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专业.docx
《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专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姓名:张永仙层次:专科专业班级:设计题目: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指导教师:职称:二。一五年十月摘要及关键词1第1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向21.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2Io2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向2第2章机电一体化中电动执行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52。1系统工作原理6第3章机电一体化中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8第4章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9第5章机电一体化中继电器保护的现状与发展115。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115.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125.2.1计算机化125。2.2网络化135。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145o2.4智能化15结束语15
2、参考文献16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摘要: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一种新型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执行机构各功能元件的选型与设计、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以及各种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该执行机构将阀门、伺服电机、控制器合为一体,采用8031单片机、变频技术实现了阀门的动作速度和位置控制,解决了阀门的精确定位、阀门柔性开关、极限位置判断、电机保护及模拟信号隔离等技术问题。现场运行情况表明,该电动执行机构具有动作快、保护完善以及便于和计算机通讯等优点,充分利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关键词:电动机阀门继电器保护机电一体化技术总结第1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向机电一体
3、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Io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气;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1.2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向1、数字化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
4、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2、智能化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3、模块化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
5、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4、网络化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5、人性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
6、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6、微型化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nicMechanical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
7、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7、集成化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8、带源化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
8、,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9、绿色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10、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
9、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向。11、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征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
10、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12、全息系统化一一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13、“生物一软件”化一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靠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摘要: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探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
11、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探究。这一探究领域称为“生物一一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征是硬件(肌体)一-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14、微型机电化一一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第2章机电一
12、体化中电动执行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智能执行机构从结构上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驱动部分。控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PWM波发生器、IPM逆变器、A/D、D/A转换模块、整流模块、输入输出通道、故障检测和报警电路等组成。执行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三相伺报电机和位置传感器。山jgj父Hra2-1电动执行机构控M系优枢图2.1系统工作原理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及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逆变模块三相输出电流、电压及阀门的位置信号,经A/D转换后送入单片一机。单片机通过8255控制PwM波发生器,产生的PWM波经光电耦合作用于逆变模块IPM,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以及阀位控制。逆
