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ppt
《化妆品微生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微生物...ppt(1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第12章 化妆品微生物,2,化妆品是指以涂沫、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化学工业品。化妆品的商业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化妆品的发展历史,第一代 即直接使用动植物或矿物来源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各类油脂。古埃及人4000多年前就已在宗教仪式上,干尸保存上以及皇朝贵族个人的护肤和美容上使用了动植物油脂、矿物油和植物花朵。古罗马人除对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的美化和保养外,那不勒斯地区已成为香业中心,用于愉悦的香味外,也可在衣橱内防虫蛀,最早的芳香物有樟脑、麝香、檀香、薰衣草和丁香油等。,4,第二代 以油和水
2、乳化技术为基础的化妆品,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新的原料、设备和技术被应用于化妆品生产,更由于以后的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结晶化学、流变学和乳化理论等原理的发展,引进了电介质表面活性剂,解决了正确选择乳化剂的关键问题。,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和以后人们大量的实践中,化妆品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原始的初级的小型家庭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专业性的科学技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化妆品行业才成为目前我国轻工行业中发展最迅猛,最受广大民众欢迎的诺大行业。就连美国著名的FDA(食品药品管理委员会Food Drug Administration)也
3、正在考虑更名为FDCA(食品药品化妆品管理委员会Food Drug Cosmetics Administration)。,诸如从皂角、果酸、木瓜等天然植物或者从动物皮肉和内脏中提取的深海鱼蛋白和激素类 等精华素加入到化妆品中去。产品在国外已经流行了四五十年,使人们始终追求的美白、去粉刺、去斑、去皱等成为可能,直到如今,这些化妆品有的还很受欢迎。,第三代 是添加各类动植物萃取精华的化妆品,7,第四代 是仿生化妆品,即采用生物技术制造与人体自身结构相仿并具有高亲和力的生物精华物质并复配到化妆品中,以补充、修复和调整细胞因子来达到抗衰老、修复受损皮肤等功效,这类化妆品代表了21世纪化妆品的发展方向。
4、这些化妆品以生物工程制剂如神经酰胺和基因工程制剂如脱氧核糖核酸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参与为代表。以致使丰胸、瘦身,肌肤某种程度上恢复青春成为可能。,8,化妆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过程中均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可引起化妆品的变质、变色和产生异味,降低或失去了其商品价值。更重要的是如有病原微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污染还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化脓性细菌污染可引起皮肤和眼部的感染。,9,第一节 化妆品生境特征,水:大多数化妆品如膏霜、奶液和香波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营养成分:天然的动物脏器,各种酶类,花粉,蜂王浆,天然或合成的胶质、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维生素等,这些成
5、分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须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10,pH值:化妆品的pH在47之间,最适宜微生物生长。多数细菌适宜生长在中性及微碱性(pH68)环境,酵母菌和霉菌可在中性及酸性环境(pH46)条件下生长。温度:化妆品的生产、贮藏和使用的温度大多在2030之间,正是多数环境微生物的适宜生长温度。,11,防腐剂的使用,为了抑制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生长繁殖和避免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产品污染,往往在化妆品中加入了不同种类、一定剂量的防腐剂。但由于防腐剂可以产生过敏症等皮肤刺激症状,甚至多次使用经皮肤吸收有引起全身中毒的可能,所以对防腐剂的品种、用量上要做出种种限制,不可能用量太大。,1
6、2,第二节 化妆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13,一、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按其来源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 一次污染是指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污染 二次污染是指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14,(一)化妆品的一次污染,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产品的污染称为一次污染,包括原料污染和生产过程污染。,1原料 化妆品的原料被微生物污染是一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它们在生产前(如加热、混合前)可能已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根据污染可能性的大小可将原料分为三类:(1)最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2)较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3)微生物污染较少的原料,16,(1)最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
