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ppt
《【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ppt(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流行性出血热,概论,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5期过程,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欧洲和亚洲,我国高发,病原学,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uses)又名汉坦病毒(Hantan virus)8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型和型RNA viruses,直径85-110 nm对乙醚、氯仿、碘制剂等敏感,不耐热、酸,1001分钟可灭活,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主要宿主啮齿类:鼠、家畜、蝙蝠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等为主林区以大林姬鼠为主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呼吸道
2、:含有病毒的气溶胶 消化道直接接触母婴传播虫媒:革螨、恙螨,易感性,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低持久免疫力,I型感染后维持1-30年,对II型亦有免疫力II型抗体2年内消失,流行特征,主要亚洲,我国最重全年均可发病,57月、101月两个高峰季节男性青壮年为主,农民和野外作业者居多,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病理生理病毒直接作用:病毒血症期免疫学作用:III型变态反应,CIC沉积肾损伤病理生理休克:3-7d内位原发性,少尿期后为继发性出血:毛细血管损伤,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血流障碍;免疫损伤;间质水肿或出血;缺血坏死;RAAS激活;ATN,汉坦病毒是启动因子,病理解剖,病理解剖:全身小
3、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肾脏病理:脂肪囊水肿、出血,肾皮质缺血,髓质极度水肿出血心脏病理: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心肌变性、坏死其它器官:肾上腺、肝脾、脑,临床表现,平均潜伏期4-46天,714天多见5个典型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临床表现:发热期,见于所有病人,持续3-7天发热:稽留热、张弛热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 腰痛 眼眶痛伴明显消化道症状,肾区叩击痛 三红(毛细血管损害):面、颈、上胸部,酒醉貌眼睑、球结膜水肿粘膜出血:眼结膜、软腭皮肤出血:腋下、胸背部抓痕样肾脏损害:蛋白尿和管型,毛细血管损害征,临床表现:低血压休克期,见于病程46天,热退病重持续数小时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