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材料.doc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材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金石滩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一) 简介某某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区域X围东经1210312210,北纬38403910,总面积216.42平方公里,包括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金石滩园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奇石林立,岩石形态千奇百怪,再现了几亿年前大自然稀有的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也为地质考察深入了解古地理环境、地质地貌形成的年代、地质变化、地壳运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主要旅游观光区,是长达3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这也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图1 海蚀地貌情人湾由于受到海岸带侵蚀作用,沿着海岸线许多处地方岩层清晰可见,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为明显的整合接
2、触见图2。同时,也有一些是假整合接触。图2 岩层产状(二) 构造特征在整体上说,金石滩是大型平卧褶皱的构造形态,其震旦纪的层位尤为独特,金石滩的海相沉积发育代表了我国北方沉积特点。成为多个震旦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构成了贯穿我国南方和北方震旦纪的桥梁纽带。 1断层某某地处日本某某太平洋岛弧地震带的外侧,印度板块与中国北方板块覆冲带附近,由某某以北东方向延伸至俄罗斯境内的郯卢大断裂,在某某与东西向延伸的某某断裂相交的断层活动带处。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某某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断裂、褶皱等构造地质体。图3 断层图中所示为直立岩层,在它的西侧是图4背斜构造,两者岩
3、层中间有明显的连续,可推断此为断层,而且断层后岩层在外力挤压下直立。2褶皱海蚀崖上见到兴民村组形成的倒转背斜与大林子组组成的向斜,倒海翻江是形容岩层因受到挤压而弯曲,形似海浪到岸边变为破浪的形状。“倒海翻江的褶皱构造是辽南中生代时期造山运动形成的。图4 褶皱背斜从图片中可以大体断定此为背斜构造,两翼岩层向下弯曲,新岩层包裹老岩层,由于其它原因,只剩下背斜的一翼。三典型景观金石园区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某某滨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一大特色。海蚀地貌即海水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展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展研磨
4、,以与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与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 而形成的与岸别离的岩柱。海岸侵蚀地貌类型。它是在海蚀洞的根底上开展而来的。由于海浪的继续作用,岬角两侧的海蚀洞可以被蚀穿贯穿,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海蚀拱桥进一步受到海浪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即为海蚀柱。也可以由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见图5,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岩体与海岸的水面以上局部
5、已完全别离,但岩体与海岸的岩层颜色纹理都极为吻合,是典型的海蚀柱。图5 海蚀柱 将军石金石园中还有一块极具科考价值的岩石,它就是记录着远古地震的震积岩。图六 震积石这是一块大约2平方米左右的岩石,从它身上看不出与别的岩石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这些花纹为地质学家研究金石滩地质变化留下了佐证。在大约6.5亿年前,由于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发地震,带来海啸,它形成了波长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陆地,反复屡次,把尚未固结的岩石,震的纹理紊乱,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震积岩遗迹。四地貌成因1岩溶地貌首先,金石园地区的岩石是泥灰岩,岩石里有很多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连 理工大学 工程地质 实习 报告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