则劳动供给函数为:Sf(x1,x2,xn)(i1,2,n),如果我们只考虑劳动力供给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惟一因素,以W代表市场工资率,则可以把劳动力供给函数表示为:S=f(W),表21 劳动力供给表,图2
12、3 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则:Es,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供给无弹性,即Es0。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单位供给弹性,即Es1。供给富有弹性,即Es1。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图24 劳动力供给曲线,2.1.3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图25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
13、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条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图26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b,S2,a,c,S0,S1,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2.2,2.2.1 效用与无差异曲线,1)效用 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这种满足的程度高即为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如果从消费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2)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
14、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如图27所示。,图27 无差异曲线,(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水平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不同。(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劳动收入替代闲暇的不同比率。,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是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用(效用序列数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减少)一
15、些闲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多少劳动收入的比,如图28所示。,图28 边际替代率,如果设:H为闲暇,Y为收入,U为效用水平,则有:U=f(H,Y)上式即为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所示的闲暇收入偏好实际上是效用函数的几何表示。,2.2.2 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闲暇和收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不能达到的。,图29 预算约束线,2.2.3 主体均衡:在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用
16、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即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W=MRS,图211 主体均衡,2.2.4 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1)纯收入效应,图212 纯收入效应,图213 存在非劳动收入条件下的工作决策,U1,结论:当市场工资水平(即收入限制线的斜率)低于条件工资水平时,由于放弃单位闲暇时间的效用损失大于从事工作获取货币收入的效用所得,或者说工作的边际效用低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因此,放弃工作而选择闲暇是人们最理性的选择。这说明,市场工资水平高于条件工资水平,是诱导和促使人们从事工作的前提条件。,2)替代效应,图214 替代
17、效应,3)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图215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本章基本概念,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弹性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复习思考题,1.请结合实际理解劳动力、劳动力供给的含义。2.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必定增加吗?为什么?3.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如何对劳动参与产生影响?,第3章,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3.1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是指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曲线。2)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的特点 3)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的特点,其一:我国男性、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都呈倒“U”形,青年与老年劳
18、动力参与率较低,2555岁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持续保持高水平,一般均在90%以上;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总体水平比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所呈形状比较复杂。多数国家和地区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M”形,也有一些国家则呈倒“U”形。,其二,2049岁的男性90%以上参与社会劳动;其中2544岁男性劳动力参与率高达95%以上;2040岁的女性88%以上参与社会劳动。其三,1519岁年龄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等等。,图31 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图31 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图32 城市、乡村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图32 城市、乡村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表
19、33(1)1519岁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表33(2)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表33(3)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3.1.2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劳动参与下降。其次,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再次,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保障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养老保险计划的完善和推广。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3.1.3 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
20、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的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劳动参与和最低劳动力供给价格,3.2,3.2.1 就业与非就业选择,劳动力
21、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成员是否参与劳动,以能否取得最大效用为决策原则。,图33 就业非就业选择,图34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密度分布,3.2.2 不同条件下劳动参与的变动,1)收入效应,图35 收入效应,2)家务劳动的影响,图36 家务劳动对就业选择的影响,3)劳动时间长度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图37 劳动时间长度与劳动参与,4)教育、培训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图38 教育、培训与劳动参与,本章基本概念,最低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复习思考题,1.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具有哪些特征?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2.试用恰当的模型说明何谓最低劳动力供给价格?3.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对劳动力供给有何影响?,第4
22、章,劳动力需求,4.1,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4.1.1 劳动力需求的含义及性质,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2)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反向联系 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我们在劳动经济学中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4.1.2 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弹性,1)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图41 劳动力需求曲线,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
23、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Ed,根据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即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趋向于无穷大。(3)单位需求弹性,即Ed 1。(4)需求富有弹性,即Ed 1。(5)需求缺乏弹性,即Ed 1。,图42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4.1.3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动,以D表示劳动力需求,以Xi表示影响因素,则劳动力需求函数为:D=f(X1,X2,Xn),图43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a,b,c,D,图44 劳动力需求的变动,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4.2,4.2.1 基本假设条件,1)市场条件假设 完全竞争
24、市场的假设条件是:其一,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有为数众多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上任何一个主体的供给量与需求量所占市场的比例很小,从而任何一种交易无法影响市场的价格。,其二,商品和服务生产中仅使用两种同质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和资本。其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企业和劳动者均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其四,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2)关于生产的若干假设 为了在比较纯粹的条件下研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原理,我们假设技术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生产时期分为三类:其一,市场时期。其二,短期。其三,长期。,4.2.2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惟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
25、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则有:APQLMPQL,图45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4.2.3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则有:MRP=VMP=MPP,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4.3,4.3.1 企业生产方法的选择,1)等产量线 设产量为Q,劳动投入为L,资本为K,那么,产量的变动依劳动力和资本的变动而变动,故有: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 经济学 核心 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2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