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历史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的历史发展.ppt(7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章 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三阶段的关系,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产生了诸多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管理思想和著作。,(一)周礼(战国时期成书),周王朝时,中国在官僚体制、计划、指挥,控制等方面的原则。提出了一套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理想模式国家事物被划分为六个方面的职能:天官居于首要辅政位置;地官主要管理民政事务,特别以土地和农业生产为主;春官主要管理文化及祭祀事务;夏官主要管理军队及国防事物;秋官主要管理法规与刑罚事务;冬官主要管理工程及工业制造事务。这一管理体系涉及到5万余人,每一个官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具体的职责。周礼所提出的国
2、家管理的典章制度,政府的机构设置以及从政官员的职责规范等。为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二)孙子兵法,公元前500多年,中国产生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方面的兵书战策。,1关于管理的战略,始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冗矣。”战略内容从五个方面分析,七种情况对比。,五个方面:,“道”,指组织奉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天”,指天时变化所提供的机遇;“地”,指地理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将”,指执行决策的人力及能力;“法”,指组织编制和人、财、物的管理制度。,七种情况,“主”,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3、是否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将”,执行人员是否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天地”,时间空间等取胜的机遇是否把握;“法令”,组织的管理制度和控制系统是否完好有效;“兵众”,组织成员的斗志和士气是否旺盛;“士卒”,组织成员的技能是否训练有素;“赏罚”,组织的激励措施是否明确。,2关于管理的方法,兵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涉及到组织、指挥、协调方面的问题。组织上,按照纵向的权力分解和横向的任务分工,形成一个个的分组织结构,整体上构成严密的组织体系,才能形成有序的状态。控制中,既要“令之以文”,用温和的感化方法,对部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要
4、“务之以武”,用严格的制度,严明纪律,严肃法度。,3关于人才素质,领导者应具备“五德”“智、信、仁、勇、严,不可失之一偏”是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气质和才能。“知诸侯之谋”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政治头脑。“知三军之事”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业务素质。“料敌制胜”,“通于九变”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指挥才能。“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是领导者应具备的高尚品德。,(三)儒家,孔子主要经典易,、礼、春秋、诗经、乐和尚书及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1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以“仁”为中心,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孔子礼记.中庸: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5、。明确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对象。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人性”(善恶),管理的方式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一切都是人。讲“为政在人”,“为政以德”,“正已正人”在管理的载体、手段、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2关于管理手段,“为政以德”主张以教化手段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平衡优化法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作为人们本着仁的行为和处理一切事物的中正法则。达到适合事物实际情况的中正,如现代科学管理中的优化取值。”,3关于管理途径,“致知”
6、,“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大事。孔子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四)法家,法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法”为中心,讲“法、术、势”相结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和权威方面有独到的见解。,1管理制度,主张“法治”,反对“人治”,贤君和暴君均少,中人多,中人靠法治才能管好国家。“法”具有公,明、评的特点。立法的宗旨是尊公废
7、私。体现国家的意志而排除个人意志。法律的规定要明确,要公诸于众,让臣民清楚明白。法律条文要详细,举国上下,事无巨细,一断于法。,2管理的技巧,强调“术”,认为是君主控制官史的有效工具。韩非子,所谓“术”指根据人的能力而授与官职,根据官员的言论而求其实效,掌握官员的赏罚大权,考核官员的能力。,君主驾驭群臣之术有七条,(1)从各方面考察臣下的言行。(2)有罪必罚,以显示威严。(3)对有功者的赏赐要讲信用,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4)逐一听取臣下的主张,然后责求他们的功效。(5)故意用不确切的命令指挥臣下,看他们的反应,以辨其是否忠诚。(6)明知故问,以考察臣下是否说真话。(7)故意颠倒着说话办事,
8、以了解臣下的实际情况。,关于管理的权威,统治者所拥有的以上驭下的地位及其所带来的权威力量。韩非子称之为“势”,势有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指既成条件下掌权者对权力的运用。人为之势,指统治者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威,包含:,(1)聪明之势,统治者集中天下臣民的智慧,让他们的耳目化为自己的耳目,让他们的聪明化为自己的聪明。(2)威严之势,统治者坚持对臣民的严格控制、言出必从,以巩固自己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管理制度,“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老聃的管理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最经典文献。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老子讲:“道法自然”。“通常无为而无不为”。“无