7、天然动植物成分及其提取物属于此类。动物成分如明胶、骨胶原、多肽水解物、胎盘提取液,蜂王浆等;植物成分如芦荟、红花、甘草、人参提取液等。这些成分本身带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同时因其营养丰富,外界污染的微生物极易生长繁殖。,(2)较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此类原料有:增稠剂、成膜剂(天然胶质、高分子胶乳)、粉体(滑石粉和高岭土等)、色素(有机无机染料、颜料)、离子交换水和表面活性剂等。其中特别应注意的是水,化妆品生产中主要采用离子交换水,但离子交换水由于除去活性氯,所以污染的微生物容易生长。近年来由于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发展,维生素类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其用量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物
8、质条件。,18,(3)微生物污染较少的原料:油脂、高级脂肪酸、醇、香料、酸和碱等是污染机会较少的原料,因为这些原料本身有抑菌或杀菌作用。,19,2生产过程,生产设备:搅拌锅和罐装机是微生物最有机会聚集的地方。厂房空气 生产人员 厂房环境,包装材料:目前化妆品包装材料有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瓷制品及纸制品。这些包装材料在堆放、输送和贮藏过程中,往往由于空气中微生物或用含微生物的水冲洗等而造成微生物的污染。与化妆品直接接触的刷子、海绵和内塞等材料也易受到污染,尤其是动物毛制的刷子带有多种细菌,如不能用有效的方法灭菌,则造成化妆品的污染。,21,(二)化妆品的二次污染,化妆品的二次污染是指产品在使用过
9、程中被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消费者使用不当造成的。但包装设计的不科学,防腐剂使用不当也给化妆品的二次污染造成了机会。例如,用不洁净的手涂抹化妆品时,手指上大量的微生物就会污染化妆品;涂抹用的海绵、小刷子、粉扑等反复使用会将皮肤上的微生物带到化妆品上;另外,容器敞开时,空气中的微生物也会进入到化妆品中。,22,二次污染有许多实例报道,安得森(Anderson)曾报道眼影粉、眼线液、眉黛等细菌污染水平为102103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检出率较高。埃亨(Ahearn)等证明睫毛油在使用前污染率仅为1.5,使用中污染率则急剧增加到60。迈尔(Myer)在1973年报道海绵、刷子等化妆品用具
10、污染也相当严重。,23,二、化妆品污染微生物种类,污染化妆品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化妆品中常见的细菌主要以G-为主,如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也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沙雷菌和芽胞杆菌属。常见的霉菌有青霉属、曲霉属、毛霉属、丝核霉属、茁霉属和根霉属。常见的酵母菌有红酵母属、圆酵母属、隐球酵母属和假绿酵母属。,24,国外报道化妆品微生物污染,1968年沃尔凡(Wolven)检测了美国市场上200种化妆品,发现有25的产品受到微生物污染。1969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检测169种化妆品,结果在检测的产品中有20污染微生
11、物,其中50为革兰阳性菌。1974年英国拜德(Baird)公布在英格兰购买的147种化妆品中,67存在微生物污染,6.1的产品分离出革兰阴性菌,4.1的产品发现假单胞菌污染。,25,1970年以后,发达国家由于制定了化妆品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抽检的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率明显降低,很少有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报道。,26,各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霜膏类(护肤类)这类化妆品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有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油脂、胶质、蛋白质、多元醇等多种营养物质,有较适宜的pH(中性或微酸),这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调查霜膏类化妆品微生物的污染率最高,污染的微生物种类也最多。细菌总数大于1 00
12、0cfug的占22,细菌总数的超标率为65.6,粪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7%,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2.8,此外还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克雷伯菌、沙雷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假单胞菌属、粘杆菌、枯草杆菌、真菌等。,洗护类产品包括洗发香波、护发素、浴液、液体香皂(洗面奶)等。这类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率也较高,仅次于霜膏类。除检出铜锰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还检出了变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菌落总数大于1 000cfug者占16,粪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2.8.这类产品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容易被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忽视,生产厂家大多认为这类化妆品使用后很快被冲洗掉,未考虑到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的清
13、洗剂若流人眼、口或残留于损伤的皮肤上,可能会造成感染。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对卫生问题不重视。试验表明,用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洗发膏稀释1001 000倍滴眼,可引起化脓性炎症。,28,粉类包括香粉、痱子粉、爽身粉、粉饼等。这类产品干燥,微生物污染率比上述二类低。其污染来源主要是原料,如滑石粉、高岭土、皂土等,这些原料易受土壤中微生物的污染。国外报道曾检出破伤风梭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等。,美容类化妆品包扩唇膏、胭脂、眉笔、眼影膏、睫毛油等其原料中大多含有香精、香料,这些芳香族化合物本身就有杀菌作用。在制造过程中,这类产品大多经过高温熔化,因而很少含菌。对
