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市政道路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2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南京XXX改造工程XXX隧道、道路及相关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XXX道路改造工程项目部二。一二年六月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11.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1.3编制范围12 .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及工程环境11. 1工程概况12. 2工程范围53. 3工程环境6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61. 1地形、地貌63. 2工程地质64. 3水文与水文地质74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81 .1工程重点、难点分析84 .2施工中的主要对策95 .主要工程数12第二章交通组织及临时设施布置171 .交通组织方案171.1 虎踞路纵向道路交通疏解201.1.1 第一阶段纵向道路交通疏解201.1
2、.2 第二阶段纵向道路交通疏解21113虎踞路道路恢复方案221.1.4 虎踞路交通疏解工程数量221.2 广州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231.2.1 第一阶段广州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231.2.2 第二阶段广州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241.2.3 第三阶段广州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241.2.4 广州路与虎踞路交叉口道路恢复291.2.5 广州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工程数量汇总表291.3 龙幡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291.3.1 第一阶段龙幡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291.3.2 第二阶段龙幡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311.3.3 龙幡路与虎踞路交叉口道路恢复321.3.4 龙
3、幡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工程数量汇总表321.4 汉中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331.4.1 第一阶段汉中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331.4.2 第二阶段汉中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341.4.3 汉中路与虎踞路交叉口道路恢复341.4.4 汉中路与虎踞路交叉口交通疏解工程数量汇总表341.5 乌龙谭公园废水泵房处交通疏导351.5.1 第一阶段乌龙谭公园废水泵房处交通疏解351.5.2 第二阶段乌龙谭公园废水泵房处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交通疏解351.5.3 第三阶段乌龙谭公园废水泵房施工交通疏解352 .临时设施布置372. 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373. 2临时设施布置374. 2.1临时生
4、活、生产设施布置385. 2.2施工围挡386. 2.3施工便道、桥387. 2.4碎、路面混合料的来源388. 2.5底基层、基层混合料拌和站389. 2.6灰土拌合3810. 2.7小型预制构件3911. 2.8施工临时供电、供水3912. 2.9现场排水3913. .10工地试验室3914. .11工地通讯3915. .12消防设施布置3916. .13弃渣3917. .14洗车台3918. .15钢筋加工场402.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402.4临时工程数量40第三章工程总体筹划411 .总体筹划原则412 .施工总体目标412.1 质量管理目标412.2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412.3 文明
5、施工目标412.4 4环境保护目标412.5 工期目标413 .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413.1 项目组织机构423.2 管理职责424 .总体施工方案444.1 总体施工组织方案441. 1.1施工区段划分及施工顺序444. 1.2垂直运输方案465. 1.3水平运输方案474.2总体施工技术方案484.2.1围护结构及地基处理总体施工技术方案484.2.2基坑土方总体施工技术方案534.2.3钢栈桥施工方案604.2.4主体结构总体施工方案624.2.5道路工程总体施工方案634.2.6管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634.2.7管线保护方案634.2.8监控量测方案674.2.9地下障碍物处理方案
6、694.3上跨地铁二号线段专项施工方案704.3.1工程概况714.3.2总体施工布置724.3.3基坑开挖和围囹支撑施工734.3.4基坑开挖与支撑安装、拆除施工程序764.3.5主体结构施工774.3.6深基坑施工中常遇问题的分析及处理。784.3.7基坑变形监控措施795.工程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835.1进度计划安排835.2工期保证措施835.2.1确保工期的管理措施835.2.2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855.2.3保证工期的主要技术措施86第四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881 .围护结构881.1 围护结构施工881.1.1 钻孔咬合桩施工881.1.2 钻孔灌注桩施工971.1.