9、为”成了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无为”对管理者而言,除了普遍运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外,还包含管理方法的要求。作为看法,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的机构和人员去做,无须事必躬亲。这样,分工协作,责权分明,各展其长,各尽其力,管理者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五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历经19年,主持撰写一部治国安帮的历史教科书资治通鉴记载了1362年(公元前403公元959年)的政治管理的历史。,(一)关于政治管理的规范,“礼”,是国家的纲纪。以此确定立社会的等级秩序,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政治行为规范。,(二)关于统治者的素质,1创业者,组织的奠基者,
10、具有大智大勇的素质。2守成者,具有中等的才能而能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发扬光大前辈的事业。3“夷陵者”,具有中等才能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沉浸于享乐之中,不辨是非,不思进取,使前人的事业像丘陵一样被夷平。4“中兴者”,才能过人而又自强不息,见善思迁,有过则改,重新振兴祖宗基业。5“乱亡者”,无德无能,荒淫无厌,刑杀无度,致使天怒人怨,最后断送江山。,司马光认为大凡有作为的君主,必须具有:,“仁”,实行仁政,开展教化,养育百姓,化育万物。“明”,明白治国之道,了解国家的安危形势,识别人才,辨别是非。“武”,自有主见,敢于决断,不为奸佞所迷惑。“仁”、“明”、“武”三种品格是道德、智慧和才能的统一
11、,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关于统治的艺术,“任官、信赏、必罚”的观点,其核心是用人,即用什么人和怎样用人的问题。,用人之道:,1“采之博”,要广泛吸收人才,不要求全责备,而要收其所长,弃其所短,这样天下就没有不可使用的人才。2“辨之精”对任用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不被假象所惑,要听其言,观其行,授其任而考其功,这样下属就无法隐瞒真实情况了。3“使之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使之各得其所,各称其职,这样各种职位都有合适的人负责。4“用之专”,用人不疑,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而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这样可成就大事业。另外,正确利用激励手段,赏罚做到严明适度、公正,这样可以让天下之才真心
12、诚意地为我所用。,第二节 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一西方古代管理实践的典型事例,(一)罗马帝国,具有严密组织,精心规划的道路将庞大的国家连接起来,利于通讯联络、军事调动和商业来往。所采取的组织措施转好地解决了集权与分权、委派与协调的关系。,(二)威尼斯兵工厂,最早采用流水线作业,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对成本的分析与核算,较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存货控制技术和标准化等。,(三)罗马天主教会,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在罗马教廷的统一管理下,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率的职能分工,如组织、财务、宣传、出版,达到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二西方古代主要的管理思想,(一)社会管理与国
13、家管理的思想,1古巴比伦,为了治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系列法庭,曾出版汉穆拉比法典以法律的形式来调节全社会的商业交往、个人行为、人际关系、工薪、惩罚及其它社会问题。2古埃及,金字塔式管理机构,建立了以法老为首的一整套专制体制的管理机构,掌握行政、司法、军事大权。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责任和体制的管理思想。,3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圣经,摩西是希伯来人的领袖,他在立法、人际关系、人员选择和培训等方都很出色。制定法令、昭告民众;建立等级委任制度;责成各级管理人员分级管理,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处理。基本上具有管理组织与与程序思想的雏形,也表明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例外原则、授权
14、原则、管理跨度原则。,4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古罗马是横跨欧、亚、非的最大奴隶制国家。在管理体制上已经有了集权、分权再到集权的实践,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离。重新设计了帝国的组织机构,把军队和政府分为不同的权力层次,对每一层次规定了严明的纪律以保证组织职能的发挥。贾图作为古罗马的政治家和执行官,他的管理思想论农业,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重要的职业,主张奴隶主必须认真经营农业,用心管好自己的农庄,强调对奴隶的严格管理;明确提出管家要经过挑选并规定了管家的职责。,5古希腊的管理思想(1)苏格拉底 国家的领导及国家的各种职务,应由经过挑选并受过训练的人来担任。主张有才能的人才能当权。公众事业的管理技术和私
15、人事业的管理技术是可以相互通用的。(2)色诺芬家庭管理专门论述经济的第一部著作论述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及其优越性,详述了奴隶主应如何加强对奴隶的管理,从而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的经济思想,提出了劳动管理思想并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一个人专心致志做一种高度专业化工作,肯定做得最好)。,(3)柏拉理想国 研究了国家范围内的分工和组织国家的原则。(4)亚里士多德家庭管理思想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即主权、夫权、父子之间的关系,其中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是首要关系;研究致富技术,包括巧妙地经营房地产是发财致富的自然方式。,政治学 论劳动的专业化,劳动者的注意力专注于工作。论部门分工,每个部门应具备特定职能。论权利
16、集中化、分散化及代表制,明确了法庭 对哪些问题具有司法权,哪些权力应该集中。论协作整体当然高于部分 论领导“未曾学会服从者,不可能成为好指挥官”。,第三节 外国管理理论的萌芽,1.亚当斯密(Adam Smith)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第一次阐述 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后来成为管理 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一国财富的多少 取决于:(1)该国从事有用劳动的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2)这些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判断 力高低,附: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时代,欧洲一制针厂做劳动分工实验。每人做全部工序,平均每人每天完成200根;采用分工协作方式,
