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发展史.ppt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发展史.ppt(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四、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内容,1、定义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2、研究对象 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 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分子水平?,分子量大由简单的小分子组成复杂的空间结构,3、主要任务 阐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中心法则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2、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细胞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二、分子生物学
2、的主要研究内容,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动、植物个体是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施旺和施莱登的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定律摩根的染色体学说,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6651875)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发现细胞,1677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Leeuwenhoek)发现活的细胞,列文虎克观察到了血细胞、水生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Schleiden)和动物学家 施旺(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德国植物学家
3、施莱登(Schleiden),德国动物学家施旺(Schwann),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豌 豆,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2.具有易区分的性状,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异花传粉实验,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1、去雄,2、套袋隔离,3、人工授粉,4、套袋隔离,花大,便于人工授粉,5、采集种子栽培收集数据,(未成熟时),(成熟时),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孟德尔在1857年到1864年间,用产生圆形种子的豌豆同产生皱皮种子的植株杂交,得到几百粒全是圆形的F1代种子。第
4、二年,他种植了253粒F1圆形种子并进行自交,得到7324粒F2种子,其中5474粒圆形,1850粒皱皮,圆皱比为3:1。,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用黄色圆形豌豆与绿色皱皮豌豆做杂交,发现F1种子全是黄色圆形的。自交产生556粒F2代种子中,黄色圆形315粒,黄色皱皮121,绿色圆形108,绿色皱皮32。四种类型接近于9:3:3:1。,绿黄圆皱F2代=9:3:3:1,孟德尔总结出生物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第一,当两种不同植物杂交时,它们的下一代可能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他把这一现象称为统一律。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每一种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些因子可以从亲代到子代,代代相传。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
5、在的,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只有在形成配子时单独存在。有些遗传因子以显性(dominant)形式存在,能在杂种一代得到表达;有些因子呈隐性(recessive)状态,只有当父、母本同时含有这一因子时,才得到表现。,第二,将不同植物品种杂交后的F1代种子再进行杂交或自交时,下一代就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发生分离,因而具有不同的形式,他把这一现象称为分离规律。,科学的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正常的红眼果蝇,突变的白眼果蝇,在孟德尔遗传学基础上,Morgan又提出了基因学说。,1910年,Morgan和他的助手们发现了
6、第一只白眼雄果蝇,称为突变型。正常情况下,果蝇都是红眼的,称为野生型。Morgan将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所产生的F1代不论雌雄,全为红眼果蝇(孟德尔的统一规律!)。,这些F1果蝇互相交配所产生的F2有红眼也有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有联系。Morgan的这一连锁遗传规律与孟德尔的遗传性状独立分离规律是“背道而驰”的!,当所研究的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又距离较近时,Morgan的连锁遗传规律起主导作用。当所研究的两个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时,孟德尔的独立分离规律起主导作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和施莱登的细胞学说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摩根的染色体学说奠定了当代生物
7、学的基础,但是他们都只是从纯生物学的角度来阐述生命现象,而不能说明它的根本机理和原因。,(2)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1、准备和酝酿阶段,(1)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基础物质,2、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DNA复制机理,RNA的转录,(3)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蛋白质的翻译,三、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3、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开始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1)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2)基因组研究的发展,(3)单克隆抗
8、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建立和发展,(4)基因表达调控机理,(5)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成为新的前沿领域,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基础物质,1897年,Buchner兄弟证明酵母无细胞提取液能使糖发酵产生酒精1902年EmilFisher证明蛋白质结构是多肽1926年,Sumner结晶了尿素酶1930年,Northrop结晶了胰蛋白酶1932年,Northrop及Kunitz等结晶了胃蛋白酶40年代末,Sanger创立二硝基氟苯(DNFB)法、Edman发展异硫氰酸苯酯法分析肽链N端氨基酸1950年Pauling和Corey提出了-角蛋白的-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Sanger和Thompson完成了第一个
9、多肽分子-胰岛素A链和B链的氨基全序列分析。,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1868年F.Miescher就发现了核素(nuclein)20世纪20-30年代已确认自然界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并阐明了 核苷酸的组成。1944年O.T.Avery等证明了肺炎球菌转化因子是DNA;1952年A.D.Hershey和M.Chase用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Griffith,1928,DNA is the Genetic Material,Mice injected with S strain pneumococcus dieMice injected with R strain liveExtra
10、cts from S strain transform the R strain into virulent S strainObservation gives a potential assay for the genetic material,Avery,MacLeod,and McCarty,1944,Purified S strain extracts to characterize the transforming principle.Material was resistant to proteases;it contained no lipid or carbohydrate.I
11、f DNA in the extract is destroyed,the transforming principle is lost.Pure DNA isolated from the S strain extract transforms R strain.Avery cautiously suggested that DNA was the genetic material.,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Hershey and Chase 195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主要过程噬菌体尾部的末端(基片、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细菌细胞内,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生物学 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