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与物联网简介.ppt
《RFID与物联网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与物联网简介.ppt(1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RFID与物联网,一、用户需求,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铁路货运编组调度系统,RFID库存跟踪系统,集装箱识别系统,拣选系统,自动拣选系统,生产物流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智能助手系统在德国莱因伯格的未来商店中,RFID货架能识别货架上的物品缺货时间或被摆放错位置。只需按键便显示价格的电子货架标签可以保证价格的准确可信。,具有特殊功能的货架只要顾客移动了一件商品,显示屏会立刻显示该商品的信息包括号码、颜色和价格等,聪明的购物助理未来的智能购物车能自动识别所购商品,使购物变得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地称重只需将水果或蔬菜在智能电子秤上,自动识别所放物品是苹果、橘子、或萝卜等。,电子时装顾问智能试衣间为顾客
2、所选服装提供全面的信息,互动的客户咨询师信息终端为顾客提供全面的帮助,包括商品信息、生活小窍门、如何快速的在店中找到所需商品,完美的妆容智能镜子帮助顾客选择最合适的化妆品,顾客可以在互动屏幕上选择不同的模特来测试不同风格的效果,二、解决方案,EPC物联网解决方案1.EPC概念,物联网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需求和研发的相互推动下,迅速热遍全球。目前国际上对物联网的研究逐渐明朗起来,最典型的解决方案有欧美的EPC系统和日本的UID系统。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产品电子代码是基于RFID与Internet的一项物流信息管理新技术,通过
3、给每一个实体对象(包括零售商品、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等)分配一个全球惟一的代码来构建一个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An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2.EPC体系结构,EPC系统是一个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它由EPC编码体系、RFID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EPC中间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和EPC信息服务(EPCIS)。,PML: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3.EPC系统的工作流程,EPC编码体系,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FID编码规则。目
4、前,日本支持的UID(Universal Identification,泛在识别)标准和欧美支持的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码)标准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标准,我国的RFID标准还未形成。EPC编码有通用标识(GID),也有基于现有全球唯一的编码体系EAN/UCC的标识(SGTIN、SSCC、SGLN、GRAI、GIAI)。这类标识又分为96位和64位两种。,EPC编码体系,EPC编码体系,EPC编码体系是EANUCC系统的拓展和延伸;EPC编码仅对生产厂商和产品进行编码;EPC编码给批次内的每一单件产品分配惟一的EPC代码,该批次也可视为一个单一的实体对
5、象分配一个批次的EPC代码。,特点,EPC编码体系,惟一性、科学性、兼容性、全面性、合理性、国际性、无歧视性,特性:,射频识别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组成,本地网络因特网,信息网络系统,功能模块,EPC中间件(系统管理)对象命名解析服务(ONS)(寻址)EPC信息服务(EPCIS)(信息存储),EPC中间件,EPC中间件是连接读写器和企业应用程序的纽带,是一个网络的数据交换软件,用于加工和处理来自读写器的所有信息和事件流。主要任务是在将数据送往企业应用程序之前进行标签数据校对、读写器协调、数据传送、数据存储和任务管理。,对象命名解析服务(ONS),ONS工作过程:ONS查询过程,EPCIS以PML
6、为系统的描述语言,主要包括客户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三个部分(在EPC1.0中称为PML服务器;在EPC2.0中,完善了功能并称为EPCIS服务器)。客户端模块主要实现物联网EPC标签信息向指定EPCIS服务器传输;数据存储模块将通用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在产品信息初始化的过程中调用通用数据生成针对每一个产品的属性信息,并将其存储于PML文档中;数据查询模块根据客户端的查询要求和权限,访问相应的PML文档,生成HTML文档,返回给客户端。,EPC信息服务(EPCIS),EPC信息服务(EPCIS),EPC信息服务(EPCIS),4.EPC系统特点,EPC系统的特点 EPC与射频识别技
7、术的关系 EPC与EAN/UCC之间的关系,EPC系统的特点,开放的结构体系。独立的平台与高度的互动性。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EPC与射频识别技术的关系,RFID技术只是EPC系统的一部分;EPC系统应用只是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之一,EPC与EAN/UCC之间的关系,EPC与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是兼容的EPC是EANUCC系统的延续和拓展。,(1)UPC编码向EPC编码的转换,注意:UPC的十进制编码要转换成BPC的十六进制符号。,(2)EAN13编码向EPC编码的转换,42,八、中国RFID发展思路,中国RFID发展思路,三、RFID技术储备,1、RFID技术概念2、RFID系
8、统组成 3、RFID工作流程4、RFID工作原理5、RFID系统分类 6、RFID技术的特点 7、RFID技术的应用,一、RFID技术概念,RFID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是利用电磁能量实现自动识别 与数据采集技术。,RFID技术的发展,二、RFID系统组成,信号发射机(射频标签),发射接收天线,信号接收机(阅读器),编程器,1信号发射机(射频标签),标签:带有线圈、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低电集成电路。,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概念,特点,1信号发射机(射频标签
