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糖 代 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第 八 章,糖类(carbohydrate),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其多聚物.,一、概述,(一)糖的生理功能,1.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通过生物氧化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能源贮存,2.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monosacchride)寡糖(oligosacchride)多糖(polysacchr
2、ide)糖复合物(glycoconjugate),2.寡糖,常见的几种二糖有,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 葡萄糖,蔗 糖(sucrose)葡萄糖 果糖,乳 糖(lactose)葡萄糖 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3.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淀 粉(starch),糖 原(glycogen),纤维素(cellulose),4.糖复合物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脂(glycolipid)糖蛋白(glycoprotein),常见的结合糖有,(二)多糖的酶促降解,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淀粉的水解:水解淀粉
3、的酶包括-淀粉酶:从淀粉分子的内部水解-1,4糖苷键-淀粉酶:从淀粉分子链的非还原端依次水解麦芽 糖单位-1,6糖苷键酶:专一水解支链淀粉的-1,6糖苷键。,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葡萄糖,糖原的磷酸解,Pi,糖原的降解:磷酸化酶的作用,脱枝酶的作用,转移葡萄糖残基水解-1,6-糖苷键,转移酶活性,目 录,glycogen,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核糖+NADPH+H+,二、糖的分解代谢,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乙醛,乙醇,无氧,(一)糖的无氧酵解(Glycolysis),糖酵解的定义:,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糖酵解的
4、反应部位:胞浆,当前人们将葡萄糖降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I.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称之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
5、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释放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这是酵解过程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2.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丙酮酸,乳酸,反应中的NADH+H+来自于上述第6步反应中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糖酵解的代谢途径,E2,E1,E3,糖酵
6、解小结,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产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2ATP,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II.糖酵解的调节,关键酶,调节方式,H+,;,;,III、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二)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糖的有氧氧化(aerobi
7、c 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部位:胞液及线粒体,*概念,I、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G(Gn),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乙酰CoA,H2O,O,ATP,ADP,TAC循环,胞液,线粒体,(1)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总反应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酶E1:丙酮酸脱氢酶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CO2,CoASH,NAD+,NADH+H+,5.NADH+H+的生成,1
8、.-羟乙基-TPP的生成,2.乙酰硫辛酰胺的生成,3.乙酰CoA的生成,4.硫辛酰胺的生成,目 录,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2)三羧酸循环,*概述,*反应部位,NADH+H+,NAD+,NAD+,NADH+H+,GTP,GDP+Pi,FAD,FADH2,NADH+H+,NAD+,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梅,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
9、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目 录,小 结,三羧酸循环的概念: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TAC过程的反应部位是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起催化剂的作用,本身无量的变化,不可能通过三羧酸循环直接从乙酰CoA合成草
10、酰乙酸或三羧酸循环中其他产物,同样中间产物也不能直接在三羧酸循环中被氧化为CO2及H2O。,例如:,A 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配合的,TAC中的某些中间代谢物能够转变合成其他物质,借以沟通糖和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B 机体糖供不足时,可能引起TAC运转障碍,这时苹果酸、草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酸,再进一步生成乙酰CoA进入TAC氧化分解。,*所以,草酰乙酸必须不断被更新补充。,草酰乙酸,其来源如下:,2.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为呼吸链提供H+e。,H+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11、 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II、有氧氧化生成的ATP,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此表按传统方式计算ATP。目前有新的理论,在此不作详述,III.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率也高。,有氧氧化的调节特点,有氧氧化的调节通过对其关键酶的调节实现。ATP/ADP或ATP/AMP比值全程调节。该比值升高,所有关键酶均被抑制。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三羧酸循环。前者速率降低,则后者速率也减慢。三羧酸循环与酵解途径互相协调。三羧酸循环需要多少乙酰CoA,则酵解途径相应产生多少丙酮酸以生
12、成乙酰CoA。,IV.巴斯德效应,*概念,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三)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概念,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细胞定位:胞 液,第一阶段:氧化反应 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I.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二阶段则是非氧化反应 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
13、内酯,1.磷酸戊糖生成,5-磷酸核糖,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H+。,G-6-P,5-磷酸核糖,NADP+,NADPH+H+,NADP+,NADPH+H+,CO2,每3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列反应中,通过3C、4C、6C、7C等演变阶段,最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可进入酵解途径。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2.基团转移反应,5-磷酸核酮糖(C5)3,5-磷酸核糖 C5,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总反应式,36-磷酸葡萄糖+6 NA
