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伤寒.ppt
《【传染病学】伤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伤寒.ppt(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伤 寒,typhoid fever,伤寒玛丽(Typhoid Mary)本名玛丽马伦(Mary Mallon),爱尔兰人,1883年独自移民至美国,是美国第一位被发现的伤寒健康带原者。玛丽是一个厨师,并因此造成53人感染、3人死亡,但她坚决否认这项事实,也拒绝停止下厨,因此两度遭公共卫生的主管机关隔离,最后于隔离期间去世,伤寒玛丽Typhoid Mary,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沙门菌经肠道引起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神经系统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定 义,内 容,病原学 流行
2、病学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防,病 原 学Etiology,历 史,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 Thomas 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typhoid fever。1873 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 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并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历 史,1877年由德国细菌学家Karl Joseph Eberth,45,和 Robert Koc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短小、有鞭毛、能运动杆菌,1
3、884年德国细菌学家 Georg T.A.Gaffky进一步证实是伤寒的致病菌。,历 史,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及兽医Daniel E.Salmon d.在美国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他的贡献大,1913学术界规定将所有可运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构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命名为沙门菌。,伤寒沙门菌,沙门菌属D群,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生活力强,耐低温,在胆汁中易生长,水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60 15min或煮沸即可杀死,鞭毛 图4-4-1 伤寒沙门菌。有鞭毛短杆菌,菌体“O”抗原:属特异性,抗体出现早鞭毛“H”抗原:种特异性,抗体出现
4、晚表面“Vi”抗原:慢性带菌者调查,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传染源 病 人 带菌者 潜伏期带菌者 暂时性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伤寒玛丽),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污染水源、食物、日常生活接触 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病后免疫力持久 伤寒和副伤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流行特征 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 水源、食物被污染可呈暴发流行 终年可见,夏秋为多 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发病机制Pathogenesis,增生肿胀溃疡 溃疡,伤寒肠,溃疡,伤寒肠 Vs 老树干,伤寒杆菌在吞噬细胞中生存(伤寒小结)清除困难,易复发引起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增生反应 肝脾肿大,伤寒肠胆囊感染
5、可长期携带,慢性带菌者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 全身中毒症状,病 理Pathology,肠道病理改变与四周病程关系,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溃疡形成,可有并发症第4周:溃疡逐渐愈合儿童少见溃疡,脾脏显著增大肝脏轻度肿胀肝细胞混浊变性和灶性坏死,临 床 表 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一)典型伤寒,潜伏期:360d,一般714d临床分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初 期,病程第1周缓慢发热起病体温逐渐升高,37d内达高热伴乏力、食欲减退,多有便秘,偶有腹泻有畏寒,少有寒战,极 期,病程第23周稽留热:内毒素血症神经系统:表情淡
6、漠、耳鸣、呆滞、头痛玫瑰疹:病程714d淡红小斑丘疹,胸腹部,分批出现,24MM,压之褪色,24天变暗消失(内毒素作用于末梢血管,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差,多便秘,右下腹可有轻压痛循环系统:相对缓脉(内毒素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肝脾肿大,缓解期,病程第4周体温逐步下降腹胀消失,食欲好转易发生肠道并发症(祥林嫂),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逐渐恢复健康,伤寒玫瑰疹,典型伤寒自然病程示意图,(二)其他类型,轻 型:中毒症状轻,病程短逍遥型:症状轻迁延型:持续时间长,肝脾肿大明显暴发型:急起病,重症,小儿伤寒不典型,起病急少见肠出血和肠穿孔老年伤寒不典型,发热
7、不高,易虚脱病程迁延,病死率高,复发: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阳性因免疫功能低下,或抗菌治疗不彻底再燃: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升高血培养阳性因菌血症未完全控制,实验室检查Lab Examination,血常规,WBC: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EOS:嗜酸性细胞减少,随病情好转而上升作为病情观察指标,血培养,病程第12周的阳性率最高(80%90%)第3周约为50%第4周不易检出复发时血培养可再度阳性已接受抗菌治疗者可作血块培养,骨髓液培养,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续时间亦较长对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尤为适用,粪便培养,第34周的阳性率较高慢性带菌者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学 传染病 伤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