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docx
《种群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种群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识记教学内容分析是教材在安排种群的特征之后的内容,在整个模块中这节是能力要求很高的一节课: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某种生物种群数量改变,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群落乃至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本节内容不仅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细菌种群数量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掌握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
2、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动机,养成学生关心生态科学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通过探究细菌种群数量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掌握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做为铺垫,重点、难点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教与学的媒视频、PPT体选择课程实施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序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春运令人震撼的场面及鲸鱼大量被捕杀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直接引出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时展示学习目标。合作探究1:细菌分裂的视频提示:在自然界中细菌无处不在,有些细
3、菌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疾病。假如现有一种细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下,每20分钟左右通过分裂繁殖一代。(细菌在适宜环境中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学生活动工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图表,相互交流结果。细阳效域/外O2040HUti2-(IMiMUMZmin3、t代细菌数量是多少?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总结t代细菌数量,感受活生生的生命现象,认识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规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展示答案作出互评,并作出总结“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公式、图表等“自然引入下一探究点。3合作探究2:介绍J型增长曲线实例澳大利亚本来并没有兔子。1859年,
4、24只欧洲野兔从英国被带到了澳大利亚。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因为这里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这里的土壤疏松,打洞做窝非常方便。于是,兔子开始了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不到IOO年,兔子的数量达到6亿只以上,遍布整个大陆。【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上述资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 .野兔种群增长的原因有哪些?2 .如果用NO表示野兔种群的起始数量,用人表示野兔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用Nt表示t年后野兔种群的数量,那么,Nt为多少?3 .列举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与素材中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相类似的情况【教师活动工学生展示答案后互评教师小结,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该种群
5、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tiJff型曲线,或数学公式:Nt=Not4合作探究:3设疑:“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后呈现高斯实验高斯假说阅读课本P67,完成下列问题:1.从外因和内因(出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在高斯实验中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的原因是什么?2、如将大草履虫分别放在0.25ml、0.75ml和Iml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绘制相应曲线,请问,K值一样吗?为什么?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培养液只是一个例子,事实上改变温度、生存空间等等因素,都会使种群的K值发生改变,因此K值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3、根据上题启示,请说出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教师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 种群 数量 变化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