13、变模块工作时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信号由整流电路对380V电源进行全桥整流得到。2.2控制系统各功能元件的选型与设计1、单片机选用INTEL公司生产的8031单片机,它主要通过并行8255口担负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接收系统对转矩、阀门开启、关闭及阀门开度等设定信号,并提供三相PWM波发生器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处理IPM发出的故障信号和报警信号;处理通过模拟输入口接收的电流、电压、位置等检测信号;提供显示电动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信号;执行控制系统来的控制信号,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2、三相PWM波发生器PWM波的产生通常有模拟和数字两种方法.模拟法电路复杂,有温漂现象,精度低,限制了系统的性能;数字法是按照
14、不同的数字模型用计算机算出各切换点,并存入内存,然后通过查表及必要的计算产生PwM波,这种方法占用的内存较大,不能保证系统的精度.为了满足智能功率模块所需要的PWM波控制信号,保证微处理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整个系统的检测、保护、控制等功能,文中选用MITEL公司生产的SA8282作为三相PWM发生器.SA8282是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独立的标准微处理器接口,芯片内部包含了波形、频率、幅值等控制信息.3、智能逆变模块IPM为了满足执行机构体积小,可靠性高的要求,电机电源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该执行机构主要适用功率小于5.5kW的三相异步电机,其额定电压为380V,功率因数为0.75。经计算可
15、知,选用日本产的智能功率模块PM50RSA120可以满足系统要求。该功率模块集功率开关和驱动电路、制动电路于一体,并内置过电流、短路、欠电压和过热保护以及报警输出,是一种高性能的功率开关器件。4、位置检测电路位置检测电路是执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提供准确的位置信号。关键问题是位置传感器的选型。在传统的电动执行机构中多采用绕线电位器、差动变压器、导电塑料电位器等.绕线电位器寿命短被淘汰。差动变压器由于线性区太短和温度特性不理想而受到限制.导电塑料电位器目前较为流行,但它是有触点的,寿命也不可能很长,精度也不高。笔者采用的位置传感器为脉冲数字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无触点的,且具有精度高、
16、无线性区限制、稳定性高、无温度限制等特点。5、电压、电流及检测检测电压、电流主要是为了计算电机的力矩,以及变频器输出回路短路、断相保护和逆变模块故障诊断。由于变频器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的频率范围为050Hz,采用常规的电流、电压互感器无法满足要求。为了快速反映出电流的大小,采用霍尔型电流互感器检测IPM输出的三相电流,对于IPM输出电压的检测采用分压电路.如图2-2所示。Rl2-2IlN输出电流、电压检测6、通讯接口为了实现计算机联网和远程控制,选用MAX232作为系统的串行通讯接口,MAX232内部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平转换电路,可以把8031串行口输出的TTL电平转换为RS一232标准电平,把其
17、它微机送来的RS232标准电平转换成TTL电平给8031,实现单片机与其它微机间的通讯。7、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主要用来提供采样与控制周期、速度计算时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日历.文中选用时钟电路DS12887.DS12887内部有114字节的用户非易失性RA可用来存入需长期保存的数据。8、液晶显示单元为了实现人机对话功能,选用MGLSl2832液晶显示模块组成显示电路。采用组态显示方式.通过菜单选择,可分别对阀门、力矩、限位、电机、通讯和参数等信号进行设置或调试。并采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显示直观、清晰。9、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为了保证在强干扰下程序出格时系统能够自动地恢复正常,选用MAX705组成程
18、序出格自恢复电路,监视程序运行.如图2-3所示,该电路由MAX705、与非门及微分电路组成。图23程序出格口恢复电跻工作原理为:一旦程序出格,WDO由高变低,由于微分电路的作用,由与非门输入引脚2变为高电平,引脚2电平的这种变化使与非门输出一个正脉冲,使单片机产生一次复位,复位结束后,又由程序通过Pl.0向MAX705的WDl引脚发正脉冲,使TVDo引脚Iq到高电平,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继续监视程序运行。第3章机电一体化中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183-1阀位及速发控制M理框图采用双环控制方案,其中内环为速度环,外环为位置环速度环主要将当前速度与速度给定发生器送来
19、的设定速度相比较,通过速度调节器改变PWM波发生器载波频率,实现电机的转速调节。速度调节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具体内容另文叙述)。外环主要根据当前位置速度的设定,通过速度给定发生器向内环提供速度的设定值。由于大流量阀执行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加速、匀速、减速等阶段。各阶段的时间长短、加速度的大小、在何位置开始匀速或减速均与给定位置、当前位置以及运行速度有关.速度给定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比较实际阀位与给定阀位,当二者不相等时,以恒定加速度加速,减速点根据当前速度、阀位值、阀位给定值的大小计算得来.执行机构各阶段运行速度的计算原理(*速恒速风通*电机反转at则电扰止转图32执行机构的典叁运
20、行速战图图3-2为执行机构的典型运行速度图,它由若干段变化速率不同的折线组成.将曲线上速率开始发生改变的那一点称为起始段点,相应的时间称为段起始时间,如图32中的t(i)(i=0,1,2,),相应的速度称为段起始速度,如图32所示Vi)(i=0,1,2,)。设第i段速度的变化速率为ki,则有:式中:Av为两段点之间的速度变化值,v=vi+l-vi;At为两段之间的时间,t=ti+l-tio显然,当ki=0时为恒速段,ki0时为升速段,kiV0时为减速段。任意时刻的速度给定值为:g=r(i-1)+七XT.Ts为采样周期。变化速率ki的取值由给定位置、当前位置以及运行速度的大小确定.第4章关键技术
21、问题的解决该电动执行机构采用了最新的变频调速技术,电机驱动功率小于5.5kW.用户可根据需要设定力矩特性,根据控制的阀设定速度,速度分多转式、直行程、角行程3种方式.控制系统由阀位给定和阀位反馈信号构成的闭环系统,控制特性视运行方式、速度而定,并具有自动过流保护、过载保护、超压、欠压、过热、缺相、堵转等保护功能。该执行机构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主要有:1、阀门柔性开关柔性开关主要是为了当阀关闭或全开时,保证阀门不卡死与损伤。执行机构内部的微处理器根据测得的变频器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精确计算,得出其输出力矩。一旦输出力矩达到或大于设定的力矩,自动降低速度,以避免阀门内部过度的撞击,从而达到最优关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机电 一体化 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3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