17、则平均每人每天完成48000根提高工效240倍。(1)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 在管理学上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是指把组织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部分,个人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的管理过程。(2)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优点 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灵巧性;有利于缩短时间;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有利于完成复合目标。,(3)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弊端 分工会带来工作的单调化;分工会阻碍组织内部成员的流动,降低其对组织变化的适应能力;专业化助长内部冲突。(4)寻求平衡 组织结构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全面衡量分工的利弊,决定组织分工的程度。考虑分工程度时应注意以下因素:充分发挥职能专业化的
18、优点 只有存在“明显间隙”特点的工作才能分开 要考虑组织成员的士气,2.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9世纪初期最有成就 的实业家之一,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在适宜的物质和道 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 停止雇佣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童工送学校学习 员工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三刻钟 禁止对工人体罚 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 设立按成本向工人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 建造工人住宅、修马路等 呼吁关注工人,改善劳动条件,用这种方法提高利润,3.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英国数学家,183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 经济学,系统论述了劳动分工理
19、论并强调 重视人的因素。不仅提高效率,还可按劳支付工人工资 强调不能忽视人的因素,认为企业与工人有 共同的利益 主张实行一种分红制度,使提高了效率的工 人分享到工厂的一份利润 奖励合理化建议已收到成效的提出者,第四节 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 欧美,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典型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 1868 1924)莉莲吉尔布雷斯(Lilian Gilbreth)亨利 L.甘特(Henry L.Gantt 18
20、611919),(1)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罗生平 1856年 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1875年(19岁)恩特普利斯水力机械厂 车工 1878年(22岁)米特维尔钢铁公司 技工 后提拔为工长、机修车间主任、总机械师 1884年(28岁)总工程师 1891年(35岁)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活动 1906年(50岁)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 1911年(55岁)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1915年(59岁)去世。墓碑刻上“科学管理之父”,主要内容 a.工作定额: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搬铁块 实验,12.5T4748T/40kg,30m)b.标准化:铁锹实验(21.5磅,810种规格)c.能力与工作相
21、适应:根据需要挑选和培训工 人 d.差别计件工资(付酬)制 e.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a.贡献 在管理中提倡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 践精神 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 术和方法 b.局限 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 问题(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2.组织管理理论 典型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切斯特 Z.巴纳德(Chester Z.Barnard,188
22、61961),1.法约尔(Henry Fayol)的贡献(1)法约尔的生平 1860年毕业于圣艾帝安国立(法)矿业学院 并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Comentry-Fourchambault)采矿冶金公司 担任过:技术员、采矿工程师、矿井经 理 1888年(47岁)任该公司总经理 1916年发表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书 1918年(77岁)退休,(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a.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六项基本活动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与生产技术 商业活动采购、销售和交换 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 安全活动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会计活动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管理活
23、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b.管理的一般原则 劳动分工:专业化分工可提高效率 权力与责任:“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 服从的力”;行使权力时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区分了职务权利和个人权力 纪律:对协定(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 尊敬等)的尊重 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个人只服从一个上级及 其命令 统一领导:目标相同的活动,一个计划、一 个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合理的报酬:成绩、效率优良者合适的奖励 但奖励不能取代优良的管理 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跳板原则:请示、汇报逐级进行;同级沟通 用跳板,但事后须向各自的上级汇报 秩序:“有地方放置每件东西,而每件东西 都必须放在该放置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
