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ppt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ppt(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教学方法,第一个阶段(1981-1986)1981年8月,原苏联计算机教育学家叶尔肖夫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上作了题为程序设计第二文化的著名报名,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看法。我国教育部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听取与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1982年做出决定: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所大学的附中进行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的试验,拉开了我国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帷幕。在试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规定计算机选修课的内容和目的为:()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掌握基本的BASIC语言并初步
2、具备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初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强调的是程序设计的能力。,一、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历程,第二个阶段(1986-1991)1985年,国家教委派代表参加了在美国弗吉尼亚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这次会议提出:计算机学科教学应该从教程序设计语言为主转向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也就是说以计算机应用作为基础。这一新的观点立刻受到我国计算机教育界的重视,并着手改造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内容。1987年2月,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中心印发了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中学计算机教材,
3、教材由三个模块组成:电子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电子计算机初步应用。,一、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历程,第三个阶段(1991-1997)1991年10月,国家教委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扩展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中心制订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对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地位、性质、目的和内容有了比较详细的要求,首次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等,
4、使用的软件均基于DOS平台。1994年,江苏省依据此纲要编写了江苏省中小学计算机教材。,一、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历程,第四阶段(1997-2000)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改稿),修改稿是在1994年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当时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国内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修订,增加了Windows、网络通信、多媒体、常用工具软件等内容。小学计算机课的教学以计算机简单常识、操作技能和益智性教学软件为重点,其教学内容有五个模块:(1)计算机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2)微机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3)汉字输入及简单文字处理;(4)
5、LOGO绘图;(5)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的使用,一、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历程,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
6、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小学阶段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初步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用计算机画画 用计算机作文 网络的简单应用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总课时一般不少于68学时。,有条件的地区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20
7、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出了如下的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作了如下阐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
8、新课程的结构时,作出了如下的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作了如下阐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整合不成熟的今天,信息技术必修课作为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渠道责无旁贷。,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9、的发展现状,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演练法,呈现任务,示范讲解,学生操作,讨论研究,总结,演练法的一般模式:,演练法的基本过程:,教师对一些基本操作进行精当的示范和讲解,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操作练习,同时,教师通过网络监控和巡视,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必要的点拨提示。,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实例展示:,文字的输入输入单字(信息技术教学参考资料)师: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哪位同学能说出“我”这个字的拼音是什么?(学生个别回答,教师集体纠正)看来要想学好计算机,语文也要学好哦!师:确认你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然后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信息技术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