7、3 高压旋喷桩施工IOl1.1.45 MW工法桩施工1031.1.46 1.5搅拌桩重力式挡墙1091.2 桩顶冠梁及碎支撑Ill1.3 地基加固及格构柱、抗拔桩施工1121.3.1 地基加固施工1121.3.2 格构柱及抗拔桩施工1122 .基坑降、排水施工1152.1降水的目的1152.2降水(压)井布置1162 .2.1降水井设计思路及原则1163 .2.2基坑减压降水设计思路1182.3降水井构造及成井工艺1192.3.1 降水井构造1192.3.2 降水井施工工艺1192.4降水运行1222.4.1降水运行1222.4.2降水运行的注意事项1232.5封井1232. 6降水对周围建筑
8、环境的影响评价1243. 土方开挖及支撑1243.1 基坑开挖1243.1.1 基坑开挖原则1243.1.2 施工准备1253.1.3 开挖方法1253.2土方外运1263.3横撑支护1261 .3.1支撑施工原则1263 .3.2支撑安装1273. 4覆土回填1301. 4.1回填施工1303. 4.2土方回填施工技术保证措施1304. 施工测及监控量测1304. 1施工测量1304. 2监控量测1324.2.1监测原则、监测目的1324.2.2监测项目1324.2.3监测点(孔)布置与埋设1344.2.4测点保护措施1444.2.5监测方法1444.2.6监测精度1444.2.7监测周期与
9、频率1444.2.8监测警戒值1454.2.9监测信息反馈和资料的提交1464.2.10监测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1475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1471 .1主体结构施工方案1475 .2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476 .隧道防水施工1561 .1结构防水施工方案1566 .2防水工程施工方法1587 .基坑回填1608 .隧道附属结构施工1608.1 隧道内混凝土路面铺装1608.2侧墙装饰1639.道路工程1649.1道路施工方案1649.2道路工程主要施工方法1649.2.1路基工程方法1649.2.2道路基层施工方法1659.2.3隧道内混凝土垫层施工方法1669.2.4沥青混凝土面层施
10、工方法1669.2.5道路分隔带1699.2.6人行道16910.管道工程16910.1钢板桩施工17010.2基坑降水171103基坑开挖172104管道安装工程17210. 4.1管道安装施工程序17211. 4.2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流程17212. 4.3管道安装施工方法17311 .供电照明、通信监控、给排水及消防等专业工程174111供电照明工程174112通信监控工程184113给排水及消防工程19012 .特殊时期施工措施1941. .1冬季施工措施19412. 2雨季施工措施19413. 3防洪防汛措施194第五章劳动力、机械设备配置及工程材料计划1971 .劳动力配备及使用计划
11、1971.1劳动力配备原则19712劳动力配备计划19713劳动力保证措施1982 .机械设备配备1983 .工程材料配置2001 .质目标2032 .质保证体系2031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2032 .2质量管理体系2032. 3实施四级质量管理2053.质管理制度2053. 1技术交底制度2053. 2质量奖罚制度2053. 3现场材料进场检验制度2053. 4质量自检制度2053. 5质量检查制度2053. 6隐蔽工程检查制度2054.质管理实施措施2064.1 加强施工前的质量管理措施2064. 2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2064. 3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2074. 4加强施工过程的试
12、验与检验2075. 工程质保证技术措施2075.1 深基坑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措施2075.1.1 钻孔咬合桩施工技术措施2075.1.2 SMW工法桩(PCMW工法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2095.1.3 基坑加固质量技术措施2105.1.4 1.4旋喷桩质量保证措施2105.1.5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保证措施2115.1.6 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撑施工技术措施2125.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措施2125.3变形缝抗渗措施2155.4施工缝处抗裂、抗渗技术措施2155. 5施工方案细节方面的保证措施215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2171 .现场安全施工保证措施2171.1 1安全生产目标2171.
13、2 安全保证体系2171.3 安全管理措施2181.4 安全生产责任制2181.5 安全教育和培训2181.6 安全施工的检查落实2191.7 安全防护的用具及设施2201.8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2201.9 安全施工保证技术措施2201.10 应急救援预案2232 .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261 .1文明施工管理体系2262 .2文明施工措施2273 .环境保护措施2301. 1环境保护目标2303. 2环境保护体系2304. 3环境保护技术措施2314 .季节性施工措施2334.1 台风、暴雨季施工的保证措施2334 .1.1预防措施2335 .1.2管理措施2344.2夏季施工的保证措施2
14、344.3节假日施工的保证措施2354.4突发事件应急措施2354.4.1地面不均匀沉降对管线、建筑物带来危害2354.4.2突发停电2354.4.3台风与暴雨235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南京市XX道路综合改造一期工程(XXX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南京市XX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等有关资料;(2)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地方城市道路有关规范、规程和验标(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等);(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4)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设备情况。1.2 编制原则(1)积极响应业主