14、产品实际调查证明其污染率确实很低,细菌总数超过500cfug者仅占3.9。污染常发生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污染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特别是眉目化妆品和唇膏。国外有从眼部化妆品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的报道.,30,三、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一)微生物引起化妆品变质 化妆品污染最多的是腐败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在化妆品中大量繁殖,致使受污染的化妆品发生一系列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改变,如变色、变稀、产生气泡、有异味或出现霉斑等,最终导致化妆品变质,失去商品价值。,31,(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化妆品污染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可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
15、害。化妆品受污染后可产生腐败酸解产物,后者能直接刺激皮肤发生炎症;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可引起毛囊炎、疖、痈、脓肿乃至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则也可发生全身扩散,严重感染可危及生命。,32,国外报道由于使用被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而引起的感染,1946年新西兰报道由于爽身粉中滑石粉污染破伤风梭菌而引起新生儿破伤风。1966年英国Noble报道,由于使用加有六氯酚的药用雪花膏被假单胞菌污染,致使某医疗单位有11人受感染。1967年Morse等报道,在美国某医院因护士使用的擦手霜污染了肺炎克雷菌,在给病人输液时引起13人感染,致使6人患败血症,其中1名60多岁的老人因败血症死亡。20世纪
16、70年代后期,由于睫毛膏被假单胞菌污染,出现数起导致失明的事件。,33,近年国内也有由于使用化妆品而引起面部疖肿、红斑、炎性水肿、眼结膜充血等,用抗过敏治疗无效,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后症状才消失的报道。总的来说,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还比较少。随着化妆品使用的日渐广泛,化妆品被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感染症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此外,对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也应有所警惕,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等。,34,第三节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及卫生标准,35,一、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一)样品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1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一般视每批化妆品数量大小,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包装单位。检验时,应分别从两个包装
17、单位以上的样品中共取10g或10ml。包装量小的样品,取样量可酌减。2供检样品,应严格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容器不应有破裂,在检验前不得启开,以防再污染。3接到样品后,应立即登记,编写检验序号,并按检验要求尽快检验。如不能及时检验,样品应放在室温阴凉干燥处,不要冷藏或冷冻。,36,4若只有一个样品而同时需做多种分析,如细菌、毒理、化学等,则宜先取出部分样品作微生物检验,再将剩余样品作其他分析。5在检验过程中,从开封到全部检验操作结束,均须防止微生物的再污染和扩散,所用器皿及材料均应事先灭菌,全部操作应在无菌室内进行。或在相应条件下按无菌检验规定进行。6如检出粪大肠菌群或其他致病菌,自报告发出起该
18、菌种及被检样品应保存一个月备查。,37,(二)检测的内容,化妆品微生物学检验包括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及特定菌的检验。,38,1菌落总数的测定,化妆品菌落总数是指1g或1ml检样经过处理,在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于37培养48h后所生长的一群嗜中温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菌落总数。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本方法规定条件下的菌落总数,以判明样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菌落总数的测定是对样品进行卫生学总评价的综合依据。除培养基有特殊要求外,检验方法、菌落记数及报告方式与水、食品、药品相同。,39,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数总数是指1g或1ml化妆品检样在虎红培养基上,于28培养3天后,所
19、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可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检验方法与菌落总数相同,采用倾注平板法,所用培养基为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天,观察并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40,3特定菌的检验,特定菌是指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细菌。特定菌的种类各国规定并不一样我国规定在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菌是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1,(三)特定菌的卫生学意义,粪大肠菌群: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在445培养2448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来源:粪大肠菌群细菌直接来源于人和温血动
