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3.ppt
《国际贸易学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学3.ppt(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3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3.2 比较成本理论,3.2,国际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1776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一、绝对成本(优势)理论,Adam Smith 1723-1790Scottish,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一、绝对成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因而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会绝对地低于他国。按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发挥生产中的绝对优势而获得贸易利益。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
2、tage),一、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的例子:假定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呢绒两种产品。生产情况如下表:,分工前,分工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意义:,1、充分论证了自由贸易所带来的三大好处。,互惠互利,增加福利,互通有无,2、证明了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3、将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缺陷:,2.缺乏普遍性,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小部分交易。,1.错误的认为交换会引起社会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的本性所决定的。,二、比较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
3、产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二、比较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二、比较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来自亚当斯密的经典例子(九大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产品的生产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劳动同质。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生产要素是充分就业的,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规模报酬和收入分配没有变
4、化。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无运输成本。贸易是按照货物交换的方式进行。劳动生产率不变,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分工的利益(比较优势),对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1.不仅论述了国际贸易能够互惠互利,而且阐明这种国际贸易利益具有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普遍意义。,科学性:,2.指明了贸易利益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3.说明通过分工而使双方互利其实是有一定范围的,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对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局限性:,1.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2.
5、李嘉图为了论证他的比较成本说,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忽略了动态分析。(比较优势陷阱),3.比较成本说只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案例:比较优势陷阱,从中国贸易的商品构成、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等多方面看,中国贸易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而这些特色意味着中国不仅算不上一个贸易强国,而且还有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潜在风险。发展中国家片面崇拜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分工中过于偏重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依旧能获得些许利益,但在长期中却会面临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落后于人的“比较优势陷阱”。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时需要在长期内
6、自主性投入较大的时间、人力、物力,这意味着贸易增长可能会因此在短期中减弱前进动力,而能否目光长远地忍受贸易表现的短期“阵痛”,用长期努力换得比较优势转型是中国贸易能否“做强”的关键所在。,3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3.3 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9,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假设:,2、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在各个国家内自由移动,在各国间不能移动。,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222,模型)。,3、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生产函数相同。,4、货物流通
7、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5、生产要素可以分割,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狭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俄林的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是从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开始逐层展开的,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2)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但是并非有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就会发生国际贸易,还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不同的成本比例,.相同的成本比例,2)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结果是:只会发生短暂的国际贸易,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8、要素价格,指要素的报酬,即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所获得的相应工资、利息、地租的货币收入。,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要素供给丰富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低廉;要素供给稀缺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昂贵。,反推回去,得到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精髓:,要素供给的丰缺,一国应出口大量使用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本国需要大量使用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和俄林不仅认为不同国家的不同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且还进一步论述了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均等化。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Sam
9、uelson,1915)发展了这个理论,因此这个理论又称赫-俄-萨原理(H-O-S Theorem),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评价:积极方面,1、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2、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具有实际意义。,3、使用的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但是生产要素禀赋的分析更加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从而增强了理论的实用性。,存在的缺陷:,1、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基础之上的,影响到这个理论对现实的国际贸易的解释力。,2、该理论没有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3、该理论完全从要素禀赋、比较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分工格局,没有考虑国际生产
10、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二、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Vassily W.Leontief),由于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里昂惕夫的计算(投入产出法),其他学者的工作:,一些学者采用投入产出法又对其他一些国家进行验证,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例如,日本是一个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却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要仔细的分析显示,它向欠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对美国和西欧出口的则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又如,对原东德的验证又证实了赫俄学说的结论(没有谜的出现)。关于加拿大和印度对外贸易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都向美国出口
11、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见里昂惕夫之谜有着一定的普遍性。,谜时隐时现,谜的解释之一:要素非同质论(主要是劳动力不同质),也称劳动熟练说、人类技能说、劳动效率说。最先是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B.Keesing)加以发展,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不能解释谜,谜的解释之二:“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是美国经济学家凯南(P.B.Kenen)等人提出的,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H-O原理。,谜消失了,谜的解释之三: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谜减轻了,谜的解释之
12、四:自然资源论。美国学者凡涅克在1959年指出,里昂惕夫的计算局限于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的影响,谜消失了,谜的解释之五:要素密集度逆转,所谓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是指某一种特定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不能解释谜,谜的解释之六:需求偏向论,各国由于国内需求不同,可能出口在成本上并不完全占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在成本上处于优势的产品。,说服力不强,“里昂惕夫之谜”的意义,1、开创了用投入产出法这一类经验手段检验理论假说的先河,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实证研究。,3、促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6998.html