24、 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公平:由“善意和公道”而产生公平 人员稳定: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特别 是管理人员。因培养一个人胜任目前的工作 需要时间和金钱 首创精神:领导者需要有首创精神,同时鼓 励全体员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集体精神:在组织内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 作的气氛,c.管理的要素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3)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分析 a.贡献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 框架 管理的一般性(普遍适用性)b.缺陷 管理原则过于僵硬 也认为工人是经济人,2.韦伯(Max Weber)的贡献 等级、权威和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确定的工作内容和纪律)是一切社会
25、组织的 基础“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主要观点反映 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1)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a.三种类型的权威与组织形态 传统式权威 个人崇拜式权威 理性-合法的权威,b.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法定职务 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魅力或世袭地位来管 理。组织的建立和运作的规则:明确分工分配职责授予权力选用人才,特点(八个方面)明确分工 组织结构严密 根据职务要求通过考试、培训选拔员工 公职人员是任命的,个别的通过选举产生 行政人员是专职的,有固定薪金、明示的 升迁制度 管理人员属企业员工而非企业拥有者 行
26、政管理人员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组织成员间和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以理性准 则为指导,c.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 组织 法理型权力,第五节 行为管理理论,1.产生的背景 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员工的生存价值提 高,工人并非“经济人”民主的呼声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产品和市场开始繁荣,生产相对过剩 20世纪20年代的人际关系学说到20世纪 50年代的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2.三位先驱者(1)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nsterberg,18631916)1892年在哈佛大学创办心理学实验室。实验结论:“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挑选和激励是重
27、要的”1913年发表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2)玛丽福莱特(Mary P.Follett,18681933)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一个组织应该给职工和管理人员更多的民主”著作: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创造性的经验,(3)莉莲吉尔布雷斯(Lilian Gilbreth)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的妻子,哲学心理学博士 注重研究个体行为 把管理风格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的管理风格 过渡的管理风格 科学的管理风格,3.梅奥及霍桑试验 基本情况介绍梅奥(George Elten Mayo,18801949)1880年 生于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得 1899年 获逻辑学和哲
28、学的硕士学位 19111919年 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任逻辑学、论理学、哲学课程教学。由讲师教授 19141918年 在业余时间,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治愈了“一战”中受到战争创伤而致聋的士兵的 耳聋疾病,1922年 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赴宾夕法尼亚州立 大学 参与“效率工程师”小组活动,在费城某 纺织厂研究:原职工流动率为250%,采用流行的工 作条件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工作中实行 休息制度,结果职工流动率降为5%1926年 工业研究副教授,参加哈佛大学的教学 工作 1929年 升任教授,无任期限制 1947年 退休 1949,霍桑工厂 1920s,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 有25000名
29、职工,生产电话机、电器设备 工作环境、物质条件好(工资、奖金、福利)安置了娱乐设施 建立了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 但工人的劳动热情不高,甚至常有怨言,试验的四个阶段 照明阶段(19241927年)由美国科学院主持:照明试验(24烛光10烛光3烛光0.06烛光)缩短工作周、工作日的长度 增加休息时间(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各5分钟)改变工资制度(集体计件制个人计件制)改变福利(休息时间供应咖啡、点心)结论:所有措施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潘诺克(George Pennock)的推测。,继电器试验阶段(19271928)由梅奥主持:五种假设:(1)改善物质条件,导致产量增加(2)安排工间休息,缩短工作日,有利于解除或减轻 疲劳(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4)个人计件工资制和集体计件工资制的促进作用(5)改变监督和控制方式能改善人际关系,从而能改 进工人的工作态度 其中(5)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这 是整个试验的转折点。,大规模访问交谈阶段(19281931年)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访 问和调查,达二万多人次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阶段(1931 1932年)重要发现:大部分成员自行限制产量 工人对不同级别上司有不同态度 成员中存在小派系。,梅奥的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c.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 意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3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