9、),种类,标识标签便携式数据文件,按调制方式分,主动式标签被动式标签,按存储器的类型分,只读标签读写标签,按有无电源分,无源标签有源标签,其它种类,低频标签中频标签高频标签,主动式标签、被动式标签,优点:工作可靠性高,信号传送距离远。,缺点:标签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贵,优点:具有永久的使用期,便宜,缺点:数据传输的距离短,被动式标签,主动式标签,应用:零售行业的传统标签,应用:军事;交通控制,只读标签与读写标签,只读标签,读写标签,只读标签,一次性编程只读标签,可重复编程只读标签,内容在标签出厂时已被写入,只可在应用前一次性编程写入,经擦除后可重新编程写入,识别过程中标签内容不改写,标签应用过
10、程中数据双向传输,无源标签和有源标签,无源标签:标签中不含有电池的标签。特点:工作时距识读器的天线比较近使用寿命长。,有源标签标签中含有电池的标签。特点:距识读器天线的距离较无源标签要远有源标签需定期更换电池。,按标签含信息量大小分,标识标签特点:存储标识号码,用于对特定的标识项目,如人、物、地点进行标识。被标识项目的详细的特定的信息,需与系统相连接的数据库中进行查找。便携式数据文件标签中存储的数据非常大,足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文件。特点:用户可编程标签中除了存储标识码外,还存储有大量的被标识项目其他的相关信息,如包装说明、工艺过程说明等。,低频(Low Frequency):使用的频段范围为1
11、0KHz-1MHz,常见的主要规格有125KHz、135KHz。一般这个频段的电子卷标都是被动式优点:其标签靠近金属或液体的物品上时能够有效发射讯号,缺点:读取距离短、无法同时进行多卷标读取以及信息量较低,应用:门禁系统、动物芯片、汽车防盗器和玩具等。高频(High Frequency):使用的频段范围为1MHz-400MHz,常见的主要规格为13.56MHz。这个频段的标签主要还是以被动式为主,优点:和低频相较,传输速度较快且可进行多标签辨识应用:最大的应用就是Smart Card,一般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产品管理等。,按频率分,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使用的频段范
12、围为400MHz-1GHz,常见的主要规格有433 MHz、868-950MHz。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应用在这个频段都很常见,被动式标签读取距离约3-4公尺左右,传输速率较快,而且因为天线可采用蚀刻或印刷的方式制造,因此成本较低,虽然在金属与液体的物品上的应用较不理想,但由于读取距离较远、信息传输速率较快,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大数量标签的读取与辨识,因此目前已成为市场的主流,未来将广泛应用于航空旅客与行李管理系统、货架及栈板管理、出货管理、物流管理等。微波(Microwave):使用的频段范围为1GHz以上,常见的主要规格有2.45GHz、5.8GHz。微波频段的特性与应用和超高频段相似,读取距离约为
13、2公尺,但是对于环境的敏感性较高,一般应用于行李追踪、物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按频率分,RFID主要频段标准及特性,按适度距离分,远程标签(100cm以上)近程标签(10100 cm)超近程标签(0.210cm),2.信号接收机(阅读器),组成,天线、射频模块、读写模块,基本功能,1.利用射频技术读取标签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标签,然后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2.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等,读写器基本功能构造示意,3.编程器(可读写标签系统用),离线(offline)式:预先在标签中写入数据,等到开始应用时直接把标签附在被标识项目上。,在线(online)式:在生产环境中
14、作为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来处理时使用。,4天线(Antenna),影响天线发射接收的因素,系统功率形状相对位置,三、无线数据通讯(RFDC),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空气介质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进行的。为了实现数据高速、远距离的传输,必须把数据信号叠加在一个规则变化的、信号比较强的电波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规则变化的电波叫做载波。在RFID系统中,载波电波一般由阅读器或编程器发出。有很都方法可以实现数据在载波上的调制,如调幅、调频、调相等。,三、无线数据通讯(RFDC),影响数据传输距离远近的首要因素是载波信号与标签中数据信号的强度。影响数据传输距离的因素还包括障碍物、发射、接收天线的设计和
15、布置,噪声干扰等。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窄带传输:单一的载波频率传输数据宽带传输:即扩频技术传输,使用一定范围的频率传输数据,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三、RFID工作流程,四、RFID工作原理,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四、RFID工作原理,具体流程:(1)编程器预先将数据信息写入标签中。(2)阅读器经过发射天线向外
16、发射无线电载波信号。(3)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即将自身信息经标签天线发射出去。(4)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节器传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后台计算机。(5)计算机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射频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6)执行机构按计算机的指令动作。(7)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个监控点连接起来,构成总控信息平台。,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射频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电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FID 联网 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