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光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ppt
《李晓光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晓光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ppt(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节 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第四节 管理理论丛林第五节 战略管理第六节 全面质量管理第七节 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第一节 管理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管理学的萌芽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2.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古典管理论阶段时间:20世纪初泰罗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其特点是:标准化、制度化,A 泰罗(美)科学管理理论 B 法约尔(法)管理过程理论(一般管理理论)C 马克斯韦伯(德)组织理论(理想行政组织
2、体系),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其特点是:重视人的因素(美)梅奥 霍桑试验,管理理论丛林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这一阶段管理理论学派林立。其特征: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管理过程理论 三、组织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 1.代表人物: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著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工作定额原理。即选择合适而熟练的工人,在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3、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标准化原理。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按高工资率付酬,达不到定额则按低工资率付酬,以此鼓励工人完成或超过定额;,工人和雇主双方的“心理革命”。劳资双方都应看到提高生产率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双方应变相互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共同为提高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变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当局,现场工人则从事执行职能;,职能工长制。将管理工作细分,每一工长只承担一种职能;泰罗的职能工长制为以后职能部门
4、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33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32-34,二、管理过程理论1.代表人物:法约尔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2.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对管理学研究影响深远。,3.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活动,即技术、商业、财务、核算、安全与管理活动,管理是其中之一。下级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上级人员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企业对管理知识的需要是普遍的,应尽快建立管理理论,并在学校中进行管理
5、教育;管理这一职能活动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要素组成,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包括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等。37-40,三、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组织理论)1.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中提出的。,3.三种权力类型 任何组织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韦伯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即:理性-合法权力传统权力超凡权力40,4.韦伯认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应建立在理性-合法权力基础之上,并具有如下特点: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
6、统;根据职务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任用人员;,职业化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必须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感情因素影响。,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以下特征:结构化 正式化 非人格化特征 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为新兴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理性化的组织管理体系。40-41,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1.梅奥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诞生了“人际关系学说”。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
7、工厂进行的,包括四个阶段,因此称为“霍桑试验”。霍桑试验是在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主持下进行的。43,3.霍桑试验的结论 梅奥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中对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主要结论包括:,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即员工对于新环境的好奇与兴趣,往往能够导致较好成绩。,第四节 管理理论丛林,时间:二战后(19501960)特征:全面、系统、精确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当时管理理论流派纷 呈的现象称为“管理理论丛林”。49,一、管理过程学派 1.法约尔是这一学派的创始者2.主张按管理职能建立管理学概念框架,3.具体观点
8、包括: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具有特定的个职能,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管理应因地制宜,具有灵活性。49,二、社会合作学派社会学是该学派的理论基础2.这个学派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物质的、生物的、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3.早期代表人物是巴纳德 A、长期担任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一职,代表作是经理的职能 他把组织看作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要求人们之间的合作。,B、提出组织是:两个或更多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晓光 管理学 原理 第二 演进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3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