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_RLC电路特性的设计研究.doc
《实验报告_RLC电路特性的设计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报告_RLC电路特性的设计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实 验 报 告RLC 电路特性的研究实验目的1. 通过研究RC、RL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加深对电容充、放电规律,电感的电磁感应特性及震荡回路特点的认识。2. 掌握RC、RL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 用实验的方法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实验原理1 RC、RL、RLC暂态过程 RC串联电路在由R、C组成的电路中,暂态过程是电容的充放电的过程其中信号源用方波信号在上半个周期内,方波电压+E,其对电容充电;在下半个周期内,方波电压为零,电容对地放电充放电过程中的回路方程分别为通过以上二式可分别得到、的解。半衰期 RL串联电路与RC串联电路进行类似分析
2、可得,RL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t及半衰期分别为 RLC串联电路在理想化的情况下,L、C都没有电阻,可实际上L、C本身都存在电阻,电阻是一种耗损元件,将电能单向转化成热能。所以电阻在RLC电路中主要起阻尼作用。所以根据阻尼震荡方程可以三种不同状态的解,分别为欠阻尼、过阻尼和临界阻尼。2 RC,RL电路串联稳态当把正弦信号输入串联回路时,其电容和电阻两端的输出电压的幅度随输入电压的频率是等幅变化。而电压幅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幅频曲线,相位随频率的曲线称相频曲线。3 RLC谐振在 RLC串联谐振电路中,由于三个元件之间存在相位超前和滞后的特性,所以当电压一定并满足一定的频率时,使得电路中的阻抗达到最小
3、时电流将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计算1、RC暂态测量频率电阻电容半衰期1.012kHz1000.00.102F76.00理论值: = 70.70相对误差: 6.97%2、RL暂态测量频率电阻电感半衰期1.012kHz1000.028.0mH24.00理论值: = 19.40相对误差: 19.13%3、RLC暂态测量测量得: L = 28.0mH C = 1.060 R = 6984.0理论值: 10279.1相对误差: 47.18%该误差将在后面讨论4、RLC谐振电路测量 峰值时,f = 27.42kHZ,U=3.80V,UL=0.96V,Uc=1.28V R
4、=1000,L = 28.0mH,C=1.060nF由UR和R计算可得电流。编号f / kHz编号f / kHz116.600.7760.7761127.483.803.80217.150.8320.8321228.453.683.68318.210.9280.9281329.223.443.44420.001.161.161429.793.323.32521.251.361.361530.313.123.12622.181.551.551631.452.882.88723.142.002.001732.022.642.64824.962.762.761832.602.402.40925.9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报告 _RLC 电路 特性 设计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