20、物的粪便,意义:检出粪大肠菌群表明该化妆品已被粪便污染,有可能存在其他肠道致病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用途:粪大肠菌群被认为是重要的卫生指标菌,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水、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卫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也称绿脓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土壤中,对外环境的抵抗力比其他细菌强,铜绿假单胞菌适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水分含量比较多的化妆品易受其污染。该菌对人有致病力,为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的眼、耳、鼻、咽喉和皮肤等处的化脓性感染,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特别是用于眼周围的化妆品。世界各国均规定化妆品中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43,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强
21、,人的皮肤、鼻腔和口腔均可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中对人致病力最强的一种。能引起人体局部化脓性病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44,二、化妆品的卫生标准,我国卫生部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对化妆品的微生物学质量规定如下:1眼部化妆品及口唇等黏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 儿童用化妆品菌落总数500cfuml(g)。2其他化妆品菌落总数1 000cfuml(g)。3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cfuml(g)。4每克或每毫升产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5,第四节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46,一、针对一次污染的预防 化妆品一次污染的预防包括原料、
22、仪器设备、生产过程及包装几方面。,47,二、二次污染的预防,防止化妆品在使用期间的二次污染,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使消费者了解化妆品是微生物最容易孳生的场所及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性,使用中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另外,在化妆品加入适量防腐剂也可防止微生物的污染。1消费者要洗净手后再用手指蘸取化妆品,用后随时盖好。粉扑和毛刷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干燥,尽量避免交叉感染。2采用不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包装材料和方式,如手按气压式细颈塑料瓶,消费者使用时不必启盖,不易被污染微生物。,48,3应用适量的防腐剂,在化妆品工业中,有效的防腐处理特别重要。防腐方法很多,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仍然是化学防腐剂。在化妆品中许
23、可使用的化学防腐剂有120多种,其中化合物有40种,衍生物2030种,复方约50种。为了获得广谱的抑菌效果,常常采用23种防腐剂配合使用,能取得满意的抗微生物生长的结果。,49,第五节 化妆品微生物研究的前景,50,一、加强预防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研究,(一)规范化妆品生产和质量管理 国际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已成为药品、化妆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我国化妆品生产也应实行GMP,以进一步提高化妆品质量。,51,(二)采用抗菌作用广、低刺激、温和型的防腐剂,在化妆品工业中,有效的防腐处理特别重要。由于防腐剂可以产生过敏症等皮肤刺激症状,甚至多次使用经皮肤
24、吸收有引起全身中毒的可能,所以对防腐剂的品种、用量上要做出种种限制,防腐剂的使用应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禁用和限用物质的要求。对于化妆品防腐剂的要求是不影响产品的色泽,无气味,不改变产品的黏度、pH值,用量范围内应无毒性和对皮肤无刺激性。,52,(三)辐射灭菌的应用,辐射灭菌可用于化妆品原料和产品。法国药典第9版规定,固体化妆品的粉剂、膏剂、霜类、皂类、悬液等都允许辐射灭菌。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60Co辐射灭菌研究,辐射灭菌后细菌数明显减少,大部分可以达到无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辐射都很敏感。辐射灭菌具有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好,操作简便且辐射后无残留量等优点。但需专门的装置,投资
25、大,要求高。在我国化妆品辐射灭菌尚处于起步阶段。,53,二、提高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能力 化妆品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各国基本相同,但评价指标稍有不同。随着国际交往的加强,各国的标准也会趋于一致。三、修订、完善化妆品微生物卫生法规,54,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55,药品是特殊商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的物质。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和生命。,56,第一节 药品生境特征,药品成分、酸碱度、渗透压、含水量等生境特征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关系密切,药品内含有很多表面活性剂、赋形剂、保湿剂和调和剂等,其中很多物质都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57,药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妆品 微生物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