14、DP+,2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6NADPH+H+3CO2,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脱氢反应以NADP+为受氢体,生成NADPH+H+。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经过了3、4、5、6、7碳糖的演变过程。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脱氢反应,生成一分子CO2和2分子NADPH+H+。,II.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此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6-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比值升高则被抑制,降低则被激活。另外NADPH对该酶
15、有强烈抑制作用。,III.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为核苷酸的生成提供核糖,(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1.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NADPH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或生物转化有关,3.NADPH可维持GSH的还原性,2G-SH G-S-S-G,NADP+NADPH+H+,A AH2,(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三.糖原的合成 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糖 原(glycogen),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I.糖原的合成代谢,
16、(2)合成部位,(1)定义,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定位:胞浆,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3)糖原合成途径,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1,4-糖苷键式结合,*糖原n 为原有的细胞内的较小糖原分子,称为糖原引物(primer),作为UDPG 上葡萄糖基的接受体。,(4)糖原分枝的形成,目 录,II.糖原的分解代谢,*定义,*亚细胞定位:胞
17、浆,*肝糖元的分解,1.糖原的磷酸解,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2.脱枝酶的作用,转移葡萄糖残基水解-1,6-糖苷键,转移酶活性,目 录,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4.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肌糖原的分解,由于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6-磷酸葡萄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肌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与乳酸循环有关。,G-6-P的代谢去路,G(补充血糖),G-6-P,F-6-P(进入酵解途径),G-1-P,Gn(合成糖原),UDPG,6-磷酸葡萄糖内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18、),葡萄糖醛酸(进入葡萄糖醛酸途径),小 结,反应部位:胞浆,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III.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这两种关键酶的重要特点:*有共价修饰和变构调节二种方式。*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调节有级联放大作用,效率高;,两种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后活性变化相反;,此调节为酶促反应,调节速度快;,受激素调节。,1.共价修饰调节,磷酸化酶b激酶,糖原合酶,糖原合酶-P,磷酸化酶b,磷酸化酶a-P,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2.别构调节,磷酸化酶二种构像紧密型(T)和疏松型(R),其中T型的14位Ser暴露,便于接受前述的共价修饰调节。,*
19、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IV.糖 异 生Gluconeogenesis,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部位,*原料,*概念,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1、糖异生途径,*定义,*过程,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糖异生途径(gluconeogenic pathway)指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1)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酮酸,草酰乙酸,PEP,丙酮酸羧化酶(pyru
20、vate carb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反应在线粒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反应在线粒体、胞液),目 录,草酰乙酸转运出线粒体,丙酮酸,线粒体,胞液,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糖异生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醛时,需要NADH+H+。,由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NADH+H+则由线粒体内NADH+H+提供,它们来自于脂酸的-氧化或三羧酸循环,NADH+H+转运则通过草酰乙酸与苹果酸相互转变而转运。,(2)1,6-双磷酸果糖 转变为 6-磷酸果糖,(3)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上述糖代谢
21、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目 录,2.糖异生的调节,在前面的三个反应过程中,作用物的互变分别由不同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称之为底物循环。,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血糖浓度恒定,(2)补充肝糖原,三碳途径:指进食后,大部分葡萄糖先在肝外细胞中分解为乳酸或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进入肝细胞异生为糖原的过程。,(3)调节酸碱平衡(乳酸异生为糖),乳酸循环(lactose cycle)(Cori 循环),循环过程,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乳酸,乳酸,丙酮酸,血液,生理意义,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
22、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血糖及其调节Blood Glucose and The 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正常血糖浓度:3.96.1mmol/L,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能。,血糖,一、血糖来源和去路,二、血糖水平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调节,
23、(一)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肝外细胞;,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加快糖的有氧氧化;,抑制肝内糖异生;,减少脂肪动员。,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抑制酵解途径,促进糖异生;,促进脂肪动员。,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三)糖皮质激素,引起血糖升高,肝糖原增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两方面: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转移到肝进行糖异生。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点为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四)肾上腺素,强有力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通过肝和肌肉的细胞膜受体、cAMP、蛋白激酶级联激活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主要在应激状态下发挥调节作用。,1.葡萄糖单元以-1,4-糖苷 键形成长链。2.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3.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目 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3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