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ppt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ppt(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判断),3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法治化观点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答案:对说明:没有新闻法治也就没有真正的新闻出版自由,人民的基本权利也无法保障,,三、新闻伦理练习题(单选),6.2009年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共七条准则,哪一准则被摆在第一位?()A.坚持正确舆论导向B.遵纪守法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答案:C说明:,三、新闻伦理练习题(单选),29.造成网络媒体新闻伦理失范行为大大高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A.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素养较低B.网络媒体商业化程度高C.网络的海量、交互、匿名等技术因素D.缺少
2、针对网络空间的新闻道德规范答案:C说明:,三、新闻伦理练习题(多选),4.新闻自由原则作为西方新闻伦理的根本原则有哪两大致命弱点?()A.容易被金钱所操控 B.容易被政治权力所操控C.容易使舆论失控 D.容易使社会责任缺失答案:AB说明:只要触及自己的根本利益,资本家们便会撕下“新闻自由”的温情面纱,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进行无情打击。例如,在2011年由“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而引发的席卷全美国120多座城市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中,很多美国新闻媒体或不报道,或尽力淡化处理。关键的原因在于,此次活动威胁到了华尔街金融大佬们的根本利益,他们又恰恰是美国许多主流新闻媒体的大股东或大合作商。,三、新闻伦理练
3、习题(多选),5.记者采访中哪些物品不能收?()A.小额的现金B.购物卡C.礼品券D.活动纪念品答案:ABCD说明:,三、新闻伦理练习题(多选),19.下列哪些属于网络空间的新闻失德行为?()A.某记者在自己的微博中见到一则新闻,不能确定它的准确性,于是便转载了,但作出了“有待求证”的评论B.某记者未标明某博文的出处,直接将它转载到自己的博客里C.某记者未经本电视台允许就将某视频新闻直接上传到网上D.某记者未经本单位批准就私自开设了个人职务微博答案:ABCD,三、新闻伦理练习题(多选),21.新闻逼视与舆论监督的主要区别在于?()A.报道动机上,新闻逼视主要目的是达到新闻轰动效应,舆论监督主要
4、目的是让采访对象的不轨行为得到惩处B.报道手段上,新闻逼视常采用长时间、大篇幅的报道手段,舆论监督的报道量相对较少C.报道人员的身份定位上,新闻逼视中报道人扮演审判者、仲裁者角色,舆论监督中报道人是客观中立的职业新闻人D.报道素材的选择上,新闻逼视有目的寻找容易激发社会情绪的素材,舆论监督报道素材相对较为广泛答案:ACD,三、新闻伦理练习题(判断),9.记者甲为乙企业发布了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正面报道,乙企业见甲买房首付缺钱,主动借款给他,甲同意,打了欠条,并按期还了钱,甲的这种行为应该不属于有偿行为。()答案:错说明:,四、新闻法规练习题(单选),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A.肖像权 B.人
5、格尊严权C.人身自由权 D.荣誉权答案:B说明:人格权包括身体性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民事主体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是人格权的最重要内容,可以说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四、新闻法规练习题(单选),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获得权 名誉利益支配权名誉维护权 名誉收益权A.B.C.D.答案:A说明: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作为民事主体自然享有的,不存在什么“名誉获得权”
6、,所以项是干扰项,是错误的。,四、新闻法规练习题(单选),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甲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露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B.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C.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答案:A,说明:肖像权人既可以对自己的肖像权利进行自由处分,又有权禁止他人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专有的肖像。肖像权包括肖像拥有权
7、、制作权和使用权等方面。本例中,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使用了乙博客中甲的数张照片,注明了“照片来自乙博客”,属于正常的新闻报道,谈不上侵犯甲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所以CD错误。但乙未经甲同意将甲照片刊登在自己博客中,从法理上说是侵犯了甲的肖像使用权。此例中乙并无侵犯甲名誉权的言行,所以B错误。,四、新闻法规练习题(单选),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A.只能在a B.只能在a或bC.可以在a或b或c D.可以在a或b或c或d答案:D说明:,四、新闻法规练习题(单选),12.某媒体刊
8、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A.只能是媒体 B.可以是媒体或记者张某C.只能是记者张某 D.必须是媒体和记者张某答案:B说明:1993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因新闻报道或其它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为被告。”,四、新闻法规练习题(单选),16.根据相关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如有不同意见,媒
9、体正确的做法是()。A.可以公开报道不同的意见B.可以公开报道但需客观全面反映各方意见C.不能公开报道,但可在内部提出或登内参反映D.不能报道答案:C说明:宣传纪律的要求,四、新闻法规练习题(单选),17.关于媒体的消息来源保密,错误的说法是。()A.媒体应当尊重消息来源的保密要求,承担不披露其真实身份的责任B.我国内地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地规定消息来源保密C.消息来源保密是媒体开展好批评报道的必要条件D.法律应该对消息来源的披露豁免权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是绝对的答案:D说明:我国内地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地规定消息来源保密,四、新闻法规练习题(单选),33.某报记者2012年2月10日编写虚假新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 新闻 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