15、对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严格遵守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充分结合现场调查资料。(2)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3)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4)根据施工总工期的安排和分阶段节点工期要求,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5)高度重视文明
16、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6)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系统管理相结合,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通过建立先进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紧凑、高效。(7)按照生产组织工厂化、工序控制专业化、现场作业机械化、过程控制信息化的原则组织施工。1.3 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XX道路综合改造工程K1+670K3+600段,含XXX隧道土建、装饰及照明、地面道路(含雨污水)等工程建设。其中XXX隧道起讫里程为:K1+725K3+380,全长1655mo2 .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及工程环境2.1 工程概况南京市XX道路为南京城市快速内环线的西环线,原道路
17、十字路口采用双向四车道高架上跨形式,近年来,随着南京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道路通行不畅现象日趋严重,导致事故频发,本次改造工程位于南京市虎踞路凤台路沿线,将原有的高架+地面道路形式改造为隧道+地面道路形式,改建部分路线全长6.13公里。改造工程起自古平岗立交高架桥落地段,设计里程K0+000,以地平方式前进,新建双向六车道隧道穿越北京西路后出地面继续南行,再以隧道形式下穿广州路、清凉山路、龙蟠路、汉中路大街南侧出地面,经过罗廊巷以后再次以隧道形式下穿建邺路、水西门大街、隧道在水西门广场南端出地面,经过地平交织段后,将既有水西门隧道改造成双向六车道,终点接赛虹桥立交,设立里程为K6+130.332
18、。全线共设四座下穿隧道,分别为草场门隧道、XXX隧道、水西门隧道和集庆门隧道。线路平面位置见下图。图2.1TXXX隧道平面位置图本标段起讫里程:K1+670-K3+600.其中XXX隧道北起XXX大街与XX道路交叉口以北约362m,南至XXX大街与XX道路交叉口以南约306米接地,下穿XXX大街、XXX大街,隧道工程全长1.665km,工程主要包括XXX主线隧道、XXX匝道隧道。XXX隧道总长为1655m,其中暗埋段1263m,北侧敞开段198m,南侧敞开段194m;XXX匝道隧道长445m,其中暗埋段287m,南侧敞开段158m。主隧道横断面为双向六车道,采用单箱双室的箱涵形式;匝道隧道横断
19、面为单车道加紧急停车带,采用单体箱涵形式。(1)道路横断面标准横断面有三种:地平段道路、隧道敞开段道路,隧道暗埋段道路。(主线设计速度:60Kmh,地面辅道设计速度40Kmh)地平段道路路幅组成:1.5m(人行道)+2.25m(非机动车道)+1.0m(侧分带)+18m(机动车道)+1.5米(中央分隔带)+18m(机动车道)+Lom(侧分带)+2.25m(非机动车道)+1.5m(人行道)=47m,见下图2.1-2。M11A11IUaA图2.1-2地面道路典型横断面图隧道敞开段道路路幅组成:LOin(人行道)+2.0m(非机动车道)+Lom(侧分带)+10.5m(机动车道)+27米(隧道敞开段)+
20、10.5m(机动车道)+LOnl(侧分带)+2.25m(非机动车道)+L5m(人行道)=56.85m0见下图2.1-3。人权及非烟T 比群itR位人楫及桃科it图2.1-3敞开段横断面图(南侧)隧道暗埋段道路路幅组成: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10.5m(机动车道)+9.O米(中央分隔带)+10.5In(机动车道)+3m(侧分带)+3.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47.5m。见下图2.1-4。人行道及芈札瓣通醐钮忸的中ii后破标动车支33.51.510.5910.5.3,J.53图2.1-4隧道暗埋段横断面图(2)隧道围护结构隧道采用明挖方式修
21、建,其中K3+359K3+380段采用放坡开挖,边坡采用土钉加喷射硅支护,其余地段采用围护桩垂直开挖方式。基坑最大挖深12米左右,隧道围护结构主要采用IoOO1200钻孔桩、Iooo800的钻孔咬合桩、850SMW工法桩、850三轴搅拌班重力式挡墙垂直支护,沿深度方向设置1-3道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为6609钢管支撑,格构柱通长系杆采用50a工字钢结构。基坑底部设800工程桩抗拔,深入基坑底626m,K2+26bK2+367、K2+692-K3+264段基坑土体加固采用700双轴轴水泥土搅拌桩,深入基坑底部以下34mK2+999-K3+043段上跨地铁二号线区域采用800三重管
22、高压旋喷桩加固,基坑范围内地铁保护限界内(地铁外3m范围内)桩底距离地铁顶1明桩长4明地铁保护限界外桩底标高-9.5m,桩长12.578m;基坑范围外8m范围内采用中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桩底距离地铁顶Inb桩长约11.5m。(3)隧道主体结构及防水层隧道主体为C35P8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单孔箱涵结构和IJ型坞式结构,采用桩基础解决结构抗浮并协调结构沉降。结构共分QL1QL51段。通道结构暗埋段:隔墙厚800mn,边墙厚IOOOnlm、IlOOmin.1200un,顶板厚度60OnIn1、800mm,底板厚度IOoonIn1、1600mm;敞开段:边墙厚80Omn1、600mn.4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道路 隧道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3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